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彼迎是识相的,延庆文委只说“不支持”,并未强制取缔,但有眼力价的企业主动取消了活动,至于前期付出的宣传推广成本,一个字也不提。
但在北京与承德交界处的另一段长城脚下,另一家企业就不这么讲政治了。
金山岭长城位于承德市滦平县境内,4A级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说央视《新闻联播》片头中出现的长城镜头,就是这段长城。
在八达岭长城上市的1997年,滦平县以610万元的价格将金山岭长城50年的经营管理权出让给承德市财政局下属的光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金山岭长城旅游公司。此后,金山岭长城进入迅速开发阶段,游客、收入迅速增长,但关于保护与开发的争议也随之接踵而来。
在八达岭长城退市的2005年,一场在金山岭长城脚下举办的锐舞派对,被爆有人吸毒、随地小便等不检行为。在强烈的舆论压力下,当地政府决定收回长城经营权。
光大公司顶不住压力,但它提出了赔偿要求:要求政府赔偿它前期为景区运营投入的2000多万元成本。
当地文物部门不同意,双方一度陷入僵持。此事后来再无下文,究竟赔偿了没有不得而知。
光大公司退出后,金山岭长城度过了六年没有企业经营的日子。金山岭长城管理处接管了长城,郭中兴是主要负责人,他原来是金山岭长城旅游公司的总经理。有意思的是,在当年的一篇报道里,提到郭中兴原本是从当地文物部门调过去的。
这六年间,金山岭长城管理处的主要工作是文物保护。但就像所有地方的文保工作一样,钱是个大问题。在2010年的一份报告中,该管理处透露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解决经费问题:一是每年自筹资金100万元;二是接受社会企业捐助资金50万元;三是争取上级拨款150万元。后两项很可能是一次性的。
可以对照来看的数字是,在光大公司经营金山岭长城的几年间,景区每年收入都在300多万元。
一个事实是,几乎所有知名的长城都在由企业经营开发。八达岭、金山岭、慕田峪、司马台等等,都是如此。最根本的原因,是现在的财政水平支撑不了纯粹的公益性保护。
而且,旅游开发就一定会破坏长城吗?一位长城保护专家在考察了几个省市的长城段后发现,凡是作为景区开发出来的长城,反而是保护得比较好的。反之那些非景区段,则往往疏于管理,破坏严重。比如在张家口万全,1000多米长的长城墙砖被当地农民扒下来,15块钱一拖拉机给卖了。
此外,旅游经营企业还会将政府部门缴纳管理费,作为文物保护资金。有媒体引用数据显示,2002年,当时还在北控旗下的八达岭旅游向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缴纳年度管理费4638.6万港元。
2011年9月,在经过六年没有企业的日子后,一家名叫“金山岭长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悄然注册了。滦平县财政局持股100%,郭中兴是法定代表人。
今天,金山岭长城上依然络绎不绝地举办着各类文化活动。最近的几场,是当地青少年的成人礼、国际马拉松比赛、刘震云的剧本朗读会等等。一切看起来都和以前没什么区别,除了这些活动的“文化味儿”似乎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