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海军的传奇一笔:当着美军面捞走无人潜航器
中国海军在
2016
年完成了相当漂亮的成绩单,无论是新舰下水数量还是航母远航。但是要说这一年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笔,当属中国海军南救
510
打捞救生船,在
2016
年
12
月
15
日,当着美国海军海洋测量船“鲍迪奇”号的面,派出小艇捞走了正在进行回收作业的水下无人潜航器(
UUV
)。虽然在
20
日,美国海军就从中方舰艇上“接回”这个宝贝潜航器,可仍然让美国海军丢尽面子。这背后所折射的可不仅仅是中国的老海军们“捞鱼”技术出众,而是面对一整套完善水下侦测体系,哪怕单个设备再出众,也无法体现出优势,只有等着被捞的命。
这位俄罗斯艇长是真汉子 不过都被人堵港口门口了 怎么能忍?为什么没提前发现呢?
这点俄罗斯其实最深有感触的,
1992
年
2
月
11
日美国的核潜艇甚至曾经都堵到了俄罗斯潜艇的军港门口上,要不然出航的“科斯特罗马”号直接使用了撞击战术进行驱离,俄罗斯自己都未必知道有潜艇已经摸到门口多日了。所以,俄罗斯其实比谁都了解,被中国捞走的这个“小东西”的实际价值。
中美这次“捞鱼“背后 是双方海洋侦测系统的小小交锋
大家都知道被中国海军救生船捞起来的
“斯洛库姆滑翔者”潜航器是用来进行温度、盐度、深度、海流、重力、地貌等水文信息搜集的。不过,实际上这是美军全球海洋侦测系统的“触角”之一。在这个系统中,有遍布大洋的声呐水听系统和长期游弋在大洋上反潜巡逻机和海洋调查船,还有各种搜集传感器进行数据的搜集和采集,这也是美国海军纵横全球大洋的“法宝”。而中国近些年来也在建立类似的系统,最好的验证就是中国成功回收了美军的无人潜航器,我们不仅仅知道美军在哪、干什么,我们还可以准确判断潜航器的位置和预订航线,这就是为何中国海军能够先于美国海军回收的关键所在,双方的海洋侦测系统都在背后发力。俄罗斯其实也想建立这样的覆盖全球的海洋侦测系统,这样不仅仅可以掌握全球水下的一举一动,更可以有效遏制美军核潜艇的活动。不过至今为止,在俄罗斯周边都没有建立起这样的成熟系统,更别说遍布全球大洋了,归根结底还是缺乏相应的技术积累。
俄罗斯计划投资70亿卢布
2020
年前建成 但是就目前来看 难度颇大
俄罗斯海军原定规划建立的这套系统名称为
“协和”,基于覆盖全球的声呐水听跟踪系统。根据俄罗斯《消息报》在
2016
年
12
月
4
日的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计划在
2020
年部署这套系统,并且为此特地在新地岛(著名的核武靶场)修建了专门指挥中心,同时投资
70
亿卢布(约合
1.1
亿美元)进行建设。而且俄罗斯建造的系统比较特殊,是一种网格化平台。一个水下平台除了有声呐系统以外,还有无人潜航器在周边进行游弋侦察,使得一个水下平台的控制范围可达上百公里。还可以通过水面的通讯信标定时跟卫星进行回传通信。根据俄罗斯《塔斯社》在
2016
年
12
月
26
日,采访俄罗斯军事专家维克托·利托夫金报道中特别指出:“虽然俄罗斯并不想参与到‘全球水下’系统的竞争中,但是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这套系统。尤其是美国,正在挪威、巴伦支海、日本海附近利用这套系统严密检测俄罗斯的海军潜艇。”
下图为俄罗斯开发的有动力水下机器人 现在没有看到俄罗斯公布过类似水下滑翔机的类似装备
可是,俄罗斯毕竟在这一领域的积累相对有限,尤其是微电子技术领域、水下机械控制领域、远程通讯领域都存在不足。要知道在
2016
年的
11
月,俄罗斯才首次进行了自己的水下有动力无人潜航器的实际测试,这比中国晚了
8
年多,比美国更要晚了近
20
年。更不要说更复杂的,不依靠自身动力而仅仅依靠潮汐和浮力控制的“水下滑翔机”了。这不过是俄罗斯现在技术存在不足的短板之一。尽管,俄罗斯在声呐领域有着不错的基础,但是“协和”海洋侦测系统的所使用的声呐单元是从
2008
年开始开发的,理论来说应该在
2016
年年末进行测试,不过至今没有任何测试成功的信息。这只能加深我们的怀疑,现在距离
2020
年只有
3
年时间了,俄罗斯能够在短短的
3
年的时间内造的出来这套复杂系统吗?
我们丝毫不怀疑俄罗斯在潜艇技术上的深厚底蕴 因此其造出来有动力潜航器...就是迷你潜艇
并且,俄罗斯存在的问题还不仅仅是这些,在深海探测领域,要布放这样的海洋监测系统需要远洋的打捞救生船和科考船,这些都是俄罗斯目前所缺少的。因此,俄罗斯短期内完成这套系统的建设,需要画上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