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估值的难度和复杂性,包括未来不确定性、财务数据局限性、行业差异性、市场情绪、估值模型选择的主观判断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应对企业估值的方法,如建立多维度立体估值体系、假设保守、长期跟踪企业长期竞争力等。最后强调,企业估值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投资者应持续学习提升估值能力。
投资者应持续学习提升估值能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决策提高估值的准确性。
在股票投资中,关于估值,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话:“估值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科学的部分在于,估值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和模型。
艺术的部分在于,估值涉及许多主观判断和假设。
正因如此,为企业估值非常不容易。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价值投资的第二难:为企业估值,为什么这样难?
为企业估值为什么很难?
主要难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未来是有不确定性的。
企业估值的核心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测。
但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企业的盈利能力、行业竞争格局、宏观经济环境等都可能发生变化。
一家科技企业可能在短期内表现出色,但如果未来出现颠覆性技术,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大幅下降。
企业的竞争环境、盈利模式变了,你又有可能完全预测不到,那还怎么估值呢?
第二,财务数据是有局限性的。
财务报表是估值的重要依据,但众所周知,财务数据只能反映企业的过去和现状,无法准确预测未来。
企业是估值的基础。
承接昨天的话题,我们既然无法确定性地寻找到好企业,为什么就能确定地为企业估值呢?
简单点说,企业的未来业绩是不好确定的,给企业的未来估值,当然也非常困难喽。
第三,行业是有差异性的。
不同行业的估值方法可能完全不同。
成长性企业,我们通常采用高增长估值模型,而成熟性企业, 我们在估值时则会更注重考虑资产和现金流因素。
与此相似,科技型企业与传统制造型企业、朝阳企业与夕阳企业的估值模型,都会有明显的不同。
腾讯、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在初创期为了扩大生产经营,需要天量的资本开支,企业经常微利甚至亏。
这时候,如果我们采用传统估值模型,很容易得出它们估值过高的结论,从而错失这些大牛股。
但是,若用腾讯、阿里巴巴的方式,给那些所谓的高科技公司估值,你又有可能被镰刀们割得裤衩子都不剩。
如之奈何?
第四,市场情绪是变化多端的。
市场情绪可能导致企业的估值偏离其内在价值。
在牛市中,投资者可能过度乐观,推高股价;
而在熊市中,投资者可能过度悲观,压低股价。
这样的例子,多得不能再多了,这里不再一一枚举。
第五,估
值模型的选择是不同的。
不同的估值模型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比如,市盈率(PE)模型适用于成熟企业,而市销率(PS)模型适用于高增长企业。
一家初创企业可能没有盈利,但市场仍然给予其高估值,因为市场更看重其未来的增长潜力。
但是一家企业到底是成长型企业,还是成熟型企业,无法通过创设时间来进行区分。
同一家企业,采用不同的模型,估值的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
这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第六,主观判断的影响也是不容小窥的。
估值涉及许多主观判断,比如折现率的选择、增长率的假设等。
不同的投资者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对于同一家企业,乐观的投资者可能认为其未来增长率可以达到20%,而保守的投资者可能认为只有10%。
这些假设的不同,造成的计算结果往往天差地别。
这番道理,应该好懂,对吧?
尽管企业估值很难,但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来降低这种不确定性。
从总体上看,为企业估值的方法,主要有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两种。
相对估值法主要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股息率这些。
绝估值法主要是现金流折现模型。
这几种常见的估值方法,我们以前反复讲述过,这里只简单的列举一下。
1、市盈率(PE)模型。
市盈率是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反映了投资者愿意为每单位盈利支付的价格。
适用于盈利稳定的成熟企业。
但它不适用于亏损企业或盈利波动较大的企业。
2、市净率(PB)模型。
市净率是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估值。
适用于资产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其中的周期性行业,比如银行、房地产。
不适用于轻资产行业,比如科技企业。
3、
市销率(PS)模型。
市销率是股价与每股销售收入的比率,反映了投资者对企业销售收入的估值。
适用于高增长但尚未盈利的企业。
但这种模型忽略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考量。
4、股息率模型。
股息率是每股现金分红跟股价的比率,反映了每股股票对股东的现金回报能力。
适用于成熟型企业。
缺点是,没有考虑进股息的增长性和可持续性。
5、现金流折现(DCF)模型。
现金流折现模型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并将其折现到当前,计算企业的内在价值。
适用于现金流稳定的企业。
缺点是,对未来的预测高度依赖假设,不确定性较大。
从上分析和介绍上看,目前所有的估值模型,要么基于静态的思考,要么基于动态的假设。
所有的估值模型,都是不完美的。
它们都有自己的适用方向,又都有自己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即便是巴菲特最欣赏的未来现金流折现,芒格也曾在公开场合给世人披露过:我从来未见巴氏拿计算器使用过这种方法去计算企业的价值。
这些模型主要的贡献,是给投资者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而不是给投资者一个确定的数字结论。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的估值,永远只是一个区域、一个范围,而不会是一个精确的数字。
既然企业估值这么难,作为投资者,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第一,通过多维度分析,构建起一个立体的估值体系。
不要依赖单一的估值方法。
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交叉验证。
比如,同时使用市盈率、市净率和现金流折现模型,综合判断企业的价值。
第二,假设应该尽量保守。
越保守的假设,留给自己的安全边际越高。
比如,对于未来增长率的预测,可以采用历史平均值或行业平均水平,而不是过于乐观的估计。
第三,长期跟踪,回归到做生意的本质。
多把注意力放在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上。
不要被短期的财务数据所迷惑
要多多关注企业在经营方面的基本面。
企业是否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是否具有深厚的技术壁垒,是否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
这样些才是我们最需要关心的。
第四,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押在一家企业上,要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单一企业或行业的风险。
在规避不确性风险时,分散和组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没办法,这确实是一个屡试而不爽的好办法。
我不想多说它,但还是绕不开它。
第五,持续学习,提升估值的能力 。
估值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艺术。
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反思自己的投资决策,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估值能力。
比如现金流折现公式中,所有的假设都来源于你对企业与行业确究的深度和精度。
研究的越深,投资的精度越高。
只要我们还在投资,手中还持有具体的企业股票,我们就只能不停地关注,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思考。
活到老,学到老,投资到老——这恐怕才是价值投资者的一生。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为企业估值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作为投资者,企业的估值永远只是一个区域、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
“精确的错误,不如模糊的正确"。
估值没有一道精确的数学公式可供我们使用,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决策,我们还是可以大致地提高估值的准确性。
跟寻找好企业一样,正因为难,所以才增加了投资的趣味性、益智性。
做最难的事,成最大的功。
成功的投资者,正因为难,所以才会特别珍惜成功,才会努力追求成功。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2023年出版
两本新书《一本书看透财报》、《一本书看透A股》,
目前还在热卖,打折中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