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九省通衢的武汉,有千万人口,近五百万流动人口,从人口绝对数量来看,确实对医疗系统造成很大压力。
但此前,武汉一直以医疗资源力量位居全国前列,作为对外宣传的亮点。
据2013年6月25日《长江日报》报道,
早在2009年武汉就提出打造“中部医都”的概念
,经过三年的努力,武汉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已稳居中部地区龙头地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也位居前列。
▲当地官方媒体《长江日报》提及,武汉已从“中部医都”、“全国医都”迈向“世界大健康产业之都”(
图/长江日报官网)
2019年4月15日《长江日报》在《武汉密集打开世界主场之门》报道中提及:从‘中部医都’到‘全国医都’,武汉向外界宣告:世界大健康产业之都,我们来了!”
同样据《长江日报》报道,不完全统计,2018年,同济、协和、省人民、中南等四家省部属医院所接诊的外籍人士遍布五大洲,年接诊量近5000人次。
武汉的医疗资源,号称辐射半径从中部地区、国内开始扩展到全球。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赵剡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称,
如今武汉无论从医疗技术、设备还是药品,都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
▲2018年中国大医院门急诊量排行榜
(图/网络)
在一张题为《2018年中国大医院门急诊量排行榜》中,前十名医院就诊量,武汉入选三家。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将全国四大医疗中心,定义为北上广武。
湖北周边的河南重庆湖南江西山西安徽,多个省份的居民都倾向于跑武汉看病。
可以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之前,几乎没有人认为武汉医疗资源紧缺。
但疫情暴发后,医院物资紧张的消息就铺天盖地而来
,先是官方媒体“湖北之声”发布《武汉紧急求援》,指出多家医院物资紧张,可能只够维持3-5天,紧接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内的众多三甲医院通过官微、微信群直接发布海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
一些处在抗击一线的医院越过官方专门机构卫计委和慈善组织,直接向社会“喊话”求援。
从医疗资源相对雄厚到捉襟见肘,背后有没有患者恐慌扎堆就诊,加剧医疗机构承载能力,乃至于加重交叉感染和疫情蔓延等问题,值得反思。
从这也可看到,在面对大规模疫情时,如何合理调配医疗资源,集中力量在疫情防控上,也非常考验一座城市管理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