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卢克文工作室
用深度,记录世界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对美顺差创新高,德国担忧 ·  昨天  
参考消息  ·  伊朗回应:这是弥天大谎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佩通坦访华前,中泰重要项目获批 ·  3 天前  
加国无忧  ·  心碎! 安省29岁三孩妈妈生产2天后, ... ·  3 天前  
加国无忧  ·  心碎! 安省29岁三孩妈妈生产2天后, ...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台当局要求“全面禁用”,网民:好笑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卢克文工作室

全球制造霸主,为什么是中国?

卢克文工作室  · 公众号  · 国际  · 2024-12-12 16:50

正文

最近电视台报道了羽绒服、羽绒被全链条造假的事情,看完后气炸了不少人的肺叶子,很多小伙伴不明白,堂堂制造霸主,怎么造出来的东西还这个尿性?

今天就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聊聊这件事。

纺织业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帝国的金饭碗。两个大帝国都是靠纺织业起家的。

英国靠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很快坐上了世界工厂的位置,纺织业垄断了全球。

后来美国为了快速发育,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跑去英国偷野。

除了一个劲的山寨英国的纺织业,还派间谍去英国偷图纸,偷渡技术工人。美国依靠纺织业进入了工业社会,并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

可以说,纺织业作为美国工业化进程的母亲行业,不但为美国强大的工业化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美国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初,美国以棉花资源为优势并最先实现化纤生产的工业化,以棉织物与化纤织物为主取代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纺织制造中心。

到了六七十年代,美国资本开始嫌弃这种赚辛苦钱的产业,大量工厂开始转移,先是转移到美国工资较低的地区,后来干脆转移到海外。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去工业化。

而中国人最怕的不是吃苦,而是赚不到钱。改开40多年,大量的服装订单从美欧日韩流入中国,养肥了中国的纺织产业链。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一个是英美纺织业产业链严重衰退,而中国则一路爬坡升级,成为纺织大国。

可以说,纺织业代表着中国制造的发展升级路径,从低端产业链一点点积累变强,再在全球竞争中锻炼出钢筋铁骨。

这里必须要强调一点,中国与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点是,中国走的是全产业路线。

在中国发展起来前,其实世界上已经有一条庞大而完整的体系了,那就是美国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和贸易体系。规模大概有30多个国家,10亿人。 中国走出完整工业体系这一步完全是被逼的。

因为中国要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光靠一两个工业门类是没办法养活这么多人的,必须涵盖从低到高的全工业门类。

通俗点说, 人口就是产业的饭碗,可以培养出庞大的工业基础。 再加上我们在国际政治上的生态位,不可能完全依靠美国贸易体系,就不得不走出自己的路子。从重化工业、纺织业开始起步,一点点打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中印都属于人口大国,但中国可以走全工业路线,而印度过于依赖美国的贸易系统迟迟无法独立完成工业化的原因。

我们靠着多年的血汗和技术厚茧打造出世界上最大最全的产业链,如今已经占据了全球工业产值的35%,超过2到10名的总和,贸易占据全球顺差的1/3。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制造霸主。

霸主归霸主,但有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纺织业产业链跑的太快,没有时间代谢,存在结构性的困局。

什么是结构性困局?

我们以前经常提到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教育存在结构性问题,产业链同样存在。

从手工到流水线再到无人车间,各个时代的生产方式都有,这代表了不同的生产水平。再加上大家的原材料、运输半径等等成本也不尽相同。从而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差异。一些落后的产能是没办法在市场上继续卷下去的。

我之前说过,服装是最苦逼、内卷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年产服装700多亿件,全球占了一半以上。

这就意味着,几乎每一个赛道、价格区间都充斥着无数的厂家和商家。怎么在血海里拼出路?

只有价格战最直接,而且这种战火很早之前就烧遍了整个产业链。就像我们前面说,有的厂家的生产水平是没办法打价格战的,毕竟成本摆在那里。

这可咋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拼了多年的基业完犊子吧?于是野路子就出来了:

7万件羽绒服含绒量为0,成本价不到40元,吊牌上却标着70%的绒。消费者掏的是“真金白银”,收到的却是“以丝充绒”的高仿品。

为了躲避监管,厂家选择分仓发货,监管严的地方就发好货,监管不严的地方就发“充丝”货。消费者收到的羽绒服就出现了严重的“货不对板”。

最狠的是江西的一家企业,为了将成本降到最低,采用棉、丝和绒混合的方式,外观上看着蓬松感十足,实际上填充物的成本每斤只要7元。

其实从今年315开始,各种翻车塌房事件不断,但往往每次塌房事件的流量,都会莫名的流向大家熟知的,河南许昌于老板经营的知名超市,这泼天的流量躲都躲不掉。

他们家靠什么打的各路商家颜面无存?

仔细研究于老板的经营模式,你会发现,它成功的故事非常的朴实无华,其实就两条: 货真价实+极致的服务。

用心卖货真价实的好产品可以说是他的阳谋。说白了于老板做的不是廉价超市,而是性价比超市。
比如于老板超市卖的羽绒服毛利率大约维持在23%左右,属于正常的行业水平,市场价格普遍高于500元,而他的超市促销价格只有499,毛利率0.06%。

普通商品也基本维持在合理的利润空间,将性价比维持在较高的维度。他们之所以敢这么玩,是因为有着优质的供应链和源头工厂。

也就是说,于老板通过优质供应链走的是性价比路线,而不是一刀9.9包邮的市场玄学。所以要比性价比,沃尔玛、大润发都怕他。

除此之外就是 有温度的、有细节的人性化服务,这是他成功的基因

于老板曾说过,他 之所以不出河南,不是没有这个财力,而是怕服务跟不上。因为规模一大,他们就没办法做得那么精细,就会让顾客失望。

从进入商场的那一刻起,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对顾客的尊重和用心:
你可以享受到免费的茶水、停车、修鞋服务;下雨天,员工们会主动为你撑起雨伞,护送你上车。无论顾客因为什么原因不满意,甚至打开过的商品都能够轻松退还等等。

于老板的成功,其实并不玄幻,只是做到了对品质和服务的坚守,做到了价值同频。‌

也许于老板的超市只此一家,但其模式并不孤独。

口罩期间严选电商的崛起正是来自这种发展模式和逻辑: 做真材实料的好产品;用心做好服务;深入源头工厂做超性价比的产品。

2021年严选电商的规模就已经3000亿,2023年社区团购用户达到了6.78亿。

这些数据都是建立在货源直供和硬核服务的优势上。

我知道一家叫小满严选的商家,创始人叫果妈,就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帮大家从源头工厂花几十块买到高品质的好货。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果妈立即进群选购
她因为最早 在大型电商平台负责供应链、采购 所以会跟大量的供应商工厂对接,慢慢的就积累了大量的厂家资源。

▲果妈日常跑厂溯源
她曾经跟我聊起线下和线上购物的现状,她说,我们现在花钱买的东西, 80%是广告费,10%的运营、仓储、物流费用,10%才是商品的价值。

大部分的广告成本商家会加到售价中,由消费者来承担。再加上仓储、运输等成本,到我们手上就翻了好几倍!

实际上很多品牌售价高昂的产品, 工厂出厂价几十块就能到手!

果妈说有信心帮用户买到质优价美的源头好货, 省去品牌溢价、广告费等乱七八糟的中间费用 ,给大家 实打实的福利,于是果断辞职创立了小满严选。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果妈立即进群选购
这几年,果妈带领团队跑遍了中国各大产业带, 溯源了数千家工厂


▲工厂生产、质检车间
果妈合作的工厂,都是 高度重视产品品质的企业,给很多品牌做代工 也常年出口海外。

▲高端制造生产线
果妈做的小满严选,相当把于老板的经营模式搬到了线上,为什么这么说?

果妈直接 对接的是优质源头工厂,省去中间商环节和溢价,再通过批量采购,以规模效应二次降低成本。
几乎是以出厂价加合适毛利来定价,所以他们的价格优势比较明显。这一点上大家觉得是不是很像于老板的经营模式?

其次, 果妈深度参与产品开发 ,对原料、工艺、生产、质检等全链路进行把控,还要通过寄样试用、收集反馈、优化改进、少量推出,再改进全面推出的产品打造流程。
像果妈家这几款对标大牌的 精粹水、精华露和面霜 ,品质跟大牌一样,价格却不到大牌十分之一。
这样模式逻辑下的自营产品,做到了品质感动人心,价格厚道。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果妈立即进群选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