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抗体圈
关注生物药行业动态,对热点进行深入解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从月入3万到逃离撤退:宣称“加盟就赚钱”的快 ... ·  23 小时前  
销售与市场  ·  狠人董宇辉,“退出”与辉同行! ·  昨天  
嗨推  ·  这两天,视频号导入私域3000+! ·  2 天前  
营销新案例  ·  一向发癫的淘宝,在联动小狗蛇点点后变可爱了 ·  3 天前  
营销新案例  ·  一向发癫的淘宝,在联动小狗蛇点点后变可爱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抗体圈

肿瘤免疫逃避、免疫编辑和肿瘤内异质性

抗体圈  · 公众号  ·  · 2025-02-10 08:33

正文

图片 前言

癌症免疫治疗被誉为肿瘤治疗的“第三次革命”,但患者响应率的巨大差异始终是临床难题。这种差异的核心,在于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免疫逃避( Immune Evasion )、免疫编辑( Immunoediting )以及肿瘤内异质性(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ITH )共同编织了一张动态的生存网络。

免疫逃避是肿瘤突破免疫监视的“盾牌”,免疫编辑是免疫系统与肿瘤相互塑造的“进化熔炉”,而肿瘤内异质性则为这种博弈提供了遗传和表观遗传的“多样性弹药库”。三者交织,使得肿瘤既能逃逸 T 细胞追杀,又能适应治疗压力,最终导致耐药和复发。只有深刻理解这场博弈的底层逻辑,才能破解这一“生存三角”,寻找到消灭肿瘤的有效途径。


- 01 -

肿瘤免疫逃避的机制

肿瘤免疫逃避是多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在于阻断免疫识别或抑制免疫杀伤:


抗原递呈缺陷
MHC-I 下调 肿瘤细胞通过表观遗传沉默(如启动子甲基化)或基因突变(如 B2M 基因缺失)减少 MHC-I 表达,避免被 CD8+ T 细胞识别。
抗原丢失 :免疫原性强的肿瘤抗原(如NY-ESO-1)在免疫压力下被克隆清除,仅保留弱抗原克隆。

免疫抑制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分子 肿瘤细胞高表达 PD-L1 ,与 T 细胞 PD-1 结合,诱导 T 细胞耗竭。
免疫异质性细胞浸润 :肿瘤募集Treg、MDSC(髓源性抑制细胞)等抑制性免疫细胞,分泌IL-10、TGF-β等抑制因子。

血管功能障碍 :癌细胞产生的促血管生成因子,特别是VEGF,可以限制内皮细胞的活化,并降低内皮细胞介导T细胞外渗的能力。

物理屏障与代谢抑制
基质屏障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CAFs )分泌胶原纤维,阻碍 T 细胞浸润。
营养竞争 :肿瘤细胞通过高摄取葡萄糖、色氨酸(IDO通路)等,导致T细胞功能衰竭。

- 02 -
免疫编辑
免疫编辑理论将肿瘤-免疫互作分为三个阶段,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塑造肿瘤进化:

清除阶段(Elimination)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高免疫原性肿瘤细胞,仅少数低抗原性或具有免疫抑制能力的克隆幸存。

平衡阶段(Equilibrium)
幸存克隆通过基因不稳定产生新突变,免疫系统持续筛选出更适应微环境的亚克隆。此阶段可长达数年,临床表现为“隐匿性肿瘤”。

逃逸阶段(Escape)
经过免疫压力筛选的克隆占据优势,通过免疫逃避机制突破免疫控制,形成临床可见的肿瘤。
- 03 -
肿瘤内异质性
肿瘤内异质性( ITH )指同一肿瘤内不同细胞群在基因、表型和功能上的差异,是免疫治疗耐药的核心驱动力:

遗传异质性
肿瘤进化过程中,亚克隆积累不同的驱动突变(如KRAS、TP53),形成分支进化模式。例如在结直肠癌中,原发灶与转移灶的KRAS突变状态可能不同,导致抗EGFR治疗耐药。

表观异质性
表观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差异导致相同基因型的细胞呈现不同表型。例如黑色素瘤中,表观沉默导致MITF表达波动,影响靶向治疗响应。

微环境异质性
肿瘤内不同区域的缺氧、 pH 和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差异,进一步加剧克隆适应性选择。

- 04 -
免疫编辑与肿瘤进化
免疫编辑不仅是肿瘤逃逸的推手,更是驱动肿瘤进化的“隐形导演”:

克隆选择与适应
免疫压力筛选出具有免疫抵抗表型的克隆(如MHC-I缺失、PD-L1高表达)。例如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中,复发肿瘤常出现B2M基因突变或JAK1/2功能缺失。

新抗原耗竭
高免疫原性新抗原被清除后,肿瘤进化倾向于保留低抗原性突变(如“乘客突变”),降低免疫识别概率。

表现可塑性
肿瘤细胞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获得干细胞样特性,同时下调抗原呈递相关基因,实现双重逃逸。
这也带给我们启示,免疫治疗需在肿瘤尚未积累足够适应性突变前早期干预。

- 05 -
亚克隆抗原递呈
亚克隆抗原呈递的差异深刻影响免疫应答格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