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Lens杂志(微信公号ID:Lensmagazine)授权转载。Lens 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1月14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辞世。一天前是他112岁的生日。
Renowned Chinese linguist Zhou Youguang, the creator of Pinyin writing system, died on January 14th, one day after his 112th birthday.
周有光
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早年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做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在他主导下,中国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百岁过后,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数部新作。
Lens杂志在2013年1月号中曾刊登了对老先生的采访。现重新刊出,以志纪念。文中提到的周晓平,是周有光先生唯一的儿子,著名气象学家,2015年去世。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每天,周有光先生的主要活动空间都在一间9平方米的书房里。
里面摆着一张小沙发、一个大书架和一张旧书桌。Lens记者到的时候,老先生正在沙发上睡觉。儿子周晓平给他带来了一些从网上打印的资料,他看得太兴奋,多睡了一会儿。 他如今睡觉都是侧着身弯着,或者半靠在枕头上,因为腰没法伸直,整个人是个“问号”。
周有光坐在书桌前,向我们展示如何使用他的文字处理机,他在纸上敲出“中国”两个字。妻子张允和曾向周有光学习打字。她学会的第一个词组是“亲爱的”。
房间里随处可见夫人张允和的照片。那位世人口中“最后的闺秀”、“合肥四姐妹” 中的二小姐,在周有光看来,之所以被人们喜爱,不是因为她的特异,而是因为她的平凡,是“五四”前的闺秀、“五四”后 的新女性中一个平凡典型:乐观、纯真而 多情。
书房内,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上摆放着妻子张允和的遗像、旧日的照片以及老两口的合影。后面是一些现代汉语、繁体中文、英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语言的书籍和资料。周有光至今仍坚持阅读中外最新的出版物以及网络上的信息。
80 多年前,第一次约会时,两人在吴淞江边散步。走到一块大石头旁,周有光拿出一块白色的大手帕铺在石头上让张允和坐,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本英文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怀好意”地翻到恋人相见的那一页,轻轻握住她的手。在深秋清凉的江边,她的手竟然出汗了,他从口袋里又取出一块白色的小手帕,塞在两人手的中间。她想,“手帕真多!” 如今的周有光,依然保持着随身带着白手帕的习惯,不时地擦拭额头。
他说自己是个感情方式较为平淡的人,与沈二哥(从文)和张家三姐(兆和)的爱情传奇相比,周有光一时想不起自己与张允和之间有什么戏剧性的往事。他甚至没有追求过张允和,两人就那样自然如水地在一起了,又无争无侮地过了一生。
周有光夫妇
周有光与妻子其实是两样性格。他爱喝咖啡、牛奶和奶茶,她爱喝红茶(祁红和滇红各半)、老母鸡汤。他理智,她感性。 他写理论文章,她写散文、随笔。他搞现代化、推广汉语拼音、听西方音乐,她则喜欢唱昆曲、写旧体诗。
但周有光和张允和都有着难得的乐观与幽默感,这让他们在苦难面前得以自持,并始终维持着内心的尊严。
“文革”期间,周有光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60 年代末被下放到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后来回忆那段日子,周有光只是说,体力劳动也很好,之前的抑郁症和失眠症都不治而愈了。身体的劳顿并没有令他的头脑也变得萎顿,长久而扎实的训练让他保持着思维的敏锐,凭着手中几种不同语言版本的《毛主席语录》,周有光搞起了比较文字学研究。
1957年张允和出演《金不换》的剧照。当时,没有人原意演小丑,允和却很喜欢。故事是劝诫赌博的,这是其中掷骰子算命的场景,允和演得惟妙惟肖。
周有光当时不知道,不久之前,身在北京一间大杂院里的妻子面对的是一群闯进门的红卫兵。两个年轻小伙子气势汹汹地要张允和“交代问题”,给她5分钟的时间考虑。在接下来的5分钟里,张允和看着两个批斗她的小伙子,心里却想着他们一个是白脸赵子龙、一个是黑脸猛张飞, 接着又由赵子龙和猛张飞想到唱戏,想到自己曾在戏里演过几次小丑的场面,转念又一想,自己此时此刻又在扮演小丑的角色了,又或许双方都是小丑。
5分钟的时间到了,“赵子龙”高喝一声,该交代问题 了——她想,“如果再给我 5 分钟,我就可以写一篇《论小丑》了。” 在那些不堪回首的年月里,老两口都有着苦中作乐的本事。
两年前,周有光出版了文化散文集《朝闻道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用典简直是拿自己的年纪开玩笑。幽默与豁达,是老而弥深了。
在和Lens记者的交谈中,周有光多次提到教养与自我引导,认为那可以使人获得一种精神和性情,“教育能改变人的人生观,扩大你的视野,面对困难就能泰然处之。”
与很多传统教养深厚的学者不同,周有光并不十分执着于笔墨纸砚的旧式手写方式,而更注重写作的效率,他很愿意学习使用新的工具。
张允和86岁时,他还教她使用文字处理机。他已至少用坏了六台。最新的一个被他用布小心包裹着,就放在身旁。机器是夏普公司送的,为了感谢这位“汉语拼音之父”当年为键盘符码的设置提供的建设性意见。
如今,汉语拼音已是学习汉字的基础。 当年,为了这26个字母的组合,周有光等学者研究了三年。在他看来,语言的实用性、与世界的沟通性是最重要的,中国需要建构一套在世界上可以通用的字母语言,这种字母又要与古老的汉字对接。
他既非那种主张全盘西化的人,也不支持将语言圈禁在精英文化的花园里。“如果有那么多文盲,这个国家怎么行?” 对待现代汉语的态度,也折射了周有光思考整个中国文化的方式。
他不喜欢“国学”这个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哪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国学’呢?”他感到这个词带着一种顽固不化的心态。“国民党时期最喜欢用‘国学’的说法,连汉字都叫‘国字’。”经历过晚清以降那些国将不国的年代,他懂得这“国将不国之学”的由来。
周有光的书房亮着灯,房门掩着,他几乎不出门了。有需要的时候,他会按响书桌上的一个电铃叫人,铃声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00岁的时候有人问他:中国生活重精神,西方生活重物质;中国学术长于综合,西方学术擅长分析,对不对?
他的回答很简单,他说中国生活缺乏物质,中国学术短于分析;西洋生活不缺乏精神,西洋学术也不短于综合。中国人从“中体西用” 开始自我安慰、自我欺骗,至今仍是如此。
周有光2005年写下的百岁寄语: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
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
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金融危机爆发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再次风行,不少人认为,随着美国经济衰退,西方文明已开始走下坡路,中国崛起象征着东方文化将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在周有光看来,这也是一种中国人惯有的自欺罢了,“文化的流动哪里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呢?文化的发展是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
他再次向记者强调了自己的“双层文化”论,“现在已经形成一种国际现代文化,这个文化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大家共同的现代文化,一个是各国的传统文化。现代人是同时在这双层文化中生活的,每个国家的透明性都更强了。”
在他的朋友陈章太眼中,周有光是真正的现代学者,“从不与世界为敌”。
周有光始终很认同胡适思考中国文化的方式,注重实用、注重效率、注重以新的“方法”阐释旧有的传统,他想做的事情是在一个领域内开体立范。
“我的小书桌面已经风化,有时刺痛了我的手心;我用透明胶贴补,光滑无刺,修补成功。古人顽石补天,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周有光说。
这顽石补天历来是周有光的得意本领。下放宁夏平罗“五七干校”的时候,劳动改造,裤子破了没法补,他就用橡皮胶布贴补,还穿着补好的裤子给老伴看,引得一家老小大笑。聂绀弩见了周有光的裤子作诗曰:“人讥后补无完裤,此示先生少俗情。”
桌子上堆放着周晓平带来的打印资料。“我没事情干,看书的时间可能比别人多。”老先生说,“不仅看外国书,也看古代的书,以前能背,现在背不了,就常翻出来看。”记者递过杂志,抱歉说“字太小时”,老先生笑眯眯地说,“我有放大镜。”
出于这种踏实而毫无浮华的性格,在被问起两次与爱因斯坦聊天的经历时,周有光只是憨厚地说,他们的聊天没有什么特点,因为专业知识没有什么交集。
反而是对自己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的经历, 他回忆的兴趣更大一些。那时他每天要读英文报刊,并且,“每天看报要问自己:‘今天的消息哪一条最重要?’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第三个问题:‘这条消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就赶快去查书,查书首先是查百科全书。”
这种英美式的读书方法,使他获益良多。 沈从文曾送他个“周百科”的美称,就是有感于他这种“知识狂”的性格。后来,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中 国大百科全书》,也是出于他普及最基本、 最重要的知识的愿望。他晚年的文章也往往以“百科”的风格写就:简明易懂的语言,框架式的结构,清晰明确的观点和必要的背景知识补充……
令周有光感到遗憾的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出版已近 30 年,只卖了不到 20 万部,而日文版刚出就在日本卖出 70 多万部。中国人的求知欲,让这位百岁老人至今谈起,仍几度扼腕。
“五四的时候就提出的‘科学’和‘民主’,至今也远未实现啊!”
讲这些话时,老人的脸上显出一丝不易觉察的激动神情。
“爸爸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考虑的都是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周晓平看着父亲对Lens记者说。
当问及老人对这一生的感触,他将自己的经验归结为自学,将自己和睦而充实的婚姻归结为教养。他一百多年的人生, 除了历史强加的动荡之外,平淡而丰盛,充满了令人愉悦的、有活力的自持。
就像张允和所说: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杨绛与钱锺书最动人的情书,学霸才有的浪漫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ID:chinadaily_mobile)
为您的英语保鲜
长按可关注本微信号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Lens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