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亚评论
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0208:仙女注意说话分寸 天秤保护个人隐私 ·  4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休假后找工作最顺利的星座,开干 ·  4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蛇年12生肖开运指南 ·  2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0209:天蝎整理衣柜 双鱼适合聚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东亚评论

板蓝根“封神记”:忽悠国人17年,如今又被一夜抢光……

东亚评论  · 公众号  ·  · 2020-10-22 06:55

正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循迹晓讲(id:mylifeano)

作者丨颜方平

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评论观点和立场







板蓝根,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十七年前的sars疫情期间,发生过全民疯抢板蓝根的事件,后来被事实证明,这种疯抢不亚于一次 集体无意识的行为艺术表演。


▲sars时期,板蓝根被抢购一空 图源于网络


笔者当时正在上高中,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天满教室的醋味和发到学生手中,一人一包的板蓝根。


熏醋和喝板蓝根,谁也不知道到底对抵御病毒有没有用,但谁也不敢确定它们对病毒没有用。



01


十七年前的谣言



2002年12月,第一例sars病例在广东出现,随即蔓延开来。与病毒一起蔓延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谣言,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 板蓝根和白醋可预防非典”


药店里出售的板蓝根冲剂被人们抢购一空, 白醋甚至被卖到了1000元一瓶的天价 。在湖南,药店里板蓝根的价格从2.8元一盒涨到12元一盒;在河北,药店脱销之后,只能在其他商店或者黑市购买,而价格也涨到了50元。


这一谣言究竟因何而来,已经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追根溯源。但在官方的文件里,板蓝根也多次出现,这些文件毫无疑问,成了谣言的助推剂。


▲对sras有效的八个中成药 图源于网络


2003年4月中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给出以板蓝根为配方的预防方。5月下旬,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公布“板蓝根等八种中药对治疗非典有疗效”。


当时,“非典”是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疾病,由于技术手段限制, 人们对sars病毒的认识和研究也十分有限


▲板蓝根一度供不应求 图源于网络


疫情汹汹而来,也容不得我们按照科学的程序对每一种药物展开验证研究,“病急乱投医”,当务之急是赶紧试出一些方案来,迅速缓解病人的症状。


所以,几乎任何一种传统上被认为可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都被推上前台,这里面当然就包括板蓝根。


只是,不管是“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还是“八种中药”, 都没有在后续被证明确实对sars病毒有效 ,sars还没远离人类,抢购板蓝根的热潮就先走一步。



02


板蓝根为何物?



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晒干呈黄色、常切片、或切为小段,入中药。常见的中成药有板蓝根颗粒冲剂、板蓝根口服液等。


在中国南方,也有以另一个科的植物——爵床科的马蓝根做为板蓝根。


南方某药厂生产的“复方板蓝根颗粒”,在用料表上没有明确表示究竟是把哪一种植物的根作为“板蓝根”,但因其为“复方”,且在《本草纲目》中,马蓝和菘蓝的性状均为“味苦、性寒 、无毒”,又都有“解诸毒”的功效, 所以很可能是双蓝并取的


▲板蓝根成份 图源于网络


有趣的是,不论是菘蓝还是马蓝,都被称为蓝草,它们的茎叶可以制成蓝色染料。在《本草纲目》中,菘蓝、蓼蓝、马蓝、木蓝、苋蓝被称为“五蓝”。


由此可见, 《本草纲目》是以叶子的颜色来给植物分类的 ,这并不是现代科学认可的分类方法,缺乏依据。既然菘蓝和马蓝一个是十字花科,一个是爵床科,这两种植物大概率也不会含有类似的化学成分, 认为它们都有“解诸毒”的“功效”,也不可轻信。


传统医学是着眼于 症状和经验治疗的学科 ,并不具备研究发病机理的能力 ,也就完全没有“病毒”的概念。


现代医学传入后,英语中的virus被翻译成中文的“病毒”,带有“毒”字。这被人附会为传统医学的“毒”,于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就被用来治疗各种病毒性疾病,似乎“解毒”就是用来解决病毒的, 其实不过是望文生义。


传统医学所说的“毒”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与病毒本不是一回事。

▲ 《神农本草经》关于蓝实的记录 图源于网络


板蓝根能够被广泛使用,主要原因并不是它能“清热解毒”,更不是它能抗病毒,而是因为它副作用小,少有不良反应,即没有治疗的作用,也没有副作用,说白了就是“吃不死人”。


即使有人喝了板蓝根之后病好了,那也只是因为这个病是能够自愈的自限性疾病。就连传统医学理论本身,也说过实话,《神农本草经》就将“蓝实”(菘蓝的别名)列为 久服,头不白,轻身” 的上品药,就是“吃不死人”的意思。


当然,说板蓝根“吃不死人”,也不能一概而论。


板蓝根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能引发明显的消化道黏膜刺激症状,导致胃肠绞痛和消化道出血。


有患者因服用板蓝根而引发急性溶血反应,产生黄疸、急性肾功能不全。口服板蓝根之后发生药疹的病例也有报告。 如果注射板蓝根,则常见过敏性休克,甚至致死。



03


聊胜于无的实验



传统医学并不能研究出致病机理,所谓的“阴阳五行”理论,也只是基于疾病症状的现象而构建出的一套函数式,以行为为变量x,以疾病为函数f(x),至于函数的表达式为何,不需要知道,也没有办法知道。


但是, 传统医学基于经验,发现某些自然界物质可以缓解疾病症状,却是十分有益的遗产 ,应该被现代医学拿来所用。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图源于网络


现代医学也一直在努力研究、挖掘传统医学宝库,致力于找到真正有效的药物,弄清楚到底是哪些成分有效,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是什么。


可惜的是,现代的医学研究也是有高度主观性的。


很多真正有效的药物,因为其知名度不高,获得较为困难,能够起效的疾病也不常见,所以较少为人问津。而像板蓝根这样“吃不死人”的药物,却经常被人翻来覆去的“研究”,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当然也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考察一种药物究竟有没有效果,需要进行 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 两个阶段的研究。其中体外实验是非常初级的一种实验,它的研究结果仅仅具备启发性作用。


▲图源于网络


所谓体外实验, 就是在人体之外用复方板蓝根对细胞、感染病毒的老鼠进行试验。


比如,在几个月前,曾经有研究机构对双黄连开展过抗新冠病毒的体外实验,“证明”这种药物似乎对抑制新冠病毒有效果。


根据当时披露的信息,我们得知,他们的实验是这样做的:分别取两个细胞培养皿,内容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细胞。往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双黄连稀释液,如果发现病毒死了就可以得出结论,双黄连“抗病毒”。


任何有一丁点生物或者化学基础常识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个实验至少存在两个致命缺陷。


▲这条消息引发民众抢购双黄连的风潮 图源于网络


一是两个培养皿都加入了双黄连,却没有不加双黄连的对照组;二是仅仅往培养皿加双黄连,却不控制其他可能导致病毒死亡的变量。 严格来说,这种实验是完全无效的,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又有人对板蓝根进行了“体外实验”,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次实验的具体过程和相关报告,但从几个月前的双黄连实验,大概就能看出几分端倪。


况且即使有对照组,有控制其他变量,这种体外实验也仅仅具有启发意义。要判断药物是否有效,需要先进行体外实验,再进行临床试验,还要分三期进行。


根据经验,绝大多数物质的临床试验和体外实验结果都相反,否则药物的专利也就不会那么值钱了。



04


科学还是利益



自从宣称“复方板蓝根颗粒对新冠病毒有效”之后,南方某生产板蓝根的药厂股价飙升,10月16日该企业在港股报收21.55元,升逾12%,盘中高见21.85元,成交额1.05亿元;A股涨停, 市值增加100亿。


▲股价大涨 图源于网络


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个体外实验,完全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只不过,就在这个体外实验结果出炉之后,这些企业就急不可耐地要把板蓝根的生产大规模产业化,号称要“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这不仅让人想起几个月前,一种叫做连花清瘟的中成药被广泛用于当时大量病人的治疗中,生产连花清瘟的企业甚至直接向疫区“捐赠”。


连花清瘟也被列入了各级医疗卫生部门推荐的治疗药物推荐方案中。连花清瘟的成分有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一般被用来治疗感冒。


▲连花清瘟颗粒说明书 图源于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 感冒也没有特效药,所有的药都仅仅用来缓解症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