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电影产业
作者:哈麦
截止7月22日,《我不是药神》上映18天,累计综合票房近29亿,除去已计入的售票平台的服务费约2亿,分账票房近27亿,片方分账近10.56亿(除去5%的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57%左右的影院分账,片方能分到约39.08%)。
目前,该片还仍以接近30%的排片量在热映。预估,其最终综合票房可能奔33亿,分账票房奔31亿,片方分账可能达到12亿。
关于《我不是药神》的总成本,有几种版本。
根据欢喜传媒董事会主席董平的说法,《我不是药神》第一大投资方是宁浩的坏猴子影业,投资比例约为25%。欢喜传媒是第二大投资方,投资比例约为20%。
而根据坏猴子影业CEO王易冰的说法,《我不是药神》的前四大出品方分别是坏猴子影业、徐峥的真乐道
文化、欢喜传媒、北京文化。在这个版本中,欢喜传媒是第三大出品方。按出品方排序,这个版本也比较可靠。至于成本,王一冰说:“《我不是药神》包括宣发在内的总投资为1亿多元。”
然后是北京文化董秘陈晨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的消息。北京文化作为第四大投资方,投资1500万,占比约百分之十几。北京文化另有宣发收益,是按票房阶梯式分账。北京文化垫付的不超过6000万宣发预算不是已经花完了,要看片子的进展。《我不是药神》3亿票房出头,所有的投资方都差不多回本。按3亿多票房算,片方分账约1.2亿。
综合这三方信息,《我不是药神》的制作成本应该是不到一亿,八九千万都有可能。实际的宣发支出三四千万。总成本在1.2亿左右。
如果最终票房能超过33亿,那最后的净利润就有可能超过11亿。
除去北京文化的宣发分账(这个阶梯式分账比较复杂,难以预估,假设最后总体按15%左右算,约1.65亿)。作为项目发起方和第一大投资方,宁浩的坏猴子影业占比25%,能分约2.34亿。徐峥的真乐道文化是第二大投资方,占比应该在20%-25%之间,能分约1.87-2.34亿。董平、宁浩、徐峥控股的欢喜传媒作为第三大投资方,占比20%,能分1.87亿。北京文化作为第四大投资方,投资占比应该在15%-20%之间,投资分账在1.4亿-1.87亿之间。
说说徐峥和宁浩这对会赚钱的搭档。
宁浩从《心花路放》起开始自己当投资人,这部电影3500万制作成本,2014年上映,收了11.7亿票房,成为国产片年度冠军。也让当时转型影视业的北京旅游(后更名为北京文化)尝到了保底对赌的甜头。当时北京旅游旗下的摩天轮影业和中影股份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总计支付的保底费是1.5亿,摩天轮垫付宣发费不超过5000万。宁浩的北京华盖映月和东阳坏猴子作为两个主要出品方,获益不小。
2015年,坏猴子主控投资了一部动画电影《年兽大作战》,编剧是宁浩的老婆邢爱娜,也是他《心花路放》、《无人区》、《黄金大劫案》、《疯狂的赛车》等多部作品的编剧。导演张扬也是宁浩的老搭档,曾担任过《疯狂的石头》的视觉特效总监。该片制作及宣发等总成本5900万,最终票房3400万,亏损。
2016年,宁浩宣布启动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扶植10位青年导演拍片。其中《绣春刀2》和《我不是药神》就是其中两部。《绣春刀2》制作成本约8000万,最终票房2.66亿,算下来小亏或打平。但该片上映前被启泰远洋文化和聚合影联传媒联合3.97亿保底发行,所以作为投资方还是盈利的。
接下来,坏猴子的主打作品是宁浩导演的科幻喜剧《疯狂的外星人》,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最新消息是,这部电影已被王宝强间接控股的霍尔果斯乐开花影业28亿保底,投资方提前收取发行收入最低7亿元。票房超过保底的部分,投资方分30%,保底方分70%。另外,保底方还承担宣发费用2亿元。据欢喜传媒的公告,该片制作成本4亿元。
综合看来,宁浩投资的五部电影,《心花路放》、《年兽大作战》、《绣春刀2》、《我不是药神》、《疯狂的外星人》,四部赚钱,只有一部亏损。这其中,有三部上映前就被保底。在导演和投资人里,宁浩算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商业案例了。
徐峥更厉害。
《泰囧》首次当导演时徐峥还苦苦找不到投资,各种被拒绝,最后得到了光线的支持。《泰囧》制作成本约3000万,在2012年上映,大卖12.68亿,成为一个留存影史的现象。但《泰囧》徐峥只是拿导演费,最后光线老板王长田承诺奖励10%利润分成,算下来徐峥应该能拿到4000万左右。
到《港囧》,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第一投资方变成了徐峥和陶虹的真乐道公司。光线是第二大投资方兼发行方。徐峥是通过知识产权及个人服务(剧本写作、导演及演出工作),以非现金形式投资,获得47.5%的票房净收入收益权。就在《港囧》上映前,徐峥把自己的票房占比卖给了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获利1.5亿元。而这家公司后来更名为欢喜传媒,徐峥和宁浩分别持股19%,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4%的第一大股东是知名投资人和制作人董平,宁浩的《心花路放》就是他参与的作品之一。徐峥只是变卖票房,《港囧》版权属于真乐道,此后还有网络版权等收入,保守预估5000万。也就是说,徐峥通过《港囧》这部片子可能获得超过2亿的纯利。
这之后,徐峥几年都没有导演作品了。但徐峥没有闲着,他主演了《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三部新导演的电影,而且都是以监制兼投资人的身份深度参与。
《幕后玩家》成本未知,预测不高,可能5000万上下。最终票房3.58亿,片方分账1.25亿,徐峥的真乐道是仅次于海润影业的第二大出品方。
《超时空同居》据传制作成本2500万-3000万,加上宣发,总成本5000万左右。最终票房8.99亿,片方分账3.2亿。徐峥的真乐道是制作方和第一大出品方,光线第二。
当然,徐峥也有投资非自己主演的电影。
一部是2017年上映的《猪太狼的夏天》,徐峥担任监制,真乐道是联合出品方。这是部非常低成本的故事片,比较小众,票房只有33万。
另一部是即将于8月3日上映的动画片《风语咒》,真乐道是第三大出品方。能看出,徐峥陶虹为这部电影的宣传尽了不少力。
除了自己开公司赚钱外,前文已经提到,徐峥和宁浩还是港股上市公司欢喜传媒的并列第二大股东。
2015年,21控股(后更名欢喜
传媒)宣布董平、徐峥、宁浩将分别持股24%、19%、19%时候,配股价为0.4港元,宁浩、徐峥两人分别以1.75亿港元入股。这几年欢喜传媒股价先涨后跌。截止2018年7月20日,收盘价2.05港元,市值约57亿港元。
经过多次增发后,截止2017年底的股东信息显示,宁浩全资拥有的泰颖和徐峥全资拥有的泰嵘各持欢喜传媒4.386亿股,各占比15.85%,董平全资拥有的Investments Limited和多乐有限公司及董平本人合计持股20.18%。
按当下的股价和市值算,宁浩、徐峥持有的欢喜传媒股票价值各9亿港元。
大股东里还有一个张晓陵,持1.4亿股,占比5.06%。张晓陵就是导演张一白。其实,从2016年开始,欢喜传媒就通过配股的方式先后引入了陈可辛、王家卫、张一白、顾长卫、张艺谋五位名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