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研究院
【腾讯研究院 ★ Tencent Research Institute】 网聚智慧,连接世界!网罗互联网前沿理念、传递互联网发展声音、汇集互联网研究成果、推动互联网法治进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月薪2万,舍不得买牙膏 ·  昨天  
新浪科技  ·  【#苹果回应Siri窃听#:#苹果强调从不出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2024年1-11月#我国家电累计出口近4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研究院

移动社交拉近了谁?疏远了谁?

腾讯研究院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1-23 17:45

正文

最近,腾讯18周年拍摄了一个反思视频,在其中说道:我们如此接近,却又相隔甚远,网络,让你忘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


这是腾讯的反思,却也值得我们所有人思索。


科技正在重新切分我们的生活空间。但我们焦虑的不是社交在哪一个空间发生,而是交往方式变化后的不确定性。


 手机的狂欢

移动社交正在腐蚀物理空间


在“腾讯能不能”这个视频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回家陪老人吃饭的夫妇及其子女,坐在丰盛的饭桌面前,一脸满足地紧紧盯着自己的手机,而忙碌的父母却一脸失落。




视频中说,“我们如此接近,却又相隔甚远,网络,让你忘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

 

这或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样子,科技正在重新切分我们的生活空间。原来亲密的生活圈子,却因为移动社交的出现,让聚会变成手机的狂欢。

 



这在很大程度上刻画了当代人的集体孤独

 

一方面,一部分人对这样的孤独感到忧虑,移动社交对于物理空间交流的腐蚀日益增加,是否会颠覆我们已经建立起的社交关系?

 

但另一方面,人们正在日益享受这种孤独,因为移动空间的表达与信息分享让一些人找到了舒适区。



   爸妈矛盾化解
 家庭沟通模式正被倒逼改变


我今天想讲的故事,并不是年轻人因为社交网络疏远了父母,而是那些被我们认为是移动社交的埋单者,如何通过移动网络重建了自己的亲密关系。

 

只要我爸妈在同一天分别找我视频,我便能猜到他俩一定是吵架了。

 

我妈自从退休后,他俩同时找我视频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有一次和她视频,我妈说,前几个星期因为我爸嫌弃她把葱切粗了,便和她大吵了一架,然后一直分伙吃饭到现在。

 

我有点哭笑不得。她紧接着告诉我,最近在考虑去澳门找我妹妹生活一段时间,因为感觉和我爸已经过不下去了。

 

最开始我有些担心这样的分离。后来我妹告诉我,我妈到了澳门以后,虽然没有了争吵,但偶尔有些许不适应。一个礼拜后,我爸找她视频聊天。奇怪的是,他俩似乎开始有了聊不完的话题,现在基本上也处于每天都会视频的状态。

 

最夸张的时候,他们可以对着微信视频连续聊两三个小时。

 

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同时也开始让我注意到,移动科技正在悄悄重新定义家庭的过程。新的通讯工具虽然造成了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变少,但却也通过这种方式倒逼着家庭沟通模式的改变。



首先,在当下人口快速地在区域和全球内流动的情况下,传统家庭作为一种物理存在已经逐渐开始被边缘化。


每年春节期间,国人浩浩荡荡的回家执念,折射的并非是“家”的重要,而是因为团聚机会的变少了,过年回家的象征意义逐渐大于实际意义。

 

在很大程度上,春节成为一种团聚的仪式,而非我们生活的日常。

 

其次,家庭亲密关系已经逐渐从物理空间转移到移动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移动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空间距离带来的心理疏远,反而让家庭成员交往更加亲近而非淡漠。

 

比如通过朋友圈,我们都可以随时观察到家庭成员的生活点滴,这最后也引发了关于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的讨论。它所反映的,一是家庭物理空间在承载亲密关系中的衰落;二是新的亲密空间的形成。

 

在我爸妈身上,家庭物理空间里的朝夕相处所撕裂的心理距离却因为物理空间的分离而被拉近,这种亲密关系在移动空间内的重建,预示着更大的社会关系变迁。

 

当然,并不是说移动空间中的亲密关系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否则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的讨论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科技的双面性

移动社交提供自主的协商空间


其实,在新的亲密空间里面,对协商所保留的巨大空间具有另外一种魔力,就是让移动空间里的亲密关系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比如,朋友圈的分组功能。在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里,朋友圈屏蔽家庭成员被视为一种粗暴。相反,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给自己的家庭成员设置了一个单独分组。


 


因为一方面,你希望自己的每一条朋友圈分享都被家庭成员看到;另一方面,你也不想完全剥夺朋友圈作为一种凝聚家庭关系载体的功能。

 

以我为例,我经常会把自己出去旅游的照片特别分享给家庭成员看,但如果是比较严肃的话题,尤其像我这样做文化研究的人,在处理一些看上去和传统格格不入的“非正常的”(non-normative)内容时,会果断屏蔽父母。

 

这是一种比较自主的协商空间,而且这样的处理,都是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这种过滤在很大程度了也满足家庭成员接受能力的同时,并有效维护家庭亲密关系。

 

作为常年在外的子女,与父母的联系有时候也会变成一种仪式。因为生活的环境和空间不同,能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少,所以很多的联系逐渐变成了象征式的。

 

然而视频和朋友圈正在慢慢弥合这样的代沟。比如我和父母的很多视频通话,都是在我做饭和吃饭的时候完成的。于我来讲,这是一种共建生活经验的方式。

 

我们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忙着各自的生活。但现在,我们能看到,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彼此的生活状态,这是构建亲密关系的关键所在。

 

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使用智能手机、微信等新媒体工具。相当大的一部分家庭成员还是被排除在社交网络之外的,数字鸿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亲密关系的割裂范围。

 

其次,在社交不断细分的当下,生活空间不断地被切分,我们很难用一套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移动社交在不同生活空间的效能。

 

比如移动社交有可能会不断压缩我们真正的社交圈,造成朋友圈向移动社交全面转移。

 

我们焦虑的不是社交在哪一个空间发生,而是交往方式变化后的不确定性。在目前看来,朋友圈因为移动社交的拉近和疏远是同时存在的。至于哪一方的力量比较大,还需要更多的观察。

(注:本文作者系阿姆斯特丹大学媒介研究系博士生)


微信名:腾讯研究院

微信ID:cyberlawrc

网聚智慧 连接未来
研究合作:[email protected]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


公众号搜索“腾讯研究院”收听研究院及各子中心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