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更新有点晚了,这两天在北京,下午去了一趟雪球基金,雪球各个团队的负责人,给我们这种差生补了一下午的课,聊了聊基金投顾业务的一些体系化实践,收获颇丰。这周可能会开始在雪球上跟投一个债基的投顾组合,进一步体验一下,明后天具体再和大家聊。
不过从雪球在望京的楼,回到南二环,得穿过整个北京城,路上堵成狗,8点才打开电脑,北京的通勤实在一言难尽,除了秋天干爽的气候,实在算不得一个适宜牛马生存的城市。
......
今天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新闻,因为最大的新闻在明天。
明天一早9点钟,国新办的发布会,三位金融监管一把手,潘行、李局、吴主席,要依次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民间已经开始预测三位一把手明天发言的要点。
比如潘行,预计会介绍房地产信贷政策近期实施的情况,以及可能释放存量贷款利率是否下调的信号。
比如李局,预计会介绍保险资金入市,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的最新情况。
比如吴主席,预计会着眼于介绍并购重组,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可能也会提及今天全部结束募集的200亿中证A500ETF等增量资金的入市,以及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
当然,以上都只是猜测,只不过从范围来看,确实既是前期监管部门研究推进的事宜,也是大家伙关心的议题。
说这个会议重要,且时机比较考究。
一方面,是因为国庆在即,没有好消息,就是坏消息,如果不是为了给国庆献贺礼,那就没必赶在这周开这个发布会,所以释放增量政策的信号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另一方面,考虑到上周四美联储刚刚降息,鲍威尔刚刚发表完讲话(对失业率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今天欧洲英法德的各项经济数据也陆续发布(相当不理想),安排在本周二让我们的金融口三位一把手开发布会,预计也是部分结合了美联储降息的因素,要因势利导。
而别忘了,上次三位监管部门一把手同时出面讲话,是整整三个月前的,陆家嘴论坛,且三位在论坛上发表的大量信息和增量政策思路,基本都在近三个月得到了推进和演绎。
比如人行的潘行。
在陆家嘴论坛上,强调了几点,一是认为金融机构以内卷、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去实现规模情节是不应该的——可以看到各家银行的半年报,基本不再着墨于规模的增长;二是提到地产、城投平台信贷下滑的缺口,要短期补上是不现实的——可以看到7月开始社融加速挤水分;三是强调OMO在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性,淡化MLF——可以看到OMO随后进行了改革,地位进一步提高,而MLF开始延后于LPR之后续作,淡化意味浓厚;四是提到央行增加国债买卖,且要保持斜率向上的收益率曲线——这三个月全部实现了;五是重申保持币种稳定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强硬支撑下,人民币挺到了美联储降息,现在竟然有了人民币可能过快升值的“烦恼”。
比如金融监管总局的李局。
在陆家嘴论坛上,全程只聚焦于保险业的情况,在会上提到的,整治保险的销售体系、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拓宽资本补充渠道、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防范利差损风险,等等,基本全部都在近三个月有了雷霆般速度和力度的推进,在不到三个月内,就出台了重磅的保险新国十条,解读在这里《解读一下保险的新国十条》,而唯一还没有动静的,是论坛上提到的积极探索保险资金,试点投资黄金相关产品。
比如证监会的吴主席。
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到的对于以国九条为核心的1+N政策的延展实施,加强对于高频量化交易的监管,引导做好并购重组业务,加强打击违法行为、特别是通过部际协调及央地协同的模式加强查处,等等,也都在这三个月内肉眼可见的推进,而对投行违规行为的打击,令投行民工的职业危如累卵,今天小红书已经发段子,说当妈的劝儿子别干投行了(这段子编的水平还很差)。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不管是从国新办发布会的重要定位,国庆前、美联储降息后的时机选择,以及前次三位一把手联袂发言后的政策落地,都可以预见,明天的会上,大概率是“有料”的,具体,我们明天争取早点解读。
如果之前没看过对陆家嘴论坛解读的,请进入星球查阅,温故而知新,公众号已经不可见了。
......
多聊几句市场的热点哈。
我们昨天在《历史新高的三个资产》中,盘点本周市场的时候,提到了,值得关注的四块资产。
一是港股,特别是港股红利的结构性机会;
二是持续新高的黄金;
三是保险超配导致的30年国债超涨的利率债结构化行情;
四是对A股的判断,机会依然在红利、价值和中性策略。
我们可以依次简单更新一下。
1、A股,“罕见”的四连阳,为何继续看好红利和价值。
今天A股其实还是结构化的行情,红利板块高开高走,成长板块高开低走。
A股最大的当日新闻,是20只A500ETF全部按照上限募集成功,200亿资金即将入市。如果真有200亿的话,规模肯定不算小,我给大家看个数,民生证券做的上周ETF的流入统计,合计宽基也就流入了250亿左右,这还是国家队加仓的结果,所以,200亿肯定不算一个小数目。
当然募200亿,和投200亿,是两个概念,懂的都懂。
那么,真正的,以保险为代表的增量资金,会流向何处?我们认为,依然是红利,依然是价值股。
在上上周的《解读一下保险昨天的重磅新规》中,我们提到,“红利股,不会一蹶不振,大概率,四季度会卷土重来”,这是经济基本面的结构,和当下增量资金的风险偏好,共同导致的。
我举两个今天的例子。
一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的数据,截至8月31日,沪深共计65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24年半年报现金分红预案,分红家数较23年提升302%;有192家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超过50%,较2023年同期增加121%。
二是合肥刚刚宣布,10月15日起,居民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将上调。
记得昨天提到的,新加坡主权基金的负责人分析的,会投资什么样的中国股票吗?——在目前的基本面下,那些营收仍然能够增长、市占率依然能够扩大的,这当然主要集中在有行业竞争壁垒的高股息板块,特别是公用事业。
所以,公用事业ETF,159301,虽然被套了10个点,但我还是会继续持有,甚至上周加仓了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