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希望世界给我多一分钟、多一秒钟,让我再好好爱你……”歌词里曾苦苦哀求的一秒钟,真的可以实现了。因为,2016年还真的多出了“1秒”。
这多出的“1秒”将加在格林尼治时间12月31日23时59分后,通过增加闰秒实现。由于北京处于东八时区,所以将在2017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后面增加1秒,届时会出现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这也意味着,我们正在度过的是史上“最长”的元旦假期。有网友便调侃道:
为了想这一秒用来干啥,我浪费了整整一个小时。
为啥2017年元旦会多一秒?
据天文专家介绍,为了确定时间,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和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测量方法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时间系统之间就会出现差异,所以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
“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正闰秒或负闰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
据新华网报道,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表示,闰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后时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从1972年到这次的44年间,已经有27次闰秒。最近一次是2015年6月。
“闰秒,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公众应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赵之珩强调说。
多出来的一秒在某些领域影响可大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增加一秒可能根本就不会被察觉,然而对某些领域和行业,这短暂的一秒可能会使情况变得异常复杂。
▲图片来源:东方IC
对闰秒最为敏感的莫过于计算机相关领域。计算机系统和程序按每分钟60秒设定,当闰秒发生时,计算机或服务器系统会因无法识别“两个连续的相同秒数”而显得“无所适从”:
中央处理器可能因系统的不断询问而“死机”,电子邮件可能迷失“方向”,重要数据可能丢失……
在万物联网时代,很多领域的系统都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传输平台,实施闰秒带来的影响会延伸至航空、通信、金融及其他需要精准对时的领域。
据媒体报道,2015年实施闰秒时,全球约2000个计算机网络突然短暂中断;旗下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等机构的美国洲际交易所被迫中止交易达61分钟。而在此前一次出现闰秒的2012年,Linux操作系统和Java应用平台等都未能幸免;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死机”数小时,被迫人工检查乘客登机;全球数十家航空公司使用的“阿马迪厄斯”预订系统出现故障……
闰秒的出现不可预测,因此对应的时间调整无法一开始就写在计算机程序里,这大幅增加了搞定这一秒的难度。
美国谷歌公司的解决办法是,把增加的一秒分解成若干毫秒,逐步添加到系统时钟的更新中,从而确保系统不中断;Linux操作系统是在“协调世界时”为23:59:59时重复数两次第60秒;而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则忽略闰秒,在闰秒增加之后再让系统时间与“协调世界时”同步。
▲图片来源:东方IC
那么,现在你想好这个元旦假期,多出来的一秒怎么过了吗?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新华网、央视新闻、新浪微博
值班编辑:周勤
2、实拍!疯狂“宝马女”加塞不成竟恶意别车,对方车里还坐着孕妇!
3、王菲演唱会真的崩了!!匆匆那年走调到不忍听……窦靖童成了唯一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