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合作交流会以
“新质生产力与博物馆创新发展”
为主题,分别由六位专家进行主旨发言。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
通过
新质生产力理念加速博物馆高素质队伍培养
、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动态开发等方面作用,论述新质生产力为博物馆带来多个维度创新。
他强调,通过科技引领文博事业与多学科深度融合,结合国家文博科技规划,能提升博物馆从业者素质,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动态开发,实现博物馆智慧管理、保护与服务,推动博物馆创新发展。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侯宁彬
基于“陕西历史文化体验馆”项目,
讲述数字赋能博物馆的实践应用场景,
为博物馆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他主要阐述了数字如何助力博物馆文化传播。通过让文物“活”起来、产品“多”起来、文化“火”起来三大方面,结合国家战略、行业要求及具体案例,展示了科技在文物保护、展示及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
以
粤博行之有效的探索实践
为例,阐述新质生产力对博物馆实现创新发展的强大助力。
他提到,广东省博物馆在新质生产力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智慧博物馆建设、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繁荣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方面的探索实践,推动了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提升了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
以
“未来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展”
这一国内公立美术馆体系中首次设立永久性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厅的创举,为传统美术馆运营提供新的价值参考。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蔡惠尧
通过中华文明当代价值的博物馆阐释,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果对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他主要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概念意涵、当代价值与现代成果,以及深圳博物馆新馆、前海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展、定位与运营模式,展现了深圳博物馆在阐释中华文明当代价值与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
澳⻔博物馆馆长卢可茵
分享澳门地区博物馆在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提升展览的吸引力和教育功能的经验。
她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澳门地区博物馆通过教育模式多元、数字化展览等创新实践,提升了展览的互动性、教育性及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