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柳州晚报  ·  最新!国企回应:不存在违规操作! ·  昨天  
直播海南  ·  贩卖这种食品,多名“网红”主播被抓!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2岁男童在托育园午睡后意外身亡,官方回应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幼儿园将免费?最新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我每天给儿子“立学霸人设”,不到2个月,他的厌学情绪消失了,内驱力大爆发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11-11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母亲面对儿子从优秀学生到厌学、躺平、摆烂的转变过程,通过冰山理论来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分享了重新激发儿子内驱力的三步走策略:冷静处理孩子问题、给孩子立学霸人设以及给孩子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描述了孩子从优秀到厌学的转变过程。

文章开头描述了儿子的变化过程,之前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孩子,成绩好、性格温和懂事,但最近变得厌学、躺平、摆烂。母亲对此感到困惑,开始寻找原因。

关键观点2: 心理学中的冰山理论被用来解释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文章通过冰山理论,指出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感受、观点、内心的期待、深层的渴望及真实的自我,需要父母去解读。

关键观点3: 分享了重新激发儿子内驱力的三步走策略。

文章提出了三个策略来重新激发儿子的内驱力:遇事先冷静,尊重并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给孩子立学霸人设,激发其自信心;营造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安下心来。这些策略的实践效果也得到了分享。


正文

作者 | 暖爸老白

来源 |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儿子今年14岁,正读初二。我之前怎么也想不到,厌学、躺平、摆烂这些词,竟然会跟我的儿子扯上边!


一直以来,他都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成绩好,性格温和又懂事,还担任班委。


但最近这段时间,儿子像变了一个人,总以各种理由请假,不是头疼就是胃不舒服,总之就是想请假,不想去上学。


一开始我还挺紧张,赶紧带他去检查,结果啥事也没有,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是故意装病!


我气不打一处来,冲着他大声嚷嚷:


你这孩子,咋就这么不懂事呢?眼看期中考试就要到了,你不好好复习,还给我来这套,想气死我啊!


儿子见被我拆穿,只好耷拉着脑袋,乖乖回到学校。


可还没安稳了几天,又被老师投诉,说他上课总是发呆走神,被老师提醒,还胆大包天地跟老师顶嘴。


我和老公一听,火冒三丈,直接把他叫到跟前,狠狠地责备了一通。


没想到,儿子眼睛一瞪,竟然直截了当地说:“我不想上学了!”


这话一出,我俩都愣住了。


虽然我和老公虽然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


为了能给他更好的教育资源,小学三年级时,我们省吃俭用,卖掉原来宽敞的大房子,换了一套两居室的学区房,就为了能够让他顺利进入重点初中,接受更好的教育。


我常常对儿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而他也非常理解这份苦心,从小学到初一,他学习一直很努力,成绩也不错。


然而,自从升入初二后,随着科目的增加,学习难度的提升,儿子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常常向我抱怨:“老师讲得太快、作业太多、没时间复习……”


但这些都被我一个个驳回:


重点中学就是这样啊,竞争激烈才会激发出潜力,你看看周围的同学,个个都在拼命往前冲,你不努力,怎么能跟得上呢?


本以为他能听进去,没想到,接下来的几次考试,儿子的成绩如滑坡般,一落再落,从原来的班级10名左右,滑到了30多名。


我开始着急了,批评了他几次,没想到不但没用,反而儿子更叛逆,经常不等我把话说完,就“砰”地一声,狠狠一甩门,把我关在外面。


气得我在门口骂他:“白眼狼、笨蛋一个!”


自那之后,家里就像被乌云笼罩,儿子的变化让我措手不及。


他开始选择躺平、摆烂,书本一丢,作业不写,整天抱着手机玩个不停,还时不时装病,逃避学习,脾气也变得异常暴躁,一点就着,动不动就不想上学了。


连老师都头疼,说儿子现在就像个刺猬,谁靠近就扎谁,管都管不动。




回想起去年,儿子还那么优秀、懂事,我真是想不通,短短一年时间,好好的孩子,怎么现在会变成这样?


带着疑惑,我开始学习青春期孩子厌学的问题,通过看书和听课,我逐渐意识到——原来,我只看到了孩子厌学的表象,却未曾深入了解他内心深处的“冰山以下”。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冰山理论:


如果把人的“自我”比喻为一座冰山,‌那么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以上很少的一部分——行为。


而隐藏在更深层次的感受、观点、内心的期待、深层的渴望及真实的自我,却‌不为人所见。


其实,孩子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父母待解读的情绪密码,如果只纠正孩子表面的行为,而看不到他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只是治标不治本。


当我看到儿子成绩下滑、厌学时,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他不够努力、不上进,遇到困难只知道退缩。


于是,我便开始指责和批评他,却从未真正静下心来,去探寻这背后隐藏的原因,更没有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反,只是一味地给他施加压力,希望他能自行振作。


然而,对于孩子来说,面对困难却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自己又无法独立解决,还要承受来自父母的否定和指责,这无疑会严重打击他的自信心和胜任感。


长期以往,当他发现自己无法突破时,便陷入迷茫与无助,最后索性放弃努力,选择躺平、摆烂。


另一方面,我对儿子的高期待,无形中成了他心中的负担。


小学时期,他一路顺畅,但进入重点初中后,周围人才济济,竞争激烈,他的优越感不在,开始变得害怕失败,更害怕让我失望。


这种压力,日复一日地累积,又得不到释放,渐渐地这种挫败感和无力感,让儿子越来越沮丧,最后选择逃避。


看清了儿子问题背后的原因,那要怎么做才能重新激发儿子的内驱力呢?


我决定分3步走,下面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




第一、遇事一定先冷静,批评指责没有用,让孩子愿意静下心听我们讲,教育才会真正有效


青春期的孩子大脑发育尚不成熟,表现出暴躁、冲动的行为是正常现象。


面对这些情绪,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并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急于改变结果。


以往,每当儿子说出或做出与学习无益的事情时,我总是急于反驳与否定,试图通过不断的说教,来改变他的想法,恨不得他立马改头换面。


然而,这样的做法非但没有奏效,反而让儿子变得更加叛逆与抵触。

现在我选择尊重、理解和接纳。


那天,班主任给我打电话,投诉儿子带手机到学校,还公然在课堂上看小说。


我一听,火气“噌噌”往上冒,要是搁以前,肯定二话不说,劈头盖脸一顿熊,现在,我必须忍住。


儿子放学回来后,因为心虚,轻手轻脚地躲进了房间。我呢,也不急着兴师问罪,厨房里忙活着,跟平常没什么两样。


饭桌上,气氛有点微妙,儿子小心翼翼地开了口:“妈,今天老师,有没有说我什么?”


我故意装得云淡风轻:“哦,提了一嘴,说你挺有‘个性’的。”


儿子一听,眼睛瞪得溜圆,估计心里头正琢磨,我这话是褒是贬呢。


“儿子,你知道吗?妈妈上学那会儿,也会偶尔在课堂上,偷偷打开漫画书,眼睛还时不时地偷瞄老师,心里七上八下的。”


说着,我故意夸张地比划着,儿子一听,紧绷的小脸渐渐放松下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


我趁热打铁,接着说:


“妈妈知道最近你学习压力大,想通过玩手机、看小说来放松一下是不是?这都没问题,问题是,你在课堂上看,这确实违反了校规,老师提醒你是对的,同意吗?”


儿子点了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和思考。


“以后啊,咱们每天可以设定1个小时的玩手机时间,你可以尽情享受你的小说世界,妈妈绝不干涉。但在学校,咱们还是要集中精力学习,好吗?”


没想到,儿子不仅接受了约定,还主动承担起了收拾碗筷的任务。我知道,他这是听进去了。


第二,处心积虑去给儿子立“学霸人设”,去重新激发他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


其实,一直以来儿子的学习表现都挺不错的,只是最近遇到了瓶颈,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果信心受挫,没有了胜任感,开始有点“自暴自弃”的倾向。


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学霸重启计划”。


计划的核心就是不批评,只肯定!每天发掘他的闪光点,认可他,肯定他,让他心里美滋滋的,让他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一块被灰尘暂时掩盖了光芒的金子,只要稍加擦拭,就能重新焕发光彩。


“看你这道题,思路多清晰,简直是学霸附体嘛!”


“今天这单词记得又快又准,效率提高了不少。”


“儿子,今天开家长会,老师特地表扬你,说你潜力无穷,一看就是个聪明孩子,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定能大放异彩。”


“最近,妈妈每次看到你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写作业,手机都乖乖地放在一旁,自控力很强嘛,继续保持!”


“儿子,好消息!这次测试成绩出来了,你进步了10名。我早说过,你就是个学霸,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你克服不了的。”


这样的话语成了家里的日常,慢慢地成了一种习惯。


渐渐地,儿子的自信心一点点回来了,整个人也变得平和起来,学习状态也稳步提升。


其实,给儿子立“学霸人设”,实则是在他心中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这颗种子,在积极的暗示与鼓励下,逐渐生根发芽,让孩子自己从心底相信——他能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