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空白杂志」授权转载
|
ID:kong_is
最新一期中国版 T 杂志封面出街,刘雯半裸上身出镜。
摄影: 梅远贵
这是2018 年九月刊大战中,中文时尚杂志堆里难得的大片佳作。
开放的意识流表现和多层次画面铺呈,就如一幕静态的时装戏:冷酷工业主义道具和场景,上半身或被动或主动裸露,右手护胸,左手铿锵有力,混杂了米兔、女权等多层意象,近乎白描手法表现女性主义在当下混乱时局的困境。至于困境是什么,以及困境之后怎么办,每个人脑补的画外音都是答案。
如果仅从商业角度看,刘雯以 Chanel 形象大使身份身穿该品牌服饰亮相,人物形象与品牌形象传达的信息一脉相承,都是表现女性主义的时代面貌。
同样身为 Chanel 形象大使,周迅身穿该品牌 2018 秋冬高定礼服亮相中国版 VOGUE 九月刊封面,却是另一番景象。
摄影: Paolo Roversi
主编张宇在本期卷首语表示,画面是为了表现一个与过往不一样的周迅,但因缺乏时代背景铺成,更像是一张找知名摄影大师量身定制的影楼写真。
当然了,联想到如今各种宫斗戏在中国热播,周迅也是其中的参与者,而她在封面上的画像的确有点穿越的味道,或许这也算一种时代背景的调和。
同样是被 Chanel 承包封面,日本 ELLE 杂志 10 月刊封面人物是木村拓哉的二女儿的「 Koki -木村光希」。
摄影: Ellen Von Unwerth
两个月前,Koki 就登上了该杂志的 7 月刊封面,当时是受宝格丽邀请出镜,并且是首次拍摄时尚杂志大片。
摄影: Kazumi Kurigami
这期杂志出街后,她受邀前往巴黎观看 6 月举办的 Chanel 高定时装秀,于是她又机会时隔两个月之后再次登上同一本杂志封面。
15 岁的木村光希如此受品牌欢迎,其父亲木村拓哉的高人气和广大群众基础功不可没,也能看到邀请她合作的品牌们力求打开年轻市场的长远布局。
前文提到的杂志,虽然定位各有不同,但是封面大片观感却各有千秋。和电影、音乐一样,时尚大片也属于文艺创作,不管创作题材如何变,表达方式如何不同,那些或叙说或映射当下的作品,一般都会在口碑上更胜一筹。
众所周知,只要是时尚杂志,封面人物和报道话题都会是当下时代的焦点,时尚大片也会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但是叫出来的作业成果却有高低。
稍微用点心的大片,就会让人心喜。
比如重新亮相的中国版 Marie Claire 九月刊封面大片,表现出时尚杂志本该有的气质,姿态就非常正确。
摄影: 冯海
当然了,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要能表现时代风貌,还能从时代气氛中向前走几步,或者传达出时代的画外音。
「青年视觉」杂志 2003 年初的一期封面大片,就是一个极好的典型。大片由陈漫创作,模特刘丹扮演宇航员,表现中国人的航天梦。
摄影: 陈漫
那年 10 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杨利伟送上了天,圆了中国人的航天梦。这张大片后来被很多外国人拿来解读 21 世纪中国的飞速发展,也成为陈漫蜚声海外的代表作。
中国版 VOGUE 2005 年 9 月创刊封面大片,以中外模特为主视觉,上海城市景观为背景,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风貌。
摄影: Patrick Demarchelier
纵观全球,时尚大片佳作就更多了,尤其那些被拿来反复翻拍的经典。
比如美国版 Esquire 杂志 1965 年的剃须封面,通过女性剃须探讨「美国女性的男性气质」后来被无数次翻拍。
再比如美国版「时尚芭莎」在 1965 年致敬地球首位女宇航员的封面,表现了当时的波普艺术、太空探索、时尚解放运动、青年流行文化等多种社会思潮,后来同样被无数次翻拍。
还有意大利版 VOGUE 过去无数以热点事件和社会思潮为灵感拍摄的大片,同样非常经典。
2007 年 9 月刊,反战特辑,呼吁人们 Make Love, Not War。那一年,美国国防部的调查报告指出伊拉克战争的初衷存疑,但是直到 2010 年美国才从伊拉克撤军。根据维基解密发布的美军文件显示,8 年战争导致超过 6 万伊拉克平民死亡。
摄影: Steven Meisel
2009 年 12 月刊,借鉴当时火爆全球的 Twitter 热潮,20 位超模假装私照大曝光。
摄影: Steven Meisel
2010 年 8 月刊,矛头直指当年 4 月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时装潮流和油渍浪潮,被巧妙地揉在一起,呼吁人们关注环境问题。
摄影: Steven Meisel
2012 年 1 月刊,电视购物特辑,以静态的平面时装大片,高度还原当时很火的大众电视购物场景。
摄影: Steven Meisel
最新一期则结合打包快递拍了一组时装大片,联想到目前各大奢侈品牌大力发展电商,以及每个人都越来越离不开网购购物,如此创作思路让人眼前一亮。
摄影: Tim Walker
意大利版 VOGUE 杂志还有很多深具时代意义的大片,有兴趣请看之前的推送:
一本时装杂志的时代体温
。
结合当下的社交媒体环境,美国 Big 杂志在 1999 年为巴西超模 Gisele Bunchen 制作的一期时尚特辑,就非常值得摆出来讲讲。
当时 Gisele 快速成名,成为 1990 年代以 Naomi Campbell、Kate Moss 为代表的超模时代之后的接班人,跨越新千年的新时代超模代表,象征一个全新的人类世纪,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未来的观感。
Big 杂志第 23 期 Gisele 特辑封面
其中有一组大片,Gisele 被困在玻璃罩内,摆出各种撩人美态,影射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出现的偷窥欲和各种围观,视角和立意相当新颖、前瞻。
摄影: Vincent Peters
英国 POP 杂志最新一期 2018 年秋冬号,就复刻了 Gisele 演绎的那组大片,找来当红超模 Bella Hadid 致敬前辈,几乎同样的布景和人物表现。
摄影: Stevie Dance
很显然,Bella 作为当下最红的网红超模之一,收获各种名利的同时,也面临各种网络的围观,她作为当局者,通过这组大片来调侃各种键盘侠和口舌婊,表现出一种对当代社会风貌的刻奇和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