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6 小时前  
洞见  ·  正念的力量(深度好文) ·  昨天  
洞见  ·  30岁以后,就该戒掉精致穷了 ·  昨天  
洞见  ·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熬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如果30岁还没结婚……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1-22 23:30

正文


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艾明雅

来源:江湖人称艾掌门 (ID: aimingya1)

前两天看一个视频,采访一堆年轻人的婚恋观: 爱情和婚姻是不是一回事。

  • 记者问一个很漂亮的女生,如果找不到爱的人你会等吗?

  • 女孩子回答:我会。

  • 记者又问:你决定等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 女孩子有点郁闷地大笑:嗯……大概会等到28岁吧。

讲真的,刚开始听到她说28岁的时候,我吓死了。我以为她的潜台词是:28岁还没有找到,我就会随便找个合适的人嫁了之类的。

01.

前几天,我闺蜜告诉我,她公司一个休产检回来的女生,进办公室说了两句话就开始掉眼泪。原因是:她太想念这里的空气了。

28岁那年,因结婚而结婚,遭遇一地鸡毛后才发现:

那些以为结婚会驱散的孤单,反倒用另外的形式加倍还给了她,折磨她。

“我想念办公室的空气,想念这里蔫儿不拉几的绿植,想念只会讲黄段子的贱男同事,想念饭做得一点都不好吃的阿姨。”

她想念以前的自己。

还好,视频里那姑娘我有微信,后来我问她你真的只会等到28岁吗?

她说:我就是为了等爱找个借口……如果到时候还没有找到,我可能会把这个年龄又放宽到35岁。

棒棒的。

这样我就不用告诉你,昨天我的女友芝麻姐发来一张照片,她的女同学,35岁,两个孩子,新婚。35岁的新娘说:我以为找不到那个人了的,谁知老天安排剧情晚一点。

我知道你们很怕。人们最不相信爱情会来的年龄,其实是最年轻的时候。你以为人生有些事,只能在粉面朱唇的时候完成才有意义,所以你们对着老天撒娇:你现在不给我,我以后就不要了。

可是你不会知道,爱这件事,有时候我们是要为之守候,期盼,等待一生的。所以,它才是属于钟丽缇的,属于舒淇的,属于林心如的。

如果你们自己给自己人生设大限:

  • 25岁的时候,你以为28岁很老,于是当即妥协,后来才发现,所谓妥协,就是从此过上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人生。

  • 28岁,你用结婚来搞定恐慌,后来,你就会用大量的孤寂来偿还恐慌,后来,你又需要用一颗死了的心,来应对你的孤寂。

一个女人的人生是怎么变坏的,就是从“害怕”两个字开始的。因为害怕,你永远在疲于抓住一些什么。后来发现,一手烂牌。

02.

真的很多女人会觉得,青春逝去的那一瞬,就什么都没了。

我会告诉你们,鬼扯,理由有三:

第一,关于外在。

我真的觉得,我比20岁时候好看多了。不是靠整容,不是靠整日的浓妆艳抹,而是我找到了我自己的光华所在,那种光华是我20岁的时候不敢想象的笃定,我知道我是谁,我有我的气质,那点鱼尾纹,根本不影响。而且我比生孩子之前更轻盈更苗条了,这是自律带来的美丽。

30以后,你可能会遇到一个,脱胎换骨的自己,远比你的胶原蛋白让你安心。

第二,关于妥协。

当你觉得,28岁就应该沉寂,妥帖,安稳的话,你太低估你你自己的心了。你的脑子是没有办法驾驭你的心的。你以为,28岁,你就可以搞定自己蓬勃的青春,安稳嫁个老好人,你的心就会乖乖听话,寂静生活—— 它不会的。

当一个女人的血还没有变凉,心还没有变冷,它不会因为你选择了一种安稳的生活而安稳下去,它每天都会想要作死,就像《飘》里的郝思嘉,哪怕新寡,即使在战争医院,也没有停止她作死的节奏,她的眼睛盯着那些英俊的伤兵,仍幻想着美好的崭新未来。

你也是,如果你在28岁,因为结婚而结婚,它每天都会找你要一场爱情。

你没结婚的时候,觉得28岁很老,你结了婚就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在自己还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匆匆忙忙随便嫁人。这个人,根本不是我想要。

你那颗扑通扑通仍在跳动的心,这一辈子都会对你说:你欠它一场爱情,非常欠。

第三,关于生活状态。

“只恨当年嫁太急”的感觉一旦升腾起来,你会发现自己每天都后悔。不当情感博主,你们不会知道这个时代的女人出轨率有多高。

高的原因就是:她们仍想证明自己是活着的,没有死在几年前,她们因为恐慌而为自己选择的这场婚姻里。

她们发现,原来一个人的生活并不需要刻意去结束它,而是接受它,直到那个对的人真的出现。

03.

可是,你敢等吗。

30岁,所谓大限将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