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律新V品
律新社创立于2015年8月,是法律服务业知名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致力通过新媒体、产业研究和品牌服务,推动产业价值提升。新媒体矩阵有“律新V品” “律新帮” “律新V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律新V品

对话张玲:从项目实践到学术研究,能源法律服务的“智慧密码”丨精品能源环资律师

律新V品  · 公众号  ·  · 2025-02-17 19: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丨王博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能源需求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全球气候治理对各国能源转型提出迫切要求,这些都为国际能源法律服务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多年来, 上海中联(昆明)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张玲 及其团队聚焦中国企业在南亚和东南亚诸国的能源、矿业合作开发项目,为之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法律咨询、风险防控以及纠纷解决服务。在此过程中,张玲律师及其团队迎难而上、稳扎稳打,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为缅甸明林羌液化天然气联合循环电站项目提供的专项法律服务案例,已被法治日报社主办的第四届“一带一路”投资类法律服务典型案例收录。此外,作为云南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区域能源合作法律研究中心负责人,张玲律师不仅在实务操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学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多次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国际能源与自然资源领域的佼佼者。

在律新社发布的 《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能源、环境与自然资源领域》 中, 张玲律师 获评 “律新社2024年度能源、环境与自然资源领域品牌之星:匠心律师” ,她所在的 中联律师事务所 获评 “律新社2024年度能源、环境与自然资源领域品牌影响力律所” 。近日,律新社与张玲律师进行了深入对话,听她讲述自己如何走上能源专业律师之路,对能源领域相关业务的理解以及其与中联在专业化领域的建设之道。







能源类项目法律关系复杂

深具挑战性


当今,能源、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律服务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日益凸显。张玲律师的职业生涯始于对能源法律服务的专注与热爱,而这一选择背后,既有其在跨国能源企业的工作经历,也有对跨境能源项目复杂性与挑战性的深刻洞察。

首先祝贺中联和您分别获评律新社2024年度能源、环境与自然资源领域“品牌影响力律所”和“品牌之星:匠心律师”。您是如何决定将职业生涯专注在能源法律服务领域的,这一选择背后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或经历?

张玲

其实我获得律师执照已有 20 年,我大概是在 19 99年 通过了 律师职业资格考试 但当时并没有成为一名律师,而是在一家 必和必拓 的跨国公司 工作了三年多, 是一家 专注于能源 资源类开发 且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 公司。 这段工作经历对我 来的职业方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必和必拓离职后,我从事了一些 能源 相关 法律实践工作 首先是国内的一些资源开发、电力开发项目,之后伴随着中国企业逐步 走出去 的步伐,我们也参与到中国企业海外能源投资项目的法律服务当中。比如 20 04年 前后 我们服务 一些中国企业在 缅甸 老挝 等国家的水力发电项目。境外 能源类的项目 对我有非常大的 吸引力



由于这类项目特征显著、规模庞大、投资周期长,并且地缘政治风险较高、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再加上每个项目都存在一些独特要素,因此必须具备创新思维才能解决问题,这也让人觉得从事该项目的挑战性很大。 但也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感受到了特别的吸引力。


除了在法律实践中聚焦跨境电力投资、电力贸易、能源运输和争议解决等领域外,我在研究和教学方面也聚焦跨境能源合作的法律问题,成立了区域能源合作法律研究中心,希望通过研究和教学解决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同时 为国际经贸合作法律人才的培养 一些贡献。


能源领域机遇与风险并存

企业出海应这样规避风险


回顾过去几年,传统油气继续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各国持续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加速新能源发展。张玲律师认为,如今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各国能源政策的变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构成新的挑战。她建议中企在参与相关跨国项目时要做好前期准备,签好合同,注意全流程、全领域的合规经营,以规避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各国政策的不断变化,您认为未来几年内,国际能源法律服务领域将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张玲

目前,能源需求还在不断上升,因为能源需求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周边的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国家,随着经济的提振,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同时,传统高碳排放的能源供应方式,如煤电,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可能需要新的能源供应组合方式。比如,原来已投建的一些煤电可能会面临转型,一些可再生能源领域,如风电、光伏和储能电网改造升级的项目投资会加大。所以,未来能源类国际合作项目的投入量还会不断增加。


目前,我认为, 能源领域国际合作的主要风险还是政治风险 。发达国家在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家安全观念泛化,对包括能源在内的关键基础设施项目的国际合作发生了根本性的态度转变。发展中国家虽然还持续积极吸引外资,但其本身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的不稳定性对长达数十年的能源类投资项目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此外,社会和环境风险对能源合作的影响也比较大。



在国际能源合作中,我们缺少相应的平台和机制, 缺少一个以规则为导向、能为能源合作保驾护航的多边体系 。能源合作有赖于稳定、开放、透明、友好的合作环境,因此还是需要通过各种层面搭建能源多边合作的机制,才能有效规避东道国的政治体制/制度变革、贸易保护等各类风险。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参与这些跨国项目时应如何准备,如何应对相关风险?

张玲

首先,前期要做好准备。


第一, 做好投资前期尽职调查。在 境外能源合作过程中,不仅仅要通过尽职调查对目标公司有清晰的认知,还需要通过尽调了解你的合作方是不是一个可信赖的、有经验的、能够在这个项目中提供有力支撑的合作伙伴。


第二, 建议刚出海的投资主体要高度关注东道国的法律环境,以及社会人文各方面的环境可能会对项目产生的潜在影响。我们观察到,在过去多年的境外能源投资中,中国企业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出问题的状况已经大大减少,而环境和社会问题,如征地和移民等成为重要挑战。所以,前期尽可能通过尽职调查披露揭示类似风险。


第三, 要做好结构、投资路径的设计。在做境外投资路径设计时,很多成熟的投资主体在选择投资国时除了考量避税外,也会考虑国际投资协定的保护,以便未来投资出风险时有一个更完善的保护机制。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投资主体能够充分认识到未来法律保护的问题。



其次,在项目投建运营过程当中,我们会特别强调:


第一, 一定要签好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以及风险分担。我们看到,以往出问题的投资主体往往只考虑到有什么义务,但是没有考虑到有什么风险;绝大部分都考虑到项目顺利履行后怎样分享利润,但是很少考虑到如果项目出现问题该如何处理、风险该如何分担。所以,合同上的体系化和完备性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 经营合规要贯彻到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步骤,不仅环保要合规、税务要合规、劳工要合规、反商业贿赂要合规、建设要合规,公司治理的各方面都应该树立合规的意识和底线,注意自己的社会责任。一般能源投资项目的周期大都要15~40年,一个企业想持续地在东道国运营下去,必须要取得东道国政府、社区民众甚至一些多元生态NGO等的认可,这样企业的项目才真正具有可持续性。



法律实务与学术研究齐头并进

用实力撑起法律梦想


除了是一名执业多年、经验丰富的律师,张玲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高校教师。对她来说,处理好律师执业和学术研究的关系如今早已不是一个负担,更像是一把独属于她的利刃。让实务反哺学术研究、让研究为法律实务赋能已然成为常态,她正用实力撑起法律梦想。

近年来,您不仅在实务操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请问您是如何处理律师执业和学术研究的关系并实现相互促进的?您在其中是如何平衡个人时间和精力的?

张玲

法学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法学理论要来源于实践,同时作用于实践。 法学理论根植于实践,通过经验归纳找到实践起点,将理论逻辑起点放到实践逻辑起点上建构的法学理论才更有生命力,更能发挥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所以,法律学科是实践的科学和艺术。法律实践和法学理论研究一定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实践为理论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充分的阳光、水分、养料和土壤;理论研究可以对实践中的问题作出回应,并且通过抽象、概括、判断、比较等思维活动进一步指导法律实践,为实践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援。


比如,我们正在开展的一项研究是全面梳理分析东南亚国家的能源投资法律环境。虽然周边国家一直是我国的重点能源投资目的地国,但目前对这些国家法律环境制度的研究成果却大部分聚焦在普通经贸合作领域。能源行业有较强的特殊性,其要素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这样的研究,不仅拓宽自身的研究视野,更能为企业提供了解、认知东道国法律环境的高质量素材,为他们未来的投资实施打好基础。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我的法律事务与学术研究实现了非常好的互动。


至于在其中如何平衡个人时间和精力,我认为, 做好自己的时间规划和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其实,我们很难面面俱到地既做很多营销和推广,同时又能保证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所以我会舍弃一些方面,把时间更多地花在提高业务质量上面。另外,因为我也是高校的老师,对我来说,法学的教育,包括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第一位还是要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其次, 我的研究方向和法律实务结合得比较好 ,所以实务上需要了解的问题很可能也会变成我的一些研究方向,这样就可以做到既通过研究解决问题,也可以在实务上给到客户不错的解决方案。据我的观察,我大概有一半时间是在不同的项目中提供法律支撑和法律服务。



我们是团队合作的,平时有非常多的基础法律事务由我们团队的主办律师、项目的主办律师来承担,我会做最后的把关和控制。至于和客户的日常沟通交流,大家也比较理解我的高校老师身份带来的困难和障碍,会特别为我着想,提前预约时间安排会面。在一二十年的这种合作过程中,很少出现时间管理上的冲突矛盾。当然,要想把两方面工作都做得特别完美还是存在很多挑战的,所以平时确实也比较辛苦。

您认为年轻律师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持续学习和发展,以便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保持竞争力并抓住机遇?可否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

张玲

现在整个律师行业都特别内卷,年轻律师也都十分焦虑。前几天,我看到网络上流传的几句话写得挺好的,就在这里送给大家: “当才华撑不起野心时,应该安静读书;当经济撑不起梦想时,应该踏实工作;当能力驾驭不了目标时,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对于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来说,眼光要放得更长远一些,要把自己未来的发展看得比当下的收益更重要些,不要仅因追逐金钱而随意转换赛道。我希望青年律师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对自己的未来要有更高的预期,比如选择好了能源法这个领域就要静下心来扎根。


另外,平时除了关注法律的发展动态外,还需要关注产业发展的趋势,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机会。 只有等你有了沉淀和积累,且能够及时捕捉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机,未来才会有能力和可能做大做强。



结语


提及被法治日报社评选为“一带一路”投资类法律服务典型案例之一的缅甸明林羌液化天然气联合循环电站项目,张玲律师深表遗憾和惋惜,因为当地时局的动荡,该项目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与世界各国相关产业的融合也变得更加深入和复杂,张玲律师在对话中数次提醒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但也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张玲律师这样既精通理论又了解法律实务的专家律师,中国企业“走出去”才更加稳健和有力,向他们致敬!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