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0 届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中,已完结多时的《Sunny》获得漫画部门的优秀赏,这部耗时五年完成的六卷精品之作也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Sunny》的作者松本大洋,堪称漫画界的鬼才人物。曾获手冢治虫文化赏、日本漫画界协会赏认可的他,拥有鲜明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气质,几乎与被商业利益染指的娱乐产业主流背道而驰。充满和式写意风格的《竹光侍》描绘江户时代的刀光剑影,着眼体育题材的《花男》、《乒乓》等刻画出冲击力十足的青春画面,被美国导演执导成电影的《恶童》更是在当年揽获无数影像大奖。
在他收放自如的漫画世界里,人文情怀
强烈,想象力与现实完美地融为一体。
连《海贼王》作者尾崎荣一郎也曾感叹:
「在见识到松本大洋老师的作品前,我以为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
」
仅有37 话的《Sunny》并不长,但足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它的故事发生在星之子学园——一个为无家可归的儿童准备的福利院里,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描绘了他们一天又一天的日常生活与成长故事。
患有白化病的问题儿童矢野春男、沉默而早熟的山下静、顶着一头乱糟糟鸡窝头的纯助、安静的少女小惠……在这个仿佛被社会遗忘的地方,他们用孩子特有的纯真,一点点碰触现实世界的温暖、残酷与真谛。
作为主题的Sunny,其实是一辆废弃在福利院后院里的黄色轿车(日产阳光 Sunny 1200)。在成人眼里是一堆无法使用的破铜烂铁,而在孩子们眼里,它却是独一无二的秘密基地。松本大洋将孩子们对 Sunny 的想象:
到月球打怪兽的飞行器、驱车回家找母亲的工具、在峡谷里赛车的帅气坐骑⋯⋯
一一毫无巨细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亦真亦幻的画面结合, 不仅为略显平淡的日常增添了有趣的色彩,更让人一次次回到童年时期,找到那个不谙世事的自己。
要将平凡的日常描绘出精彩之处,其实是一件相当有挑战性的事。而松本大洋却做到了。旁人看来可能略显「笨拙」的画风,实则处处布满了松本大洋精巧的构思。
他的故事里没有美型的少女,也没有精致的网点与布景,甚至连画框线条都不是笔直的。
然而正是这种自由的画风,让他能在其间肆意发挥自己的才能。
△ 纯助的爆炸头当属极具代表性的毛笔使用之处,毛笔的渲染强调出纯助头发蓬松、浓密、乱糟糟的质感。松本的写意风格在后脑勺大量留白,既留出了画面的空气感,也显示了这个角色漫不经心的特质。
一向为人称道的分镜功力便是其一。在他的作品里,很难找到一个多余的画面, 每一个角度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而其放松的笔触又给人信手拈来的错觉。他的镜头分割让人联想到伍尔夫的意识流文字、爱森斯坦的蒙太奇分解,从无声的画面中窥见超越漫画框架的美学。
△ 天真的纯助看到患有白内障的园长,内心想道: 「园长先生的瞳孔里总糊着白白的东西,感觉好像软绵绵的白云啊。软~ 绵~ 绵~」松本大洋的镜头从园长→眼睛特写→纯助眼中的云朵,并随着想象飞到了云端,极好地凸显了纯助的天真烂漫。而这一切仅需三个小分镜。
比起 G 笔尖、贴网点等传统漫画技法,松本大洋也尝试着其他媒介来发挥漫画的潜力。画功深厚的他,用寥寥几笔线条就能勾勒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没有丝毫余赘。在《Sunny》里, 他也大量使用毛笔,渲染这部作品里的自由风格。
事实上,聚焦于福利院儿童心理的《Sunny》并非一部虚构作品,而是取材自松本大洋自身的童年经历。在松本大洋 10 岁左右,曾因为父母的缘故无法与他们一同居住,被送到福利院生活了 6 年时间。在时隔 30 多年的如今,他开始直面这段童年里或许不愉快的经历,
「从大人的立场上描绘孩童的视点」
。
在福利院的这段经历究竟给松本大洋造成了何种影响呢?我们作为外人无从得知,但从他的作品中或许能窥见一二。
以男孩作为主角,与自己、与世界相对抗,女主角的缺失,构成了松本大洋大部分作品的结构。
「醒醒吧!你哪儿也去不了,你已经被父母抛弃了。」在《Sunny》第 1 话里,春男这番残忍而直白的话,或许也是当时的松本内心的真实感受。
童年时期「被抛弃」的经历所造成的不安全感,是带有破坏性的。比起1993~1994 年连载的《恶童》里,横冲直撞使用暴力的小黑与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小白,如今的松本选择用《Sunny》直面自己的少年时代,将儿时的经历与感受——不管痛苦, 悲伤还是快乐——用漫画记录了下来。这应该也是与年少的自己,能达成和解的最佳方式。
赵雅菲 / text
《Sunny》
/ phot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