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杨荫凯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振兴司副司长,理学博士;刘羽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振兴司干部,管理学硕士。
本文认为,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东北地区遇到了特殊困难,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凸显。中央于2003年启动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2016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东北地区迎来了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在立足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对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东北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对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时代特点进行客观描述,并结合中央最新要求提出推进思路与建议极有现实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振兴东北地区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到东北地区视察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东北地区破解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为全面破解东北地区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结构性问题,2016年2月6日,中央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7号),明确提出了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这是中央关于新时期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的纲领性文件,对各个方面提振信心、凝聚共识、聚焦重点具有重大意义。综合来看,与2003年实施的东北振兴战略相比,本轮振兴立足历史与现实,着眼未来与发展,在背景、外延、内涵等方面均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振兴发展着力破解的核心问题新
上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针对的主要是民生问题突出、国企职工大面积下岗、企业大规模破产和产业快速衰退等方面难题,重点解决民生保障、社会稳定问题。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主要针对的是深化改革开放,完善体制机制,重点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瞄准的更多的是发展问题,而且是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注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方式。
2.振兴发展秉持遵循的基本理念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和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出了五大政策支柱和“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这些新理念、新要求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提出了新的指引,要求各个方面必须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新的办法来谋划和推动东北振兴。
3.振兴发展运用把握的方式方法新
上一轮振兴战略实施中,主要采取中央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供给的方式予以扶持。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则更多运用改革手段,强调发挥地方主体责任完善制度环境。相对而言,本轮振兴的方式方法更难,更多依靠地方和企业的自主革命,更深触及地方和企业的既有利益。当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促使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带动转向主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释放,由重点依赖资金项目支持转向帮助完善振兴发展的综合环境,强化制度供给和内生动力的再造。
4.振兴发展推进实施的技术路径新
上一轮推动东北振兴的主要路径是,通过支持国有重点企业和壮大传统优势产业来带动区域发展,重点依靠加大投资和扩大产能来拉动经济增长。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既有路径已难以为继。本轮振兴战略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作为工作重点,采取的是一种全面推进、平衡发展的战略,强调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升级共同推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两翼齐飞、改革创新与继承发展齐头并进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与原来相比,现在的路径方式更需要技巧,更需要把握好平衡与分寸,处理好轻重缓急。
5.振兴发展明确推动的重点任务新
“四个着力”是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核心任务,也是中央对老工业基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振兴发展的总要求,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开放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治本之策,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之举,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决胜之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稳定之基。这“四个着力”既一脉相承,内在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连贯性;又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该文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区域与城市经济》2017年第1期上转载。原载于《区域经济评论》(郑州),2016.5.85~93
原题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新特点与推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