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不得强制购买”,别让校服成为困扰 | 新闻眼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3-17 18: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日 新闻眼


“不得强制购买”,别让校服成为困扰

局长体验送外卖,“换位跑”要以解决问题为终点

315之后怎么办?要把连夜查的劲头化作时时查的动力

让“盲卡乱象”远离未成年人

“共享奶奶”的终点不妨是“共享社区”



1

“不得强制购买”

别让校服成为困扰


近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三个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中小学教育收费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校服费仅限城镇中小学,校服的选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具体选购流程、招标文件等由地级以上市教育、财政部门制定,学校不得强制要求学生购买。


微评

理论上讲,校服通常被形象地称为中小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其质量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 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优质、合体、美观、舒适的校服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团队意识、传播平等精神的有益方式。 在“优质、合体、美观、舒适”这四个标准中,对于“美观”的审视可能千人千面不好统一,但“优质”“合体”“舒适”这几项其实可以完全做到“让家长和学生挑不出毛病”的程度。遗憾的是,这几年有关“校服丑闻”的新闻并不鲜见。


我们并不能否认“校服可以增加学生自身约束力、增加学生平等感,减少攀比等”积极意义,但近年来因校服产生种种问题,有的学校甚至把校服当作“创收渠道”,这些问题理应得到正视并加以修正。


“穿不穿校服自己决定”“可以自由选择校服购买渠道”,当家长和孩子对校服有了更多选择, 当家长和孩子对校服有了更多话语权,学生才会从内心对校服由衷地产生更多亲近感,有了亲近感,他们才能从校服身上寻得学生身份的归属感。 如此,校服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


2

局长体验送外卖, “换位跑”

要以解决问题为终点


1989年出生的苏州小伙儿张亥秋是苏州相城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今年3月,他将从事外卖工作时所写的4000字“外卖日记”梳理、总结成《提升暖蜂驿站服务效能,打造“奔跑者”温馨港湾——“沉浸式跑一次”调研报告》。这些记录了他为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所提出的建议。


微评

4000字外卖日记,既是对新就业群体生存现状的观察,也是政策设计“脚沾泥土”的探索。 这一行动以真实体验为起点,以问题整改为落点,以制度优化为目标,用扎实的解决方案回应社会关切。


“高峰期上厕所需掐表”“老小区单元门难寻”“暖蜂驿站形同虚设”等细节,直击行业痛点。这些并非座谈会上的“标准化答案”,却是融入汗水与困惑的真实记录。 这种“沉浸感”打破了政府工作人员与被服务对象的信息壁垒,使政策设计不再停留于“纸面关怀”。


“作秀”与“实干”的分水岭,在于能否以问题解决为终点。 张亥秋们在寒风中送出的每一单外卖,既是为政策“测温”,也是为治理“校准”。他们“换位跑一次”得到的调研成果,也能 为更高层级的政府部门提供治理依据,促进有效解决措施的出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3

315之后怎么办?要把连夜查

的劲头化作时时查的动力


倒卖翻新后的纸尿裤及卫生巾残次品,公司负责人被济宁警方连夜控制;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且货不对板,涉事企业被商丘多部门连夜查处……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再度引发关注。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案例,刺痛了消费者的神经;一组组连夜查封的行动,彰显了绝不姑息的态度。


微评

分布在食品安全、卫生用品、金融支付等行业的诸多乱象, 如果晚会播出前整装待发、晚会播出后连夜调查,是监管部门对待违规违法经营行为的一向态度, 会不会就没有这么多制假售假、暗箱操作、商业欺诈的“害虫”横行市场?



每一个被曝光的消费陷阱,都是监管未曾触及的盲区。 无论这个盲区是真的没看见,还是假装看不见,都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而出现“曝光-沉寂-再曝光”怪圈现象,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管部门对违规违法行为没有及时查处或者查处不力。


不要总寄希望于黑心商家的良心发现,更不要总等着记者冒生命危险制作“爆款”。 消费品不容次品,消费者的利益更不容算计。连夜彻查,是监管该有的迅速,但不应该是315晚会的限定项目。 每个日夜尽显监管功力,常抓不懈、防微杜渐,才是职能部门该有的担当。


(北京晚报)


4

让“盲卡乱象”远离未成年人


“宝宝们,包开门的”“紫悦抽到,恭喜毕业”“欧气满满”……在主播颇有节奏的互动下,直播间消费热度高涨,5包、10包甚至有人直接下单整箱,只为抽出稀有卡。继“盲盒”的火爆后,“盲卡”正在成为“00后”甚至“10后”的心头好,但这小小卡牌却是不少家长的“心头刺”。


微评

“盲卡”是以“未知惊喜”为核心的娱乐收藏产品,常见于动漫、游戏或影视IP衍生领域。因为消费者购买密封卡包时无法预知内容, 可能获得普通卡,也可能获得稀有卡或隐藏款,于是拆封瞬间的期待感与不确定性构成其独特吸引力。


概率保证、欧气保证已成为卡牌拆卡直播间的必备营销手段,又搞出“以小博大”,与赌博界线模糊的很多新花样。拆盲盒的过程会带来一种精神满足, 激化人的“赌徒心理”,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尤其容易被诱导,不知不觉间沉迷其中,体验到“被套牢”的滋味。


卡牌成“硬通货”,会引发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失钱财、耽误孩子学习,也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盲卡”的价值,行业走向如何界定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无论如何, 要让卡牌行业健康发展,必然要远离炒作、骗局、金钱游戏。


(人民网评微信公众号)


5

“共享奶奶”的终点

不妨是“共享社区”


最近,杭州某社区出现了帮忙接娃的“共享奶奶”,引发关注。据悉,该社区目前有5位“共享奶奶”,她们做的是“一老一小”公益服务:接送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上下学,陪伴辖区老人看病、买药等。


微评

“共享奶奶”的出现,迎合了现实需求,解了部分人的燃眉之急。 对于双职工家庭,孩子上学或放学无疑是一个问题。于孩子而言, “共享奶奶”一定程度替代了亲爷爷或亲奶奶, 是隔代亲情的某种替代,至少是某种暂时性替代。


对于那些陪伴辖区老人看病、买药的“共享奶奶”, 她们无疑具有年龄相仿、经验类似、认知相近的天然优势。老人更懂老人,可以及时提供贴身与贴心服务。年轻人忙碌承受各种压力的时候, 让年轻一些的老人参与照顾年长一些的老人,无疑是极好的事。


通过社区居民间的共享机制,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认同感,唤醒社区集体意识,广泛动员社区资源,建构集体性的社区行动力。 以“共享奶奶”为起点,我们的终点可以是“共享社区”,也即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气。


(南方都市报)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 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