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保监微课堂
中国保监会保险教育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法规解读、有关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开展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有关活动,普及保险知识、经验与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3月15日】田俊国老师线下公开课《教学引导 ... ·  14 小时前  
食品论坛  ·  培训通知 | ... ·  3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田俊国:当你不害怕失去时,你才真正拥有 ·  4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保监微课堂

风险提示 | 疫情当前,谨防诈骗

银保监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20-02-14 07:08

正文

警惕

国家反诈中心公布全国公安机关侦破利用疫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情况:

截至2月6日20时,累计侦破案件1438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79名,累计涉案金额超过885万元。


在全国各地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之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实施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在此,晓保向大家普及几种常见骗术以及防范措施,帮助大家及时识破骗局,避免财产损失。

据警方通报,现阶段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类手法:

诈骗手段

(一)以提供防护用品等为名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谎称可以代购或出售口罩、护目镜、消毒水等防护用品,当受害人付费购买后,不法分子找各种理由拒不发货或拉黑。


(二)以“献爱心”为名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慈善或民政部门,向用户发送防控疫情“献爱心”的虚假信息,或搭建虚假官方网站,利用群众的同情心骗取捐款。


(三)冒充熟人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潜入QQ、微信群,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为由,冒充群内成员骗取钱财。


(四)以推销“防疫新药”、“亲属患病”等名义实施诈骗。 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推销所谓“防疫新药”“进口抗疫药品”,谎称“您的孩子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并要求其家长向指定账户汇入“治疗费”,进而骗取受害人钱财。


晓保提醒





防范措施:

(一)巩固自身心理防线 。及时通过电视台、主流网络媒体等渠道了解政府及相关部门最新防疫举措,明辨、拒绝各类谣言。

(二)谨慎稳妥办理相关事宜 。认准正规平台或渠道购买防护用品、办理票务“退改签”或捐赠抗疫资金物资,在实施相应转账、汇款前,要再三确认对方账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及时核辨信息真伪。 对不能确定真伪的信息,务必直接联系有关单位、个人或向多个亲友、同事印证。

(四)任何时候,均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 ,不向陌生人或陌生网站透露身份证件及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金融信息,也不点击不明短信中的网页链接。

(五)如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及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