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深圳等地出现“假装上班有限公司”,提供沉浸式上班体验。此类公司没有实际业务,失业人士可付费在公司摸鱼,享受工作氛围。但此现象更多地是打工人在职场困境中的一种自我安慰和情绪发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假装上班有限公司”兴起
全国各地出现“假装上班有限公司”,提供付费摸鱼服务,成为失业人士新选择。
关键观点2: 深圳的特殊情况
深圳创业和老板浓度高,但“假装上班有限公司”并不流行。深圳失业人士更务实,更倾向于寻找新工作而非付费上班。
关键观点3: 失业者的心理状态
“假装上班”反映了失业者的焦虑情绪,是他们对严酷职场现实的一种自我安慰。年轻人对好单位的定义趋向“人性化”,希望在工作环境中得到更多尊重和理解。
正文
作者:白粥
来源:深圳微时光(ID:szdays)
文章已获授权
喜欢上班的深圳人有福了,现在失业了,也可以去公司“假装上班”了。最近,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假装上班有限公司”——公司没有业务,失业的人每天交30元,就可以到公司假装“上班”摸鱼。早十晚五不用打卡,可以拒绝“老板”安排的任何工作,爽过“职场爽文”。为了让这30元更具性价比,大部分“假装上班有限公司”在介绍中称提供一顿午饭,两荤一素,所以又被称为“沉浸式上班主题餐厅”“成人小饭桌”。有一些还声称“员工”如果对“老板”不满意,可以对“老板”拍桌子,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假装上班”听起来相当自欺欺人,但又出乎意料地符合时代趋势,获得一众失业人士的好评:30元,就能包饭包工位包网络,比自习室还划算,还不用去图书馆抢位置。更有人脑补,如果真的去了“假装上班公司”,是不是还能顺便填补空窗期,在下一份工作背调的时候,让公司还能为自己美言几句。深圳目前的“假装上班公司”还在“招聘”中,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只有两条帖子是相关联的“招聘公告”。其中一条帖子的内容是包工作餐一天40元,不包工作餐一天30元,老板称:30一天混日子。公司有规定的上班时间,朝十晚四,工时6小时,提前走也可以,加班超时则不允许。老板不会干扰“员工”在公司的行为,只要不违法没污染没噪音即可。为了验证“招聘”的真伪,我们以“应聘者”的身份联系上了这位老板,并到“招聘”中所写的公司地址,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是一家做电子元器件贸易的公司,公司只有老板一个人。小小的办公室放了一张3人座的沙发,5张桌子,桌面上堆着打印机、文件夹、茶叶、小玩具和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书籍,整体乱中有序。到中午的饭点,老板可以帮忙点楼下的预制菜工作餐,一份15元左右,如咖喱鸡肉饭、照烧鸡腿饭等。办公室提供无线网络,可以充电,冰箱里的饮料任意饮用。老板很贴心,尽管在刷短视频,但开了静音,营造一个安静的办公环境。老板表示,行业没落了,他的这家公司2024年的营业额为0,虽然还有其他项目,但平时很闲,他天天和楼上楼下没生意的老板一起打牌喝酒,现在快过年了,牌友都回老家了,他无聊得整天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假装上班有限公司”的帖子,心想自己待着也无聊,不如找多一些人上门一起玩,还能贴补一下房租。2009年,他卖房创业,办公室从翻身搬到福永再搬到后亭,越搬越小,将房租成本控制得越来越低,现在租的是这栋大厦里最小的办公室,2800元一个月。他后悔当初卖房卖在了价格低位,还选择了创业。“要是当时没卖房,现在涨的房价比我创业赚的都多。”老板说,有几个人咨询过了,许诺到公司来“上班”,但最后都放了他的鸽子,他一直在等待新的“员工”,但目前来参与的人还是寥寥无几。但老板不担心,毕竟公司工位空着也是浪费,从某种意义上有人来“上班”,也算是一种公司增收。曾经咨询过这一类公司的失业者小幂认为,如果能去这些公司待着,起码不会那么心酸。“我现在被公司裁了,不敢在家里待着,不敢和家里人说,天天去图书馆假装上班,如果能去这样的公司抱团取暖,我的心里会舒服一些吧。”另外一家深圳“假装上班有限公司”,则在介绍中明确提出了额外提供了一项“服务”——代缴社保。他自称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可交社保、职位可选,可开实习证明,可自拟薪资。“上班”期间,可以居家,或者到处玩,老板会定期让“员工”汇报工作内容,让“员工”享受摸鱼上班的快感。他的收费方式也更多样,如果不需要缴纳社保,“员工”想要实发2500元的薪资,那么想当普通员工的话,需一个月向公司缴纳3500元,初级经理是3700元,总经理是4000元,CEO/CFO/COO是4500元。如果需要缴纳社保,之后想要实发3000元的薪资,那么普通员工一个月需向公司缴纳5000元,初级经理5200元,总经理5500元,CEO/CFO/COO是6000元。我咨询了一下老板,可否不交社保先去体验两天?老板不同意,还表示深圳不包饭,扣除的差价全部补贴在社保上,因为深圳社保比较贵。相比起前者,这家“公司”明显不靠谱,不仅把代缴社保这样的违规操作公然写在简介,还需要提前缴纳一个月的费用,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在给谁发工资。开一家“假装上班”的公司,从一种调侃,变成了全国性的现象。在企查查上,可以查到已经有创业者把这种“中年人的托儿所”的构思变成了现实,正式注册了“xx城市假装上班有限公司”,上周是2家,这周已经变成了4家。一家杭州的公司正在“招人”,把陌生人集合在一起,假装是同事,来撮合生意与合作,老板也能提供一定情绪价值和免费水电和网络。“同事”暂定方向是自由职业者、ai领域技术开发、设计师、自媒体从业者、散户投资者等需要上班避避风头的人,同时也接受实习生,可以开实习证明。“等聚集了一整个办公室的人,大家一起合伙做点事情,说不定真的把事业做出来了,大家也就都有工作了呢?”一家上海正在筹划中的“假装上班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统计意向地区,创始人根据报名的人数,确定办公室的地理位置和租金。创始人还决定将公司办得精彩起来,举办交流沙龙、娱乐社交活动和提交自我的学习活动,比如医疗金融交流活动、程序员技能学习、剧本杀、露营、职业规划和出国留学指导等活动。根据创始人的意思,初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探索一种新的工作形式,自负盈亏养活这家公司。有人锐评,这种公司能够有市场,说明有需求。这种工位就是给被家里看不惯的闲人准备的,“去外边待一天喝杯奶茶吃顿饭也差不多这个价钱,人家还不让你待一天。”相比于去免费的但经历风吹日晒的公园、人多拥挤且无法午休的图书馆,这种工位式的开放空间,因为包了一顿午饭而极具性价比。但是,在各平台上,以“假装上班有限公司”为关键词,我们发现坐标为深圳的帖子却不多。在创业和老板浓度最高的深圳,为什么这个创业想法不仅没有流行起来,还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心血来潮的假大空?有人推测:深圳那么高的租金,30元一天,至少有100人同时在公司摸鱼,才能覆盖房租的费用,不然就是在做慈善。“加上人员又不流动,大概率一坐坐半天,怕是开业即倒闭。”况且,深圳和其他城市不一样,在家里待不下去的深圳失业人士,一般聚集咖啡厅、图书馆和自习室。收费的咖啡馆和自习室先不说,深圳的图书馆是免费开放的,有些还是24小时营业,比付费购买工位划算。而且,从社交平台上失业人员的帖子来看,深圳人相对来说会更加务实一些,失业了首先是想办法搞钱。他们会领失业金、做日结、去摆摊,或者修改简历疯狂面试,尽快找到新工作。付费上班这件事,发生在深圳多少还是只适用于少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