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箭头上面的蓝色字体“古典音樂”,再点关 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更好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沈文裕演奏巴赫BWV773
论复调音乐中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巴赫二声部创意曲BWV773为例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巴赫二声部创意曲BWV773为例,分析复调音乐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本文作者梁慧琳、管桂翠、朱建田,湖南湘潭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方向的研究。公众号回复“辩证法”,可以获取本文的电子版。
复调音乐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各自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叠置结合,能同时谐调的进行、成为有机整体的多声部音乐。巴赫的二声部创意曲BWV773是以卡农的手法进行写作的,在1、2小节主题进入后,下声部不断的追逐着上声部进行,在行进的过程中又通过调式的转换,使得下声部获得主动权,从而开始了上声部对下声部的模仿,最后调性又转回主调,并通过两小节的过渡以及终止式,以两个声部完美的交叠在一起结束,这首曲目是复调音乐中的典范之作。
一、对立与统一
在下声部即将进入的时候,上声部在第2小节第4拍的第1个音上使用震音,强化了旋律的色彩,在听觉上营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并与下声部的休止符形成强烈的对比冲突。下声部第3小节第3拍是由4个16分音符组成,与之对应的上声部通过两个八分音符使下声部主题得到清晰的表述,在上声部中,两个休止符的使用给下声部旋律的进行让出了表现的空间,使下声部旋律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彰显。同时,上声部第3拍的第2个音符装饰音的使用,使上声部的旋律在不影响下声部表现的基础上,不失时机的展示出了自身旋律的特点。主题陈述结束后(上声部第1、2小节),下声部在下八度开始了第一应句,使得两条旋律在纵向的关系上,形成了良好的和声关系的统一。
同样的情况也在第11小节与20小节出现。两个声部之间为了显示出各自的特点,在连续的冲突与竞争中(上下声部之间的冲突与竞争)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并按照复调结构的逻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两声部之间既对立(都需要清晰的表达),又统一(都得到了清晰的表达),两条旋律之间的竞争与冲突推动着乐曲的发展。在巴赫的二声部创意曲中,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二、量变质变
第一部分分为十小节。开头旋律A在上声部单独呈示,到第三小节下声部模仿这个旋律,同时在上声部出现旋律B,到第五小节下声部模仿旋律B,上声部出现旋律C,这个部分就是反复运用这种结构发展的。乐曲到了第11小节进入呈示段,这时候调性转为#g小调。两条旋律在不断的追逐过程中调性的转变过程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否定之否定
BWV773中调性的改变同时还表达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BWV773是c小调,进入11小节后调性转入了#g小调,最后在23小节又转回c小调。
下声部从第3、4小节开始对上声部用模仿的手法进行肯定,在接下来的进行中,下声部一直对上声部进行模仿,直到第10小节的时候,下声部还在对上声部第8小节进行模仿。但从第11小节开始到第23小节的第一音,下声部不再对上声部进行模仿,而是直接唱出主题,并把调性转入了属调#g小调。这是下声部的第一次否定,是对自身一直追随上声部的否定。接下来完全颠覆了开始的状态,成为了上声部模仿下声部,下声部对自我的否定,对上声部的否定。而上声部是对自我的否定,对下声部的肯定。
到第19小节的时候,下声部通过一个短小的模进宣示着竞争加剧,主应句时距开始由2小节变为1小节,同时上声部21小节第一拍对下声部20小节第一拍进行了倒影的处理,手法的变化、时距的变短,强化了冲突的表现力度,把整个曲目推向高潮。
全曲在第23小节的时候又转回c小调,是否定的否定。全曲由c小调转为#g小调,再转回c小调的过程为曲目进行的发展方向定下了框架。最后两声部回到了呈示段开始时卡农的声部顺序,并以完美的终止式(S-D- D7-T)结束全曲。
结论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复调音乐在声部对比及行进的过程中遵循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不论是从音乐史的角度,还是从复调音乐自身,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法原理。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复调音乐进行研究,不仅能够系统的总结出复调音乐中所蕴含的一般规律,并通过对复调音乐的研究充实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同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于分析和创作复调音乐也具有的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赵屏国讲解 BWV773
参考文献:
李达.唯物辩证法大纲[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李秀林,王于, 李淮春.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苏]勃 阿拉波夫.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译.音乐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