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侠客岛  ·  首次突破万亿美元! ·  昨天  
半月谈  ·  开门红!故宫新春壁纸来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一尺一寸”,众筹和美乡村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25-02-04 08:00

正文

*本文为《半月谈》2025年第2期内容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积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发动群众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中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农房从“闲置”到“利用”,村民参与从“被动”到“主动”,群众的“微力量”正撬动乡村“大变化”。

村民“让”出幸福路

来到黄石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错落有致的民宅间,道路宽阔平坦。“这几年来,村里面貌大变样。”沼山村党总支书记张远兴说,过去,沼山村内农房交错相连,不少村民家门前道路狭窄,常常因为错车问题引发争执。2018年,村里成功申请到一笔建设资金,计划用于拓宽村道,但这会占用部分农户院落,有的村干部下不了决心。

“集资修路是好事,我先让出自家的地盘。”78岁老党员杨道胜是村里的老支书,在得知村里规划道路需要占用自家部分面积后,他主动拆除自家柴房、厕所及院墙,为公共区域腾出近40平方米。杨道胜还说服自己的侄子让出宅基地,建设村庄小广场。

看着党员干部拉着自己亲戚一起“拆家”,村民们“你一尺、我一寸”地响应号召。村民杨道生家的院墙紧贴一棵百年香樟树,村里想在树下修建几个座椅,以便游客拍照打卡。村干部试着问他是否愿意将院墙稍微后移,他立刻表态同意并着手拆除院墙,让出了2米多宽的人行道,“院子虽然小了,但百年香樟树得到了保护,道路也更畅通了。”他说。

一条宽敞明亮的巷道就此诞生,并命名为“幸福路”。道路宽了,环境好了,乡村旅游火起来了。“以前我自己挑出村去卖,一次顶多卖几十斤。现在游客直接把车开到家门口,我最多一天卖了1600斤狗血桃。”杨道胜为半月谈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的三亩桃园年产约8000斤,除了直接出售,他还将桃子加工成桃胶等农副产品,足不出户每年能挣三四万元。

既卖桃子也卖风景,从“幸福路”走到“致富路”。近年来,沼山村积极创建4A级景区,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硬件设施不断提升,食品深加工、农庄、民宿等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村集体和村民年收入一年高过一年。

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 张成 摄

闲置老屋寄乡愁

旧房子拆下的砖瓦垒出月洞门,农户闲置的陶罐装饰文化墙,用菜园铲出的泥土铺满花园……走进大冶市金山店镇火石村,“一言一语”商量出的改造方案,“一砖一瓦”众筹出的公共场地,使得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DIY”。

村子中心有一间约140平方米的夯土平房,是72岁村民陈国民的家。“老房子是1984年建好的,是我和老婆结婚后打拼下的第一套房子。”他说,2005年,一家人在镇上买了新房,老房子便一直空置。“担心房子空久了破败掉,我还是偶尔回来打扫打扫,短住几天。”

2023年,一位村干部找到陈国民说,想将他家的房子改造成党员群众活动中心。作为补偿,村里同意在其他地方为他再建一套更好的房子。陈国民考虑再三,决定跟家人商量,直接将老房子捐给村集体。“我哪住得了那么多房子,不如把老房子给大家用。村里有了活动场所,我也省得维护。”他说。  

村里将老房子重新装修,取名为“乡愁馆”。把助农直播间、湾组党建阵地搬了进来,村民的院坝会也成了“老屋会”。陈国民当仁不让成了房屋义务管理员,一有时间就过来打扫房屋,时常向参观者讲述村里的故事。

在陈国民等人的带动下,村里积极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党员率先拆除自家旱厕,无偿提供地块给全村建设污水处理池,村民也自发投工投劳参与乡村建设,拆除废旧房屋43处,清除房前屋后垃圾6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湾环境越来越好,村子知名度变高了,菊花、大米、菜籽油等农副产品也不愁销路。据统计,2023年火石村村集体经济产值达到300余万元,利润近60万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土地每年可享受260元保底收益,通过合作社解决村庄120余人就业。大批村民返乡定居、就业创业,常住人口从332人增至668人。

以点带面促和美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村民是创造者,也是受益者。”黄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黎阳说,“在建设中,我们投入资源,但不大包大揽,逐渐引导村民当主角。”

黄石市农业农村局设立村庄清洁日,同时在春节、清明、中秋等关键时节,动员广大农户清理沟渠塘堰,拆除长期闲置废弃的破旧房、旱厕以及残垣断壁等。2024年以来,累计清理沟渠1519.8公里、塘堰2166个。

“以前,村里的年轻人多出门务工,家里的老人也不爱参加公共活动。”火石村党支部书记陈林说,通过乡村清洁活动,村里环境实实在在变好了,村民管事的意愿也变强了。

据统计,近年来,黄石市累计有1864个农村基层党组织、3930个群众自治组织、20.3万人次投入参与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共开展活动1.8万余次。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在黄石,有的村通过湾组“板凳会”“星空夜话会”和上门入户走访征求意见,有的村用微信交流等“线上+线下”多渠道方式,评议村湾环境,制定下一阶段整治清单,抓紧开展农村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等工作。

目前,黄石市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7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52个,打造了“保(安)茗(山)线”、“三(溪)王(英)线”等和美乡村示范线,培育了大箕铺镇、王英镇等一批和美乡村示范镇。

黄石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汪洪峰说,基层治理涉及人民群众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最具参考性,实践证明,只有让群众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角”、大显身手的主力,才能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

半月谈记者:王自宸 宋立崑 (参与采写:曹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