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政治的出现首先有赖于政治家族的产生。埃内斯托•达尔•波(ErnestoDalB6)等人把政治家族定义为“此前已有家族成员是国会议员的家族”。石桥(Michihiro Ishibashi)等人则把政治家族定义为政治家群体,他们从其担任政府职务的家族成员那里继承了该职位。同样,马克•汤普森(Mark R.Thompson)认为政治家族是一种涉及家族成员的直接或间接政治权力转移。巴勃罗•克鲁宾(Pablo Querubin)则把政治家族定义为在特定区域内支配权力分配的一小部分家族。本文倾向于采用马克•汤普森的定义,认为家族政治是一种政治现象,指在西方民主制度框架下,某些家族的成员由于拥有特殊的资源,能够在多次选举中当选并掌握政权,使得这些家族的权力人物呈现出代际延续性。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家族政治的出现源于社会不平等的存在
。在《统治阶级》一书中,莫斯卡(Gaetano Mosca)明确地说到,“在所有社会中——从那些得以简单发展的、刚刚出现文明曙光的社会,直到最发达、最有实力的社会——都会出现两个阶级——一个是统治阶级,另一个是被统治阶级。前一个阶级总是人数较少,行使所有社会职能,垄断权力并且享受权力带来的利益”。米歇尔斯(Robert Michels)也毫不隐晦地声称,“民主在经历了一种由优异分子统治的政府形式之后,最终变成了一种贵族统治。”“如果没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或‘政治上的’阶级,社会便难以为继。而统治阶级,虽然各组成部分经常得到部分更新,但它仍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唯一持久而有效的推动力量。按照这种说法,政府或者说国家,只能是少数人的统治”。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的“精英循环理论”也明确指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总存在着被统治的广大群众与占统治地位的少部分人之间的分离和某种意义上的对立。历史上的政治变迁不过是不同类别的精英之间的恒久流动。
倘若说20世纪上半期的社会学家从阶级关系的不平等中道出了现代家族政治存在的宏观社会根源,那么当代政治学家的研究则对于家族政治的出现提供了更加具体和微观的解释。
概而言之,已有的研究对于家族政治的成因大致有如下几种解释
:
第一,家族政治的形成源于政治精英及其家族拥有的特殊禀赋和资源。在对美国历史上政治家族的研究中,艾尔弗雷德•克拉波克(Alfred B.Clubok)等认为,政治家族出身的议员具有“继承的前辈的名声和影响力”,这一点类似于市场上的品牌效应。哈佛大学政治学者布赖恩•范斯坦(Brian D.Feinstein)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政治家族出身的候选人拥有的优势地位分为两大类:资本优势和品牌优势。前者既包括候选人通过过去的相关政治经历获得人力资本的渠道,也包括通过已经建立的筹款网络从而拥有更多获得金钱资本的渠道;后者则指候选人由于其家族与已当选官员的联系而获得的优势。他利用1994~2006年美国国会选举中候选人和地区一级相关变量数据的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候选人过去的经验、竞选开支、地区政党结构和年份因素等变量的情况下,出身政治家族的候选人拥有0.72%到7.90%的“品牌优势”。而选民即使不能准确地描述为什么喜欢这些有家族背景的候选人,也会对这些候选人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样,一项对菲律宾的研究也揭示,政治家族出身的候选人要比非政治家族出身的候选人更加富有,相比较而言,前者更能以大幅度优势当选。
第二,家族政治的形成是政治权力的自我繁衍和权力格局自我维持的结果。埃内斯托•达尔•波从个人特征和政治生涯两方面比较了1789年以来美国国会两院的政治家族出身的议员和非政治家族出身的议员。他认为美国政治家族的存在并非仅仅是因为政治家之间存在能力差异,而是因为权力具有自我维持的特征。某个家族成员任期越长,这个家族成为政治家族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结论对于理解政治家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拥有权力越久,他就越有可能开始建立或维持其政治家族。类似的观点在一项对阿根廷议会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马丁•罗西(Martin A.Rossi)通过对1983年阿根廷民主转型后的第一届国会议员的分析得出结论,议员任职时间长短与其在国会中建立政治家族存在正相关。总体而言,一位议员在国会任职每增加5年,未来在国会中出现一位其家族成员的机会将增加8%。
第三,家族政治的出现与政党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在对日本家族议员的分析中,石桥等人认为,二代议员的出现是政党的提名、竞争的程度、前任议员是否退休、时期的不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控制其他相关变量的情况下,政治世家出身的候选人在选举中并不具备优势。而他们之所以当选,是因为,首先,派阀在候选人的挑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派阀领袖倾向于选择自己的家族成员为继承人。巴勃罗•克鲁宾认为,家族政治通常出现于政党组织脆弱的民主制度中。由于政党的缺失,家族政治势力强大;由于家族的势力强大,政党又难以巩固其地盘。菲律宾政党政治与家族政治的关系正是如此。在对印度政党政治的研究中,坎钱•钱德拉(Kanchan Chandra)和普拉迪普•奇布(Pradeep Chhibber)都强调了印度政党组织软弱的因素。
已有的研究对于家族政治的成因提供了丰富的解释。在对当代民主制度下家族政治进行横向比较时,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家族资源禀赋、权力自我维持机制进行分析,还是从政党发展等结构性因素来解释,都无法说明家族政治在世界范围内的多样性。政治精英和权力自我维持机制在各国都普遍存在,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出现大的政治家族;许多政党政治不发达的新兴民主国家,家族政治难觅其踪迹,而在美国、日本等具有成熟政党政治的国家,家族政治也未消失。甚至在相同的政治体系下,不同政党之间家族化的程度也存在极大的差别。家族政治是当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一种精英统治和权力不均衡分布形式。
要寻找家族政治的根源,必须从政治中的权力关系和政党政治中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