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人
从这里开始自由的理解政治,自由的感悟政治。在这里为学术与公共生活搭建起平台。你的公民身份从这里再一次启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大国  ·  【夜读】古代中秋节,除了赏月还能干啥? ·  6 天前  
政事儿  ·  市长为何要给自己和班子成员起小名? ·  6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快来找我打卡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人

惊喜赠书~“士仕之间”汉代士人有多想成为“公务员”?

政治学人  · 公众号  · 政治  · 2024-09-21 09:59

正文













百年王朝发展中

士人宦海浮沉史


一部深化汉代士人研究的创新之作














本期荐书

丛书名:思库文丛·学术馆


书名:《士仕之间 : 汉代士人与政治》

著者:王保顶

ISBN:978-7-214-27464-9

定价:68.00元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编 辑 荐 语

汉代士人有多想成为公务员?“体制内”有什么好?从学而优则仕、施展抱负,到宦海浮沉、蹉跎仕路,再到与政治渐行渐远、归至园田,士人都经历了什么?

     阅读本书可以发现,在作者看来,汉代士人的命运,是我们审视知识分子与政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切口。厘清士与仕之间的关系,看清士人融入王朝政治的过程,我们就会更加懂得大汉王朝四百年政治史,也愈发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


作者简介



王保顶 

历史学博士

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策划多项重大图书出版项目,多次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大奖。专著《前四史解读》入选“中国好书”月榜;在《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孔孟月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内容简介

两汉四百余年间,士人的身份经历了三次变化:由游士到儒士、由儒士到士大夫、 由士大夫到名士,士人群体由游走天下的百家诸子进入王朝政治的结构之中。这个过程既是政治塑造士人的过程,也是士人适应政治的过程。本书主要探讨了汉代士人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演变轨迹,探索士人政治身份转变的历史意蕴,系统梳理、全面呈现了士人从先秦时期怀抱道术、指点天下的自由知识分子,转化为东汉中后期内嵌于专制统治体制之中的科层官僚的全过程。


目录













导 言   


第一章 “长者政治”与游士遗风(高祖—武帝)    

一   "长者政治 ”   

二   游士遗风    

三   政治设计的完成及游士的终结    

 

第二章 “独尊儒术”后的士人与政治(昭帝—新莽)     

一   "以经术润饰吏事”: 儒士处于从属地位    

二   由扶汉到附莽: 士人政治取向的逻辑转变    

 

第三章 士大夫政治人格的形成(光武帝—章帝)     

一   专制政治理论的确立    

二   吏化:  儒士身份的转换    

三   士大夫政治人格的形成及特点    

 

第四章  士大夫政治人格的实践及转向(和帝—献帝)     

一   士大夫政治人格的实践    

二   士大夫政治人格的转向   

 

结 语   

附 录   

游士文化传统及其终结—西汉武帝以前士人阶层的演变  

论董仲舒五德终始说的影响及终结   

论董仲舒与司马迁《史记》著述之关系    

汉代灾异观略论    

由扶汉到附莽:西汉后期士人政治取向的转变    

王符、郭泰、仲长统:  汉末士人政治品格转向的递进轨迹   

 

参考文献举要   

后 记   

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01

学而优则仕是古代士人普遍恪守的信条和处世法则, 士人拥有知识、理念和信仰 , 既是内在的修养, 更要付诸实践 , 其途径必然是出仕, 通过出仕施展抱负 , 如此方能体现士人的价值。正如孟子所说:“士之仕也, 犹农夫之耕也。”又曰:“士之失位也, 犹诸侯之失国家也。”(《孟子·滕文公下》)因此, 士之于仕是十分紧要的。长安三万里, 作为政治中心的长安成了士人虔诚向往的精神圣地。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 无数士人皓首穷经、满腹经纶, 通过各种途径出仕, 或功成名就, 一展抱负;或宦海浮沉, 命运多舛;或折戟沉沙, 籍籍无名。一部政治史, 某种程度上是士人的宦海浮沉史。

02

汉承秦制, 秦帝国实现短暂的统一, 随之汉代维持统治四百余年, 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诸制度的基础。先秦诸子百家, 分门立派, 各负道术, 游走天下, 但最终一同走进大一统的王朝政治, 在两汉四百年中完成这一重大历史过程的转变。从士人方面来说, 游历天下、施展抱负的诸子百家走进王朝政治, 化身为维护王朝政治的中坚力量;从王朝方面来说,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手段, 把百家诸子吸引、吸收到王朝体系之中, 成为王朝政治的基础。

本书所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士, 是如何走进王朝政治体系之内的? 这一过程中士人精神及现实层面经历了怎样的嬗变? 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掰扯、博弈乃至毁灭和重塑? 对后世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03

两汉士人政治品格大不相同,吕思勉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论述,他说:中国之文化,有一大转变,在乎两汉之间。自西汉以前,言治者多对社会政治竭力攻击;东汉以后,此等议论渐不复闻。西汉以前, 游士、儒士行走天下、指摘时政, 东汉以后士大夫与王朝政治融为一体, 同王朝共进退, 自然话风突变 。

04

两汉出现累世经学与累世公卿的局面, 士族大姓逐渐形成, 著名者有孔氏、杨氏、荀氏、袁氏等......士族构成专制王朝的支柱,处于皇权与一般士人之间, 充当士人入仕的中介

经过东汉后期的政治冲突, 士人疏离政治的倾向日益明显, 士族作为一般士人与王朝政治的中介功能逐渐丧失, 举荐下层士人必然对日趋垄断化的自身利益构成冲击与损害, 因此士族门阀化便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 士族自封睑域, 与下层士人间的鸿沟渐渐加深, 士族与寒门、庶族的界限日益分明。

05

在中国古代的宏观背景下, 士人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 其一 , 春秋、战国至东汉前期。西周世卿世禄制瓦解, 社会结构重新建立, 士人由旧秩序中贵族的最低等级变为新秩序中的士大夫, 由政治边缘走入中心, 实现社会身份与政治角色的双重转换;其二, 东汉末至北宋。士人由汉末的疏离政治实现“回归”, 汉代形成的士族退出历史舞台, 新的士大夫阶层形成,构成封建社会后期强固的政治基础。

士人与政治的关系实质上是士人的主体性与君主的专制性之间的关系。专制政治决定了君主寡头政治的特性, 随着专制统治的加强,士人的主体性逐步萎缩,士人总是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但士人有着自身的文化传统,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思想影响主要在政治层面,在士大夫的精神生活层面,佛、道影响尤著。在士人主体性与专制政治的矛盾中,道、佛发挥了调节功能,士大夫在应对现实世界的同时,营造自己的精神世界

(书摘内容选自该书“导言”和“结语”部分)

赠书规则

1.赠书获奖者需要关注政治学人公众号一个月以上;


2.读者每个自然月最多只能获得一次赠书;


3.截至2024年9月28日18:00时,本推文留言点赞数前3名的读者获得赠书1册,另外将精选1条评论,评论被精选的读者同样可获得赠书1册,本次共计赠书4册。



编  辑:朱 丽 梅

审  核:罗 来 庆


欢迎大家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