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地心引力工场(dxylgc)授权转载
11月30日,二更成立三周年的日子。
二更影业正式成立,二更还宣布正式涉足音乐、时尚、娱乐、体育等众多领域。
“更媒体,新主流” 成了CEO李明的新口号。
从自媒体起家的二更,在粉丝数突破5500万之后,一步步迈向主流的路上。
这让场妹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高调亮相,成了一众互联网大佬中的另类。
靠卖书和公众号起家的罗振宇,早已是互联网的主流人物,得到也基本奠定了知识付费领头羊的地位。
而他提出的 “国民总时间” 的概念,正是互联网公司和产品争夺的制高点。
大家争夺的,与其说是中产阶级的时间,不如说是背后的流量。
一、无流量,不成活
“Traffic” 一词原意交通、运输,在国内却被翻译为流量。而且很快有了第二层意思——交易和买卖。
今年的 “头条创作者” 大会上, 张一鸣宣布悟空问答在 2018 年将投入 10 亿元签约至少5000 名专业领域的答主。
今日头条还推出了一个 “千人万粉” 计划,目的在于扶持普通创作者,“让 1000 个人拥有 100 万粉丝”。
能够支撑头条如此大的计划和野心,主要还是它可以每天给内容创作者提供超过1 亿的流量。
今天,流量即商业。
如果你有一款合适的产品需要线上销售,放在5年前,你可能会首选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
而今天,以资讯内容起家的今日头条,成功推出“放心购”电商平台,已经成了很多商家的第一选择。
流量平台一直在变,尤其是巨头型的头部流量。
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超10亿级的流量平台,包括百度,统制力正在逐步地分化。
更多细分场景下流量快速崛起,亿级的流量平台大量诞生。
已经上市的阅文集团,刚刚获得c轮融资的快看漫画,都是典型的新流量巨头。
二、新流量,新力量
咪蒙的知识付费课程《咪蒙教你月薪5万》,上线30分钟就卖出了1万份!
这份刷新行业纪录的成绩,还是基于咪蒙过去3年积累起来的强大的粉丝基数。
类似咪蒙这样的千万级流量主,也在瓦解大的流量巨头的堡垒。
10月10日上线的新世相读书会,一个小时便售出了4000多份,销售额达157万,上线24小时,会员数更是突破1.2万。
今天,内容即流量。
咪蒙和新世相这样的内容型流量,商业化的价值越来越大。不管是优质内容的打造,还是IP化的运作,最终都会成功收割一部分互联网用户。
千万级粉丝量的新媒体玩家,已经剥夺了过去属于传统媒体的流量优势,也一步步接过了他们的话语权。
这是一个流量循环的过程。
方浩在《福建人的流量生意》认为:
“流量江湖是一条不归路:要么被人干掉,要么生吃对手。”
你获得了新的流量,就必然会蚕食掉他人的流量。
当然,流量的入口和池塘还远不止如此。传统的营销公司,各式各样的个人博主,开创了数不清的流量黑产的玩法。
正午故事讲述过“减丰壮缩增”产品的巨大流量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虽然微信等平台对这类暗黑手法打击起来毫不手软,但海量的地下流量不会消失。
三、心不动,万物生
坐拥2000多万粉丝的开始吧,旗下有「一人一城」、「有束光」、「简二家」等三大新媒体矩阵。
目前,开始吧正在全力构建包括内容、发行、用户、营销在内的全域生态圈。从单纯的金融服务向内容生产、品牌营销、行业培训、社群运营等多方位去发展。
不久前,开始吧宣布完成了C轮融资,总金额1.9亿元。其中,云锋基金以1.5亿元领投。
矩阵式的流量玩法,是开始吧得以打造生态的重要原因。
今天,流量即生态。
更多的人,在流量上遇到了瓶颈期,不知如何提升流量的量级和用户的活跃度?
视觉志凭借一篇《谢谢你爱我》斩获了5000万阅读,一次性完成了全年的涨粉目标。
十点读书上线十点课堂,推出十点视频,作为一个平台的十点读书,初现雏形。
依托爆文也好,矩阵式的流量变现也好,基于流量的互联网格局必将重构。
那么,流量都去哪儿了呢?
2017年,BAT 的统制力正在分化,流量在重聚,
以杭州力量为代表的腰部流量,或重构中国的商业机遇和商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