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政局得以安定,经济迅速恢复,文化日趋繁荣,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宋朝时期文化源远流长,既注重继承优秀的历史传统,又勇于法古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代文化。石训先生在《回眸宋代文化,弘扬创新精神》(《开封大学学报》1999年3期)阐述有:“宋代文化的确是多彩,底蕴丰厚,新意迭出,思想深邃。”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文化也更加昌盛。
宋代瓷器生产有官窑、民窑之分,官窑专为皇宫王室生产用瓷;民窑生产民间百姓用瓷。宋代瓷器生产在唐五代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民办作坊蓬勃发展,官办窑场竞相争辉”的繁荣局面,窑场激增,烧造品种丰富。陶瓷考古调查发现,古代瓷窑遍及全国各地,而宋代窑址分布达一百三十多个县、市,星罗棋布、遍地开花。宋代瓷业兴旺昌盛,不仅反映了宋代科学技术的发达,同时也折射出宋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繁荣。入宋以来,赵宋王朝非常注重海外贸易,宋代瓷器也作为商品大量输出。《宋史·食货》及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有明确的记载,而且也为国外的考古发现所证实,出土的器物之多、地区之广,已远远超过了唐代。
宋代瓷业生产高度发展,是中国瓷坛百花争艳、名品迭出的时代。为世人称颂的宋代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制瓷工艺精湛,是瓷苑中五朵艳丽夺目的奇葩。清丽素雅的汝窑瓷,纹饰精致的定窑白瓷,“汁水莹润如堆脂”的官窑瓷,满布“金丝铁线”的哥窑瓷,釉彩绚丽斑斓的钧窑瓷,各具风韵,争奇斗艳。它们不仅表现出宋瓷古朴高雅的艺术风格,也折射出宋人的审美情趣。
宋代瓷器在造型上非常重视旧制,尤其是大量烧制仿古铜器的造型,如鼎、炉、瓶等,古朴典雅。宋瓷不重彩饰,崇尚复古之风,追求造型美、古朴美,将隽秀的造型和纯静的色釉完美的结合,相得益彰。宋代是中国陶瓷美学发展一个划时代的时期,宋瓷反映出宋人以自然天地为本源的信念,盛行素雅平淡、舍弃刻意雕琢的美学时尚,清丽秀雅的艺术风格为后世所推崇。
人们所说的宋代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的说法,主要来自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这句记载。柴窑为后周时期的瓷器,且实物失传、技术缺失、缺乏窑址印证,故一般不和宋代其他五个窑口并列提及。
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瓷重器——鼓钉洗
《宣德鼎彝谱》的这句话,至少蕴含以下两个信息:宫廷中对瓷器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并对款式典雅的瓷器画图留存(这个习惯沿袭到了清代);对宋代瓷器的划分或命名,是根据出产地或来源地,这也是我国从古至今,官民通用的命名习惯。今天也是这样,景德镇窑、德化窑、醴陵窑、石湾窑、龙泉窑等,全部按照产地命名。(注:窑口和瓷器品牌名是两回事,不能一概而论)。
定窑
《坦斋笔衡》中有这样一段很着名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1111-1118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哥窑
这段包含的信息量很丰富,逻辑清晰,说明了宋代瓷器的基本面貌,并逐一道出官窑和其他窑口的区别、管理机构、窑口等诸多问题。
汝窑
这个“官窑”,是宫廷对瓷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试图运用制度对某类瓷器进行控制,从窑址、工人、材料、资金、质量等方面均进行严格管理,用途仅限于官方(主要是宫廷或者皇室)的一种新型窑口。简单说,他的实质就是皇权凭借专制权力无偿占有优质瓷器。它的出现是空前的,之前各朝代的官方没有采取过这种模式,毕竟前朝各代对瓷器没有那么执着和贪婪。而后世,尤其是明清两代,随着皇权的不断集中,对瓷器的贪恋不断强化,宋代肇始的“官窑”也变成明清两代君主们的特权产物走向巅峰。
龙泉窑
既然官窑产自官方,那么官窑的管理机构是什么。北宋时期的管理机构缺乏记载,南宋时期的管理机构比较明确,“中兴渡江,有绍成章提举后苑,号绍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这句话可以看出,有专门管理后苑的机构,根据负责人的名字取名为某某局,局内设有“修内司”,从名称来看应该是局内负责修缮皇宫或者后苑的专门科室,这个科室的职责之一就是烧造专供宫廷的青瓷器,这些窑口当时叫做内窑。可以看出,管理宫廷瓷器烧造的机构,仅仅是个内廷部门的小科室,不是朝廷机构,和清代宫廷“造办处”类似,应该由太监进行管理,但又和清代派朝廷官员在景德镇督造官窑的情形不同。
景德镇瓷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宋官窑的窑址在哪里。“修内司……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后世根据这段文字来证明南宋内廷至少设有两个窑址,第一窑址直接用管理科室命名为“修内司窑”,第二个用地址命名为“郊坛下窑”,还说明后者质量和受世人追捧程度大大比不上前者。这两个窑址目前已通过考古发掘得到证实,“修内司窑”为凤凰山老虎洞窑址,“郊坛下窑”为乌龟山窑址。南宋官窑窑址找到了,但北宋的在哪里呢?回答这个问题已经变得异常困难,甚至不可能了。存在时间何其之短,存世品几乎难以确定,文字记载几乎为零,极小的产量,可以想见这个窑的规模何其之小,碰上战乱,黄河改道,瞬间就被时间的长河中冲刷得了无痕迹。缺乏民间基础的瓷器,再美,也会被历史抛弃。
德化窑
到总结时间了,所谓宋官窑,是指由宋官方直接管理,产品仅供宫廷的一个窑口,它脱离了民窑的产地,不以市场为目的。由于宋分为南北两代,官窑的设置为北宋末年,南宋仍存续,但北宋时期的窑址、记载、实物均缺失,故宋官窑瓷器,现今主要是指南宋官窑瓷器。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 最陶瓷(应该)+网络综合 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同行转载请署名!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号:shgudong 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号:guwanyuansu)
鉴定与古董买卖 请加微信:shgudong (给我们留言)
全国热线:4000897882
订阅古玩元素网,请扫一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