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读史"免费关注。博闻通识,知古鉴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本文精选自《知中•孙子兵法指南书》特集,读史系授权发布
从商周到明清,三千六百余年间,
历朝历代名臣良将辈出,不可胜数。
有这么一些人,从群星中脱颖而出
——
他们生前随主君驱驰,立下不世之功,
身后被奉入庙堂,享永世之香火。
他们可谓是「将星中的将星」,
他们大多拥有相同的特质
——
「出可将,入可相」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这样的人
「虽一人却若百万雄师」
国士无双
唐朝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玄宗皇帝始设「太公尚父庙」,在此供奉周朝开国名臣吕尚(姜子牙);随后又从历代名将中选出十位佼佼者配享,称之为「十哲」,二十九年后,也就是公元760年,此时唐帝国正处于「安史之乱」中,玄宗之子肃宗,为激发军民的尚武精神,将吕尚尊封为「武成王」,与「文宣王」孔子享同等级别的祭礼。自此「武庙」开始兴盛,将士出征沙场前,多来此祈愿武运昌隆❶。
「武成王」与「十哲」,唐肃宗所选出的这十一颗「将星」,大名皆如雷贯耳,但是,细看这十一人的身份,其中较为纯粹武将出身的却不多。尤其是汉朝的张良,他一生中作为将领带兵打仗的经历寥寥无几,且战功乏善可陈,单论他身为武将的「业务水平」,或许还不如秦军的一个「龙套」将领❷,但他在武庙中的地位,却仅次于主神吕尚,被奉为亚圣。
❶《新唐书·礼乐五》:「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宣。出师命将,发日引辞于庙。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
❷《史记·留侯世家》:「(良)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究其原因,还得从入选武庙的标准来分析。通过张良、诸葛亮、田穰苴等人的经历与身份,便不难看出,想要获得武庙的主席位,个人武勇并不是很重要;主要的评判标准,是看此人的战略思想高度、统帅能力,以及对于主君、国家的重要程度。在军事身份上,此人应该是「战略军事家」属性,大于「战术军事家」属性;如孙武、吴起这般,能够二者结合的则更上一等。
「战略军事家」的特点,便是他们的「业绩考核」标准与国家整体兴衰挂钩,所以,他们在用兵时,必须从全局出发思考策略——战前、战中、战后三个维度皆需涵盖;与外国的政治交往、军队的编制设计,也是他们的分内之事;这与贪图一城一池之功的普通将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简单来说,「武庙十哲」是「王佐武臣榜」,而非「武勇名将榜」。所以,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开汉四百年的张子房,位居武庙主、次二席是毫无争议的。而以武勇盖世闻名的关羽、张辽等武将,论战略水平,与上述诸人相比就要逊色不少,故未能进入「配享」名单,只以「从祀」的身份位列于武庙殿外庑间。
唐朝所列的「武庙十哲」名单,到了宋代开始发生变动。宋建国之初(公元963年),宋太祖赵匡胤来到武庙巡视,遍观庙中供奉的名臣武将后,突然对其中一些人很不爽,尤其是被列于正殿、身为「十哲」之一的秦武安君——白起。
赵匡胤举起手杖,直戳白起的画像喝道:「这家伙坑杀已投降的士兵,如此劣迹,也配被供奉在这里?!」言毕,他便让人撤去白起神位,自此降格为殿外庑间从祀。这还没完,不久,赵匡胤下令,对现有的武庙祭祀武将进行筛查,只有「功业始终无瑕者」才可留下❸。
❸《续资治通鉴·宋纪三》:「初,帝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去之。左拾遗知制诰高锡因上疏论王僧辩不克善终,不宜在配享之列。乃诏吏部尚书张昭、工部尚书窦仪与锡别加裁定,取功业始终无瑕者。」
于是,「武庙大清洗」开始了——「十哲」中,除白起外,吴起因「杀妻求将,名声不佳」,韩信因「功高震主,屡屡造次」也被撤出主殿;从祀武将中,周亚夫、邓艾、关羽、张飞等二十余人被清退,主要原因是这些人「未得善终」。
对于赵匡胤的矫枉过正,一些官员也上书表达了不满,如秘书郎梁周翰便进言:「这些名将无疑都是人中之雄,但如果要吹毛求疵,哪有人会毫无缺点呢?况且他们的功业,连樵夫牧童都耳熟能详,朝中的将领官员也一直视他们为榜样,现在突然将他们从庙堂中撤除,那么大家一定会很困惑,也会悄悄非议这个决定。」❹然而,梁周翰上书后,毫无回音。
❹《宋史·梁周翰传》:「凡此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谁当无累?或从澄汰,尽可弃捐。况其功业穹隆,名称烜赫。樵夫牧稚,咸所闻知;列将通侯,窃年思慕。若一旦除去神位,摈出祠庭,吹毛求异代之疵,投袂忿古人之恶,必使时情顿惑,窃议交兴。景行高山,更奚瞻于往躅;英魂烈魄,将有恨于明时。」
君王设武庙,除了祭祀先贤外,很重要的一层用意,就是要为自己手下的臣子们树立模仿的榜样。理想状态下,他们希望自己的臣子有能力、人品好、又忠心,那么自然要将历史上符合这些特质的名将高高供起,让臣子们与之靠齐;而与之相背的人,则要速速清退。所以赵匡胤会讨厌「玩得太过火」的白起,也不喜欢个性过于强烈的韩信、吴起。
另外,还有个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孙武的「同事」伍子胥。他的能力、功绩绝不会低于位列「十哲」的孙、吴之下,但他连从祀的名单都没进去,原因就在他的「反骨」——
先事楚,楚王无道杀我父兄,那我便带外国之兵灭楚,掘你的墓,鞭尸三百泄愤;后事吴,助成功业,吴王却开始不听忠言,反要我死,好,那我死后要将眼珠置于吴国城门上,看着你灭亡!
这样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没有哪个君王敢鼓励臣子去效仿。
赵匡胤「武庙大清洗」后,又过了一百六十年(公元1123年),宋徽宗赵佶也调整了一次武庙祭祀名单,最终确定历代名将72人,分成殿上11人,两庑61人,后人统将其称为「武庙七十二子」。
这时的「十哲」中,张良被单独列出,伴于姜子牙身旁;韩信重新归队;另外三个空缺,由齐相国管仲、越相国范蠡、唐汾阳郡王郭子仪补入。到了元代,武庙的从祀规模被大幅缩减,主要祭祀的名将人数又渐渐恢复到了最初的「武庙十哲」。
热诚欢迎广大微友投稿,我们将在最显著的位置注明作者姓名、来源或作者的微信打赏二维码等。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回复“投稿”,可查看投稿事宜)
|娱有理 | ID:baodian818
世事浮沉,嬉笑怒骂,有观点有品位的娱乐八卦。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时局参阅 | ID: dianshangguanchajia
在这里,静观世界风云,读懂中国时局。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悦心理 | ID:ziyusan818
您的心灵伴侣,贴心.暖意.温馨。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读史开眼界 | ID:dushikaiyanjie
历史·人文·生活·哲思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