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疯狂的情形让过去几个月一直对泡沫论嗤之以鼻的华尔街也终于坐不住了,这里的人们也开始公开辩论起市场到底是否存在泡沫。
现在,即便华尔街专家们也开始怀疑美股是不是涨过了头。
从去年
3
月谷底开始,美股一路狂奔的脚步就几乎没有停止过,上涨了大约70%,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使得许多外部人士都开始宣称,市场已经和疫情与衰退的现实彻底脱钩。可是,华尔街却强调,这高企的价位是合理的,因为联储提供了力度惊人的支持,疫苗正在逐渐铺开,而且国会预计还将向经济投放更多的刺激。
不过近期,市场的一些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解释,而游戏驿站的疯狂行情其实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许多投资者都如饥似渴想要获取超高回报,但是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是投向了什么地方。从若干指标看来,美股大盘现在甚至要比
1929
年大崩盘前夜更加昂贵。
这种热情,或者不如说是疯狂的情形,让过去几个月一直对泡沫论嗤之以鼻的华尔街也终于坐不住了,这里的人们也开始公开辩论起市场到底是否存在泡沫。
所谓泡沫,就是指某物的价格高到远远超过其价值,理性无法解释的地步,而这种情形在历史上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上演一轮——从
17
世纪的郁金香到
20
世纪末的pets.com,永无止息。
“作为一名市场历史研究者,能够再度经历如此重大的泡沫,实在是一种福气。”著名价值型投资人格兰瑟姆(Jeremy Grantham)曾经不止一次成功预测到了市场的重大转折点,他在最近的一篇长文当中写道,“
1989
年的日本,
2000
年的科技泡沫,
2008
年的房市和抵押贷款危机,还有当下的泡沫——这算得上是我一生当中所经历的四个最重大,最扣人心弦的投资事件。”
当然,大多数专家都认为美股不会崩盘,只是未来的上涨速度将不及以前。只是,这样的乐观论点要让所有人都信服,就必须拿出更多的根据来。
“或许可以说,当人们都觉得市场只可能上涨,而不再担心下跌的时候,泡沫就发生了。”耶鲁大学教授席勒(
Robert Shiller
)正是靠着研究股价运动而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表示,“我们现在就处在这样的一种境地。”
席勒表示,市场现在看上去确实很脆弱,但是他又补充道,一些经典的泡沫特征现在还没有出现,比如投资者开始谈论经济的“新纪元”。他还说,要准确预测市场何时会耗尽动能,转而走低,其实是极端困难的。
“人们经常会误读趋势,很多时候,趋势持续的时间会比你能够想到的长得多,然后某天就突然消失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激起了华尔街目前的泡沫大辩论呢?
日间交易狂热
最引人注目的例子,莫过于席卷华尔街的游戏驿站风暴。在
1
月当中,这只之前鲜为人知的股票价格足足上涨了
1625%
。之后,这家处境挣扎的视频游戏零售商股价已经有所下跌,但是依然远高于华尔街分析师们根据其盈利前景确定的合理水平。此外还有不少亏损企业也股价暴涨,充分说明一部分投资者可以多么容易地推高其投资的价格,哪怕后者风险巨大。现在,众多的散户不断制造着大行情,一些专家开始将这和
1929
年相提并论,那时候,擦皮鞋的人都在提供股市投资建议了。
折扣无处寻找
或许,更加让人担心的还是,美股市场上众多股票的价格都上涨得如此之快,远超过了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长期而言,这两者的速度应该是一致的,如果严重脱节就值得警惕了。在这方面,席勒参与创建了一个重要指标,即周期调整市盈率——基于之前十年根据通货膨胀调整后企业盈利的市盈率。目前,标普
500
指数的周期调整市盈率高度已经排到了
1881
年至今的历史亚军,仅仅低于互联网泡沫峰值时期,而作为大萧条序幕的
1929
年大崩盘前夕,在今日面前也只能自愧不如。
IPO爆炸
联储的大力支持意味着,有海量的美元正在市场上游荡,寻求投资机会,而那些年轻的和亏损的企业急忙抓住眼下的机会,挂牌上市,将自己的股票卖给公众。在
2020
年当中,企业通过
IPO
交易融资总计
600
亿美元以上,创下了
2000
年以来的新高。在新上市的科技公司范围内,只有
19%
实现了盈利,而过去二十年间,这一数字的长期正常水平应该是
49%
。
SPAC炙手可热
投资者寻找炙手可热的初创公司的欲望是如此强烈,一些企业的高层干脆选择彻底绕开
IPO
。投资者狂热催生了大量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AC
),他们将资金交给这些企业,由后者代替他们去收购尚未上市的初创公司。SPAC的崛起是爆炸式的,2020年的融资总额度达到了760亿美元,而一年前只有130亿美元。在2021年最初三周里,这一数字就达到了160亿美元。
虽然有着这么多值得担心的问题,但是华尔街上很多人依然保持着乐观,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涨幅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