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新刊:《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历史学论文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09-27 17:23

正文

导语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

ISSN:1001-4667

CN:12-1027/C

出版地:成都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邮发代号:6-10

核心期刊 CSSCI

目录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专题

曹顺庆,高小珺

70年来中文学科发展历程的反思


徐国亮,刘  松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的历史阶段划分


张  生

新中国法律史学研究70年: 传统法律的传承与发展


周尚君

新中国法理学研究进路的三次变迁


宋华琳

中国行政法学总论的体系化及其改革




全球视野下的中西关系

任剑涛

“中西之争”的全球史呈像



政治合法性研究

张星久

合法性研究中的问题、方法及其在经验事实中的展开——以古代中国的君权合法性研究为例


邓曦泽

天命、君权与民心的纠缠

——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观念研究



历史研究

杨天宏

北洋政府“联美制日”外交及其困境(1920—1924)


董粉和

《苏州明报》香烟广告研究

——以广告营销策略为指向的讨论


艾  姝

1935年全国木刻联合展叙事框架之起源、展现与影响


朱灵慧

言语不通,讯无别故: 清代前中期奏折之“译讯”考察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研究

贺立龙

乡村振兴的学术脉络与时代逻辑:一个经济学视角


蒋海曦,蒋  玲

乡村人力资本振兴:中国农民工回流意愿研究


叶鹏飞

新时期农民工群体的阶层地位及其保障



企业管理研究

程红玲

组织内部的情绪劳动:物质回报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西方哲学研究

匡  宇

论海德格尔的反讽

——世界、存在论差异与源始哲学


新中国法律史学研究70年:

传统法律的传承与发展

张  生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法律史学是最早复兴的法学学科之一,但限于当时的知识导向,中国传统法律只能通过“国家与法权历史”的形式得以传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法律史学是最早兴盛发展的法学学科,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沿着制度史和思想史两个方向展开,在史料整理、考证解释、通史、断代史和专题研究诸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工程之际,如何“阐释建构,贯通古今”,为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提供文化支持,成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法律的时代主题。

关键词:

中国法律史;传统法律;传承;发展



“中西之争”的全球史呈像

任剑涛

摘要:从全球视野看,当下的热门话题“中西之争”,其实是更长历史、更大范围的“东西之争”的一个构成部分。在巨观历史的视野中,只有东西之争,没有南北之争。东西之争在不同时期聚焦不同,但贯穿文明社会以还的长时段历史。“东西之争”因此与全球史的历史演进完全重合。从全球史角度看,东西之争的历史成像依次为波斯与古希腊争战、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社会对阵、东欧与西欧较量、中国与西方竞争。目前的中西之争已经从此前的虚像变为实像,由中国问题变成全球问题。但这一呈像的近景必须在由远及近的全球史进程中才能呈现全幅图景。从东方视角看待中西之争,中国能否在竞争中战而胜之,促使人们从东西之争的规范视角、更高站位寻求答案。

关键词:全球史;中西之争;东西之争;人类命运;价值融汇



天命、君权与民心的纠缠

——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观念研究

邓曦泽

摘要:政治合法性针对的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认可问题,它是每个政权都必须面对的永恒问题。虽然中西都有悠久的政治合法性成文史,但政治合法性理论直到近代才兴起,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缺乏相应维度。古代世界的政治合法性建构的基本模式是君权神授。这表现在中国古代,则有中国形式及其理想状态,其中有三个要素:天命、君权和民心。天是源动力,民是目的,君是中介。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理想的合法性结构,且天与民对君权也能产生有限制约,但实际上,由于君权垄断了天命的解释权,架空了天命,致使古代政治合法性建构无法实现其初衷。

关键词:

政治合法性;天命;君权;民心;君权神授



北洋政府“联美制日”外交及其困境(1920—1924)

杨天宏

摘要: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形成美、英在太平洋地区共同对付日本的局面。这对中国抵制已成国家命运重大威胁的日本侵略,是有利的国际条件。以此为依托,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一改此前皖段政府所为,宣布实施与美国及协约各国一致行动的外交政策,得到美方积极回应。“联美制日”外交取得重要成果:通过联络美国及与之结盟的英国,中国成功参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国际安全机制,开始受到《国联盟约》及《九国公约》为核心的国际公约保障,外交上不再孤立,并因此赢得一段应对日本大规模侵略的准备时间。北京政变后,直系失去对中央政权的控制,“联美制日”外交受挫,这为日本扩大侵华目标提供了方便。直到济南事变发生,中国才重新回到联络美国抵制日本侵略的外交轨道。

关键词:

北洋时期;北京政府;联美制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