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渡  ·  大年初八,开工大吉! ·  3 天前  
医药经济报  ·  首版丙类目录2025年发布,各地探索商保医保 ... ·  4 天前  
甘肃药品监管  ·  甲钴胺片吃一个月得停?其实真相是…… ·  昨天  
现代快报  ·  默沙东宣布:暂停供应 ·  3 天前  
现代快报  ·  默沙东宣布:暂停供应 ·  3 天前  
Insight数据库  ·  针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国产 1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铁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品牌思维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11-14 10:37

正文



导读

农参专家直通 栏目由农参专家委员会指导。农参专家委员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相关机构院校的专家联合发起,旨在践行总书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重要指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共同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今天,栏目聚焦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 关于特色产业如何打造品牌的专题文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

乡村振兴首先要靠产业,从事农业也可以致富,农业大有可为。

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个硬招。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据新华社数据,全国县域常住人口约7.4亿、县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约90%、占全国GDP比重约为38.3%…… 近年来,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县域特色农业产业竞争激烈,发展路径各异,要想突出重围,品牌化是必走之路。


三种类型


先来分析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主导产业突出,主抓地标产品发展。

我国现有1866个县(自治县、旗、县级市)。县域覆盖城乡,面积广袤,虽然不及大城市那样有较高的集聚效率,但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枢纽节点,也是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应基地。

县域经济发展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很多特色产业发展与本地自然资源禀赋息息相关,地理标志产品成为一些地域的发展支柱。

截至2023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508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277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总数达2.6万家,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超过8000亿元。农业农村部累计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35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3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共落实中央财政资金22.7亿元,支持63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支持产品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

重庆市涪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沛,位于全球著名的名茶产茶带、世界名酒带所在的北纬30度上,是公认的青菜头优质产区。当地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围绕“涪陵青菜头”与“涪陵榨菜”双地标,全力发展榨菜产业,在生产源头、产品品质和塑造产品品牌等方面加大培育扶持力度,让涪陵榨菜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带动力,成为涪陵发展壮大的桥头堡。重庆市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涪陵榨菜”地理标志产品产值达98.14亿元,“涪陵青菜头”地理标志相关产品销售收入达27.8亿元,农民人均榨菜纯收入3224元。

与涪陵榨菜产业发展模式类似的,还有陕西柞水县的木耳产业,山东嘉祥县的大豆产业,以及内蒙古通辽市的肉牛产业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些地方充分挖掘地域自然资源,发挥种养殖业优势,逐步进行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将地理标志定位为特色产品,继而通过布局整个产业链,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特色产业。这一类县域特色产业的产值在几十亿到百亿元不等,如柞水木耳产值达40亿元,洛川苹果综合产值达140亿元。

第二类,扶持本土企业,激发创新活力。

一些地方没有突出的自然资源,通过扶持本土企业,从家庭作坊或中小企业起步,逐步培育出自己的特色产业。

如沙县小吃,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沙县人到福州、厦门、广州、深圳,以小吃经营为谋生手段,顺应大发展趋势,小吃餐饮业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沙县人把这种小吃店扩张至各地。为推动规范化发展,沙县政府先后出台40多份文件,通过给予资金信贷、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群众创业、创建知名品牌等政策扶持提升沙县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3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个体户自发创业到标准化连锁化发展成为政府支柱产业的历程。

这一类县域特色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产值在百亿量级。

第三类,发展第三产业,布局农文旅。

这一类型的县域一般文化资源丰富,发展第三产业优势突出。我国多个地区将农文旅融合发展纳入“十四五”农业规划之中,包括安徽、重庆、福建、黑龙江在内的多个地区制定了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十四五”专项规划。


三大思路


农业农村部在《关于落实“四个一批”要求扎实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针对已经形成的帮扶产业,从产业发展水平、经营管理状况、项目资产收益、联农带农效果、产业发展前景等维度进行评估,因地制宜研究提出“四个一批”推进路径。

各地资源禀赋大不相同,参照“四个一批”推进路径,在发展特色产业中也要因产建牌,设定不同的品牌发展策略。

对市场效益好、链条较完备且发展前景广的产业 ,坚定不移做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建设,在品牌战略、人才培育及运营管理等各方面全面推进;

对资源有支撑、发展有基础、效益有待提升的产业 ,主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有效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鼓励带动更多人参与区域品牌建设,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对暂时经营困难但市场有潜力、前景看好的产业 ,可以先解决销量问题,主抓包装设计,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强根基保生存来实施市场营销策略。

具体到产业链,可实施路径如下:

抓好一产,做强初级农产品区域品牌 。如烟台苹果、五常大米,这是目前大多数县域正在推进的工作,优先解决产品优质高价、优质优价的问题,通过初级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带动更多生产者愿意投入更多成本进行种养殖升级,以更好的品牌赢得市场份额,进而实现正向循环。

突破二产,布局深加工美食品牌 。如单县青山羊+单县羊肉汤、齐齐哈尔肉牛+齐齐哈尔烤肉,通过延链补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从产品品牌化到品牌产业化的进阶,跨越品牌建设“死亡之谷”,是典型的以“土特产+餐饮”路径打造百亿特色产业的典范。

优化全产,打造产业集群企业品牌矩阵 。元一智库以品牌生态学为指导,提出建设品牌就是要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圈,这就要求要以集群思维发展产业,凝聚政府、企业、科研院校等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如柳州螺蛳粉产业,通过发展资金补助、产业基金直投等方式,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善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满足企业扩产需要。同时,还实施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完善“一企一策”工作帮扶机制,打造了螺霸王、好欢螺、螺状元等多个知名企业。

总结来看,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特色品牌的打造,要把重点产业做强做大,形成品牌效应,使乡村“土特产”具备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以强劲的势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将成为县域发展主引擎

铁丁:“农业产业文旅”是“文旅产业”和“农业生产”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