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增,春节也为越来越多外国人所熟悉。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染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春节期间,本报记者在不同国家采访当地居民,请他们谈谈自己眼中的中国春节。
当地时间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下午,位于巴黎的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简称吉美博物馆)里,两只“狮子”伴着锣鼓声舞动起来,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眨巴眼睛,现场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将博物馆持续两天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推向高潮。
▲1月29日,法国民众在吉美博物馆观看舞狮表演。
“太好玩了,中国年就像是嘉年华!”6岁的法国男孩路易骑在爸爸脖子上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舞狮表演。他的妈妈娜塔莎两年前偶然在吉美博物馆里碰上中国春节活动,觉得“家庭团聚、喜气洋洋的节日概念很有意思,此后每年都带孩子来感受”。最受孩子欢迎的项目无疑是舞狮舞龙表演,“表演里也掺杂了杂技技巧,非常精彩,是很有特色的中国民俗”。
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吉美博物馆在大年初一、初二举办迎鸡年特别活动,组织电影放映、朗读会、剪纸表演、春节习俗讲座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法国民众参与。
在春节习俗的讲座上,埃弗利娜和克洛德一边认真听着“年货”、“灶君”、“庙会”的介绍,一边记着笔记。她们并非从事与中文或中国相关工作。克洛德说:“我们来这里只是纯粹出于文化好奇,觉得这些习俗非常有趣。”对于埃弗利娜来说,“中国农历新年和西方圣诞节有相近的地方,都是全家团圆,但是我觉得中国春节的象征意义更强烈,很多习俗背后都有团圆、祈福的文化内涵,不同颜色的象征意义也十分有趣”。
随着中国“年味”渐浓,“中国热”的说法时常见诸报端,但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告诉本报记者,法国人对中国春节的兴趣虽与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有关,但并不是一时的热度。他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讲中文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法国朋友们就会主动问我中国新年是哪一天有哪些活动,他们想去参观。法国人对中国春节、其他民俗的好奇心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他希望中国在日益国际化的同时保留并发展其民俗和文化特色,“特色和个性是最吸引人之处”。
年近50岁的韩国媒体人金敬东曾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他的夫人来自中国吉林,所以他对中国春节非常了解,对韩国与中国春节的异同也深有体会。
金敬东说,2000年左右,韩国人听到“Chun Jie”(春节)一词时,大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随着文化交流和贸易互动越来越多,如今韩国人对“春节”一词已不感到陌生。
他说,在中韩两国传统文化中,春节都是最重要的节日。韩国和中国的春节都是阴历1月1日,韩国的春节以前称为“旧正”。两国春节有很多相似风俗,比如举家团圆、走亲戚以及发红包等,但是又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在韩国,一般孩子们给大人拜年时会得到压岁钱。而在中国,孩子们好像不用行拜年礼就可以从大人那里拿到红包。
▲韩国的春节为农历一月初一。韩国称春节为“旧正”,与称新年为“新正”相对应,就是旧历年的意思。
在中国,春节期间人们会休上一周到三周的假。金敬东觉得,这是因为中国很大,好多人回一趟老家需要一到两天赶路,因此需要相对比较充足的假期。他说,在中国,如果不是春节相聚,一年中就很少有机会碰面,所以再远、再忙、再累,中国人春节一定要赶到老家和父母亲戚过节。
金敬东介绍说,韩国的春节正式假期一共3天,但有时候加上周末,有的企业会让员工休息9天,也算是“黄金假期”。韩国人在年初一早上一定要吃一碗年糕汤,代表又长一岁。
韩国的家庭大多在正月初一早上进行祭祀,以表达对先祖的怀念,祭祀结束后就会去拜访亲戚们。在亲戚家一般是简单送礼物、吃碗年糕汤、喝杯茶、吃些水果和糕点就离开了。在韩国的一些地方还可以看到穿着韩服过春节的人们,但城市中穿韩服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金敬东注意到,中国人现在过春节有了不少变化。以前中国人吃年夜饭大都在家里自己做,现在不少人一家聚在饭店里过除夕。由于环境和安全问题,如今在大城市里放烟花爆竹的少了。利用春节长假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到海外旅游的人也多了。随着网络的发达,春节期间利用微信群送节日祝福的多了。
“包饺子是必须的,而且馅料要严格按照我中国干妈的配方来,一点儿都不能走样”,谈到春节,澳大利亚人安德烈娅·迈尔斯(中文名麦舒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放鞭炮、剪窗花、贴春联,大年三十守夜,连什么日子回谁家拜年都“门儿清”。
她说:“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在中国过春节时在雪中看烟花。那年天气冷得要命,雪花徐徐飘落,但置身人山人海,那种浓浓的年味儿和人情味儿让人感觉特别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
麦舒岚的中国情缘始于15年前。那年23岁的麦舒岚决定出国看世界,“那时我想,这可能是我毕生唯一的出国旅行,一定要挑个有意思的国家,我于是去了中国,它幅员辽阔,地理和人文丰富多元令人神往”。作为一名背包客,她一路西行到了乌鲁木齐,一发不可收深深爱上这个国家。
后来,悉尼大学神经科学本科毕业的麦舒岚申请了悉尼科技大学的中国文化研究生课程,并作为交换生在云南和台北留学。
回忆起第一次在云南过春节,麦舒岚泪盈于睫:“大年三十在寄宿的干妈家里和那么多人一起热热闹闹包饺子,那一刻他们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外国人,而是家里人。”
先后拿下两个中国相关研究生学位后,麦舒岚在2013年作为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之一发起了“中澳千禧计划”,集结中澳两国35岁以下青年人在线上线下共同展开多领域的项目创新。
“成为连接中澳的桥梁是我的梦想,受到包饺子的启发,我想到了‘捏合’中澳两国年轻人来一起共同创新。如今我每天都在做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麦舒岚说。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染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