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0年前——2008年9月,全球金融体系近乎停滞。那是一个紧张而关键的时期,对很多人的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但这种情况其实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而在未来也还会发生很多次。正如大家所知,我相信每件事都是反复发生的,通过观察那些多次发生的事件,人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理解当中的因果关系,从而制定出应对的原则。在2008年之前,我和桥水的同事一起研究过债务危机的因果关系。当很多人陷入困境时,我们有能力去应对危机是因为我们理解了这些因果关系。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新书《债务危机:我的应对原则》,书中介绍了我们对债务危机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妥善应对的理解。在我目前所处的人生阶段中,最重要的是把对我有帮助的原则分享出去,所以我将本书的英文电子版免费提供给大家。通过分享书中的模型,我希望可以降低重大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帮助改善危机的管理。
书中的模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
债务周期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妥善应对的原则。
在第二部分中,
我深入分析了三次大型债务危机,分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以及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通胀性萧条。
这样大家就可以在模型中体会这三次金融危机。另外在第二部分中,我还分享了我和桥水其他同事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所写的笔记,以便大家通过我们的角度看到危机发生的过程。接着在第三部分,
我会以简短的形式介绍过去100年里发生的所有重大债务危机(共48个案例),让大家看到书中的模型如何应用于所有这些案例。
总结一下书中的几个关键点:
1. 所有大型债务周期会经历六个阶段,我会向大家解释如何对应不同的阶段:
-
早期阶段
-
泡沫阶段
-
顶部
-
萧条阶段
-
和谐去杠杆化
-
推绳子/正常化
2. 过多的债务会导致债务危机,过少的债务则会导致发展欠佳。然而在两者间取得平衡,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债务周期总是来回摆动,从负债(相对机会)过少到负债过多,然后回到负债过少,再回到负债过多。然而,波动的加剧是因为人们往往只记得最近发生的事,不记得很久以前发生的事。因此,几乎不可避免地每隔15年左右,就会出现一场大型债务危机。
3. 债务危机主要有两种类型——通货紧缩型和通货膨胀型,而通货膨胀型债务危机通常发生在外币计价债务比重较大的国家。书中模型解释了这两种债务危机的展开路径。
4. 如果(1)一个国家的债务是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并且(2)决策者懂得如何应对危机,且拥有权力去执行,那么大多数债务危机都可以得到妥善处理。正如我在书中所写:“处理债务危机主要在于把坏账损失分摊到多年。在几乎所有的债务危机中,只要债务是以一国的本币计价,则决策者都有可能妥善处理。债务危机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债务本身,而是来自于决策者缺乏知识,或缺乏权威,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5. 管理债务危机、实现去杠杆化的方法有四种,分别是:
-
财政紧缩
-
印钞来刺激经济
-
债务违约/重组
-
财富再分配
6. 管理债务危机,实现“和谐去杠杆化”,即: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债务负担减少的同时,经济正向增长,通货膨胀合理。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平衡这几方面,让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力量相平衡。
7.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可以更好地缓解周期波动,防止大型债务危机:如果央行能做到不仅仅是发放控制通货膨胀的单一指令,也不是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指令,而是一个“三步”指令,包括通过抑制过度的债务增长来防止(由这些债务支撑的)投资泡沫。
8. 在大型债务危机中,拯救经济系统(通过提供大量的流动性、担保等)是最重要的,且不过度追求精确。这包括把当时的道德风险考虑放在一边。正如我在书中写道:“决策者的反应速度和积极程度是决定萧条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长的最重要因素。”
9. 重要的是,经济决策者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和应急权力来处理好危机,不要被法律或法规限制所阻碍: “无知和缺乏授权是比债务本身更大的问题。”由于目前的监管规定限制了正确行事的自由,加上政治碎片化的影响,因此我尤其担心的是上述因素将会如何影响下一次债务危机。
10. 债务重组和债务危机结束后,决策者通常需要推行长达5到10年的大规模刺激政策,直到危机后遗症消退。“经济活力和资本形成的复苏往往很慢(即使在和谐去杠杆化的过程中),通常需要 5~10 年(因此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才能使实际经济活力达到之前的峰值。”
接下来,我将分享更多书中的摘录和内容,欢迎大家在微信和微博上和我讨论有关债务危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