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丹在致辞中强调新闻学的中国学派应该是旗帜鲜明的实事求是派,坚持正确的立场。他认为,目前用西方理论与模式解释中国的历史实践造成了当下的历史虚无主义。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研究与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范长江式”的人民记者。他鼓励青年学者应当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走出去多看一看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从实践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陈昌凤在致辞中回顾了梁启超、范敬宜等一批清华新闻教育和新闻实践的开创者,通过历史的梳理,指出清华在面向国际和跨学科的办学实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面向主流的新闻传播人才。此外,她也介绍了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国内外学术活动,并着重介绍了中国新闻史学会不久前刚成立的二级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的具体情况。
柳斌杰的主题报告主要围绕当下的新闻实践与理论研究展开,勾勒了中国特色新闻学的轮廓。他认为,今天新闻学研究和教育的科学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理论还没有形成“学”。在建构中国特色新闻学上,柳斌杰强调要从新闻、传播、媒体、舆论四个范畴展开,围绕新闻传播规律,以五大学术目标,即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时代化、新闻理论体系的中国化、新闻理论的国际化、新闻传播的现代化、新闻舆论的主流化,作为建立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