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一整年的奔波与操劳,你终于回到了家里,开始享受这宝贵的春节假期。
饭后,或许是觉得“干聊”太过无趣,有人提出了搓麻将的建议,开始组起家庭麻将局。在“来都来了”的劝说和“你上过大学,比我们厉害”的夸赞下,你坐上了麻将桌旁的最后一个空位。
不过,面对这群“老油条”,谁认真谁才是真的输了。
都是亲戚的麻将桌,表面上其乐融融,其实暗流涌动。
入座后,你的左手边是年过七十的爷爷,他经常和邻居切磋;右手边是事业有成的大伯,交际应酬少不了麻将局;正对面是精通麻将的表哥,在公司团建的麻将桌上,他是常胜将军。而你,只是一个麻将新手,一年到头只有这一次上桌机会。
对局开始,虽然家庭麻将局听起来一派祥和,不至于像《赌神》中的决战那样剑拔弩张,你们的胜负欲却并不会因为亲情就消失。当大家都将它看作一场比赛时,亲戚间温馨的交流也可能变成一场博弈,最后硝烟四起。
无论麻将桌旁的是陌生人还是亲朋好友,
打麻将本身就是一场信息不完全的、“你死我活”的博弈[1]。
《赌神》中涉及个人名誉、命运和背后利益的博弈,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 《赌神》
在这场博弈中,你只能掌握一部分信息,比如自己手中的麻将牌面、其他人打出的牌。而更多的信息(如其他人的牌面、他们摸到的牌)只能通过推测获得,直到有人“胡牌”,你才能够对整个牌局的情况一览无余。
此外,麻将桌上一方的胜利必将伴随着其他人的失败,你们的利益始终相互对立,不存在合作的可能。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无论是摸牌、出牌、“吃”、“杠”、“碰”等操作,还是搭配最后“胡牌”的牌型,都需要你进行决策[2]。
打麻将的过程中,就算是摸麻将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也会放大你的情绪。
轮到你摸牌时,对于未知的牌面,你更期待能够有好运加持;当拿到需要的牌、离“胡牌”越来越近时,你的兴奋感也不断地膨胀、溢出[3]。不由自主地,你就露出了“赌神”那般胜券在握的笑容。
但值得注意的是,被麻将被放大的可不只是兴奋感。当桌上的三人“杀红了眼”、围观的亲戚也纷纷开始点评时,在竞争氛围的感染下,你真的很难继续做到心如止水、人淡如菊。此时,你不仅会担心自己技不如人,还会产生更强的竞争冲动,开始想方设法地阻止其他人“胡牌”[4]。
看似友好的局面,一旦有人燃起“战火”,你家的麻将桌和《赌神》里的牌桌可能也没什么不同。
哪怕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将这看作一场比赛,在他一言、她一语的环境下,你也很难在麻将桌上理性决策、取得胜利。
坐在麻将桌上,你的心思被七大姑八大姨嘴里的惊天大“八卦”勾到了天边;刚准备摸牌,电视机里的春晚演员开始输出一些网络烂梗,害你莫名其妙笑了一下。这个时候,盘算好的计划已被周围的各种噪音搅得稀烂,到底要出什么牌、摸哪张牌、是凑“碰碰胡”还是“平胡”,你也再无头绪[5]。
室外噼里啪啦的鞭炮、轰然绽放的烟花,都能成为让你分心的小插曲 / 图虫创意
就算排除了这些外界干扰,要赢下一局麻将,你还得学会“察言观色”。
首先就要从手头的牌入手,观察自己面前的麻将墙,你需要思考要如何组合,才能实现胡牌。在他们弃牌时,你又要推测对方的牌型,决定自己下一步的操作。
此外,
其他三人摸牌出牌的动作、整理麻将时的神情,都可能成为你“察言观色”的对象[6]。
一开始,观察到大伯将三张牌扣在一起的动作,你还能大致推测他成牌的进度。但要在麻将桌上运筹帷幄,你还需要掌握更多的“情报”,比如爷爷每次出牌的位置、大伯前后打出的两张牌的牌面、表哥手上把玩的麻将牌面等等。当这些内容超出大脑负荷时,你不但不能利用它们猜出大家的牌面,还会被它们打乱思路[7]。
当然,作为一个新手,前辈们的一声声催促也可能成为牌桌上“压死”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新手来说,麻将的规则可以说是十分复杂,其中不仅涉及到决策,还包含丰富的数学知识。麻将一般使用144张基本牌(许多地区会省略一些牌),你可以通过不同牌型组合来实现“胡牌”。经过一番数学上的排列组合后,“胡牌”的牌型组合有许多种,比如在官方国际麻将中,就有81种得分组合。要赢得最终胜利,你就需要考虑最佳的“胡牌”方案,从而对手头的麻将进行取舍[2]。
而且,
在我国的不同地区,麻将还有着不同的变体,其中的获胜标准、计分规则和附加规则都有可能不同[2]。
也就是说,前一晚还在老家麻将桌上洋洋得意的你,第二天就可能被外地亲戚家的麻将规则按在地上摩擦。
精心筹备的满桌佳肴,每一道菜都饱含对登门拜年的亲戚的热情 / 图虫创意
复杂的游戏规则、难以预测的牌面,都会使你在摸牌或出牌时变得更加优柔寡断[8]。此外,
假如你是连败的“大怨种”,在高强度的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你出牌的速度也会变慢[9]。
这时,蓄势待发的爷爷、经验丰富的表哥和看热闹的爸妈忍不住开始催促你。“快点啊,我等得花都谢了”、“啧,快点啊”、“快快快,快点打完还能搓几局”,
在一轮又一轮的催促下,你更可能出现无脑出牌的状况,甚至迷糊地丢掉一些至关重要的牌[8]。
如此看来,过年打麻将的获胜秘诀,说不定真的是大叫一声:“你们不要再吵了啦!”
在过年这样的大喜日子里,很多人打麻将的初衷确实是娱乐消遣。但是打着打着,有时候真的会让人冒火。
中国家庭素来倡导“以和为贵”,尤其是在春节这个象征团圆的日子里,其实你们都知道没必要太认真,只是把打麻将看作一场娱乐,而不想让它成为新年骂战的导火索。当有老人和小孩参与时,
你们也愿意用行动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尽可能照顾到他们的情绪。
而且,在用“心”打麻将时,你们的胜负欲也会降低。当“感恩的心”突然觉醒,好胜的你也可以暂时收敛锋芒,不再专注于让自己“胡牌”[4];
而在“同理心”的作用下,你能够对输牌的人感同身受,从而做出一些利他的贴心举动[10]。
在这两颗“心”的作用下,麻将桌上就可能出现这样一派祥和的场面:面对从小对你呵护备至的爷爷,猜到他在凑“清一色”,你假装不经意地喂给他一张牌,为他的“胡牌”之路打下基础;发现平时运筹帷幄的大伯牌运不济、连输三局,爷爷也主动让步;牌技高超的表哥虽然清楚这个牌局“实力悬殊”,也不打算“炫技”,而是见好就收。
不打麻将的夜晚,和家人共赴灯会也是不错的选择 / 图虫创意
然而,如果牌桌上的你们希望借此小赚一笔,表现出过重的得失心,这样美好的场面就可能如泡沫般破灭。
当家庭麻将局变成了比赛,你们之间的和谐关系便容易出现危机。仿佛是锦鲤附身,你连着“胡”了好几把。此时,
你体内的睾酮含量会上升,在它的影响下,你既会感到愉悦,也可能说出一些诸如“你们也不行啊,还不如我呢”的攻击性话语[11]。
而与此同时,突然遭遇“滑铁卢”的表哥可能已经是满脸黑线,
一边怀疑手气、心生挫败,一边狠狠地将麻将摔在了桌上[12]。
此时的麻将桌就像是一个煤气罐,任何一句埋怨甚至一个动作都足以把这里引爆。
在打麻将时,人与人之间的观念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也可能点燃一场恶战。
新年的麻将局,不仅是牌桌上的比拼,还是参与者和军师之间的交锋。要出哪张牌、要不要拼运气搭配更高收益的牌型,这些抉择里其实都能体现一个人的风险偏好。有人秉持着“风浪越大鱼越大”的准则,在麻将桌上频频兵行险招;有人则相对保守,认为赢一分钱也是赢。这两派在麻将桌旁相遇,必然导致“腥风血雨”、“不得安宁”。
当凑热闹的爸妈担任你的军师时,你们之间就可能爆发一场“口水大战”。
研究发现,在遗传和共同生活的作用下,你和爸妈的风险偏好其实有一定相关性。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你们可能会做出相同的决定[13][14]。然而,当你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和工作时,
崭新的环境和经历都会使你的风险偏好发生变化[13]。
闲暇时,几张矮凳、一张方桌、四三好友便可以凑一桌麻将打发时间 / 图虫创意
看着相同的牌面,上过大学的你可能会认为“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希望追求高风险下的高收益,而相对保守的父母则会对你出牌的方式指指点点,一再强调“贪心害人”[15]。在他们不绝于耳的唠叨下,你们吵架的几率可能比你“胡牌”的几率还要大。
当然,这个矛盾还会出现在你的军师之间。
比如初入社会、收入较低的表姐和事业有成的姑姑,就可能在出牌的思路上有很大不同[16]。
在你和她们吵起来之前,她们可能就已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在麻将桌的四周,随时随地都可能燃起新的战火。
麻将是我国的“国粹”之一。打麻将不仅是一种社交手段,对于老年人来说,还能够起到改善认知、减缓功能衰退和减少孤独感的作用[17]。
春节期间,和亲戚相互切磋麻将无伤大雅,但如果把家庭的麻将桌看成竞技场甚至是摇钱树,不仅会使亲戚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还可能触及法律的红线。所以,不如时刻牢记“大过年的”这一四字箴言,将这看作一场彻底的娱乐,先别管“胡”不“胡”了。
视频编导、实习生及线上作者
点击下方链接,投递你感兴趣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