专栏名称: 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是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8日,是全省覆盖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党报,在反映时代变革、引导社会舆论、关注国计民生、反映人民意愿、贴近百姓生活,以其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成为贵州的主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贵州日报

脱贫攻坚督查进行时|地毯式调研查痛点,心贴心帮扶解疙瘩

贵州日报  · 公众号  · 贵州  · 2017-07-25 13:00

正文


推进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中央统筹全局的重大部署。为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督导检查工作的亮点成效报道和监督报道,本报今日起推出“脱贫攻坚督查进行时”专栏,重点报道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举措、进展成效、经验亮点、存在问题等,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促膝谈心解开“思想疙瘩”

“你对县里的扶贫措施和帮扶你的干部满不满意?”


“措施给力,干部尽心,哪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哟!”

听杜福兴这么回答,罗甸县委宣传部驻村干部梁亭心里暖洋洋的。

杜福兴是罗甸县木引镇罗坪村贫困户,是全镇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对象之一。6月初,他拎包入住乡镇集镇安置点,本来是喜事,可还是“心中不爽”。

原来,杜福兴家中有7口人,因为没有适合的户型,镇里分给了他两套房,只送了一套家具和电器。之后他对帮扶干部“有了看法”,每每有干部上门回访,他总要牢骚满腹。时间长了,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刻薄的人。了解到这个情况,梁亭多次到杜福兴家里促膝谈心,和他交朋友,跟他讲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开了杜福兴的“思想疙瘩”。

像梁亭这样贴心帮扶为群众解开疙瘩的事例,在罗甸还有不少。

今年,黔南州按照省“五比”要求,在全州13个县(市、区)全面推进拉网排查,查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查精准施策落实情况,查“两率一度”达标情况,查为贫困户解决问题情况,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

罗甸县干部结对帮扶方式生硬、危房改造滞后、产业扶贫效益不突出、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被晾出来,成为贫困群众能否真实有效脱贫出列的痛点。


一村一村调研、一户一户核实,

强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为有效解决问题,罗甸县从脱贫攻坚“大比武”活动开始,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调配,整合各部门精干力量,对全县今年计划出列的35个贫困村,涉及的3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地毯式摸排和问题查摆工作。通过一村一村调研、一户一户核实,并结合问题梳理、反馈和整改,强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发现,凡是贫困户反映不好的走访,都是工作做得不细致;凡是贫困户兴趣不大的帮扶措施,都是惠民性不强的工程。而真正工作做得到位、惠民性很强的扶贫举措,才是贫困群众大加赞赏的。”罗甸县脱贫攻坚排查组副组长梁大超说。

“姚元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梁大超告诉记者,去年11月,年近30岁的凤亭乡兴仁村支部书记姚元萍刚上任时,整个兴仁村受制于龙滩水电站影响,大部分农田被淹,群众自发在村子北侧集中开垦田土,希望政府出资解决机耕道和道路难题。但因为项目投资到位较慢,工程迟迟不动工,一时间,干群关系相当紧张。姚元萍用不到2个月时间走访了全村345户群众,核对了全部107户350人贫困群众的详细信息,群众的意愿、要求、心声、难题和苦楚记满了一本笔记本。

新农田没有机耕道,姚元萍立即上报乡镇,项目落地后,她又第一个带头指挥建设,带着村民挖通了近两公里的机耕道;村里有种植楠竹的传统,她就四处请教种植经验;村里大片的油茶树老化,产出的油质量不好,她就请来县乡农技干部授课改种新油茶。现今,兴仁全村种植了近500亩的楠竹、300亩的油茶和100多亩的黄花梨。产业发展铺出新路子,群众纷纷点赞:“这女娃娃办事牢靠。”




撰文: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 张发扬 通讯员 张松

编辑:晏海艳 胡莹

设计:成桂红


您还可以关注

打造区域新型主流媒体,追求思想光芒泥土芳香,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层岗位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