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 《双燕》
吴冠中说:“今天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
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将变得粗俗不堪,无聊至极。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伴随的是无趣的人生和创造力的枯萎。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吴冠中 《狮子林》
当今艺术的收藏如火如荼,大量资本趋之若鹜。
但是,对于艺术收藏的不断升温,投机者又想从中牟利,怎么办?那只有看结果了。
比如,看头衔、看获奖,尤其是看国外的头衔与奖项。
许多人不一定知晓国外各类奖项的奥妙,但是,冠上卢浮宫的名头,很容易被忽悠了。
吴冠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
因此,那些出不了名的且不安分的伪劣艺术家们,想方设法地去卢浮宫参加展览,如果有机会可以在卢浮宫买个金奖什么的,回到国内或在朋友圈里一定是可以忽悠的,毕竟懂行的人不多。
这是另一个市场,一个不正常的市场,无知者所提供的市场。
吴冠中 《太湖泊舟》
我们如何能够尊重艺术?
美国财阀洛克菲勒不懂艺术,但是他尊重热爱艺术的家人以及通过相关专业团队的管理与决策,使美国自1929年以来,有了第一家收藏当代艺术作品且闻名世界的纽约MoMA艺术博物馆。
洛克菲勒尊重艺术并且有智慧。
吴冠中 《故乡》
曾经德国艺术家博伊斯的理想,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愿望,今天差不多已经实现。
你若有勇气欺世盗名,你就是著名艺术家;艺术如此发展下去,门槛终将被踏破。
吴冠中 《海滨石》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这句话是艺术家们呼吁社会关注下一代的美育教育。
美育和文育应当是两条腿走路。
吴冠中 《长城》
五岁时,我们为了捉一只蝴蝶,而跑了两公里的稻田。十岁时,我们为了一支冰淇淋,而问遍了大街小巷的商店。
十七岁时,我们为了一个喜欢的人,而倾尽所有飞往一个陌生城市。
但现在,有人叫我们去看年少时渴盼的海,我们却说:海就在手机电脑里,还跑去看海干嘛?
吴冠中 《水乡》
我们越来越喜欢说一句话:“凑合凑合得了!”凑合的工作,凑合的婚姻,凑合的朋友……
我们凑合着生活,别人也凑合着给予评价,我们的周围就这样被“凑合”包围。
吴冠中《翠竹渔艇》1987年作
出于自我美化的本能。我们还发明了一套价值体系,来肯定自己的生活。
“关上灯都一样”,“跟谁过不是过”等等。
我们输给了眼前的苟且,还用否定远方来寻求安慰。
看到别人登山,我们不是敬佩,而是否定:“上去干嘛,上去你也得下来。”“有这工夫,不如去看个电影。”
“珠峰上的风景,画册上也有。”
我们就这样成了美盲,失去了欣赏美的能力。
吴冠中 《江南春》
我们通晓天文地理,明白月球带来的每次潮涨潮汐,却再难有机会去和自然亲密接触。
感受造物主的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绝不吝于由内心发出对美的感受与共鸣。
道家爱美,爱的是物我一如,它追求心灵的自由流动,所以把自然美视为最高境界层次。
吴冠中 《凉亭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