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整个社会都欠缺思想引领,或者说因为很多历史原因,文化出现断层,思想正处于碰撞、融合、沉淀、酝酿中。
现在的知识分子大多都是拾人牙慧,很少能上升到思想的层次。
社会变化太快、冲击太大,普遍浮躁,大多所谓知识分子都被名利裹挟,逻辑训练和思维的缜密度都不够。
像《奇葩说》这样的节目立足点是很好的,关注很普通、身边的、但很鲜活的社会问题,但你会发现,《奇葩说》并不是逻辑辩论,而是用技巧和话术进行情景化、情绪化的引导,因为观众(也是节目的命脉)欠缺思辨能力,很容易相信,也很容易不信。
我们提倡多元化,这本身没错,但大众很善变,一个人的观点可以一直跳跃,一会儿信这个,一会儿信那个,这典型就是没有信仰和成体系的价值观,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
这是个来去匆匆、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宝贵的战略资源时间和注意力被各方力量想方设法的攫取,连一本稍微厚点的书都读不下去,即便是有深邃的思想也缺乏受众。
我特别希望中国能出现一位像阳明先生或教员一样的思想家,能够主导一个深入人心的信仰,可能是政治家,也可能是意见领袖,散发思想的光辉,引领一代又一代渴望智慧的年轻人。
当今的教育体系比较重视结果,我们文化也一向趋向于务实,再加上近现代以来,我们屈辱太久,现在还处于发展中,还需要共克时艰,整个社会、整个人民都是如狼似虎、欲望放大的状态。
竞争的强压下,这就难免急功近利,少于思辨。
以前模仿的时候可以高效追赶,下一步要重铸思想和文化形态,这就需要信仰和思辨。
我现在一心修行,“修行”很重要的是自己感悟生命的意义,伴随着时间,不断地反省、检讨、迭代、精进的过程。
可一说到修行,我向别人介绍,最常开始的言语就是修行的好处,有什么结果,修行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最关键的得到什么,以功利始,当然就从根本上偏离了修行的正道。
可不说功利,大众也听不懂在说什么,也不会有什么兴趣。
方便法门or恪守正道,这是个问题。
现世里我们不得不精明,精打细算,得到各种利益,这样的生命形态没有修行人那种悲悯的大愿,当然也不会有肩弘任矩的那份痛苦,地藏王正是悲悯地狱众生,才发下宏愿。
我们世人有清晰的目的,就是功利,这就使修行无法释放,本来修行就是“超脱”,功利反而背负了更沉重的东西。
疫情以来以来,两年多我亲见、也经历了危机、彷徨、困惑、沮丧,甚至痛不可抑,各式人等希望能够得到某种解答或者放下,世间越沉重,寻求精神慰藉的人越多,我感同身受,就不知不觉的劝人修行,并会讲一些修行法门。
可是,在修行过程中,面对的远不仅是悲苦的情绪,更是内在精神的震动、冲击甚至颠覆。
这是大变革时期很多人迷茫、找不到方向的主要原因。
我们需要诚实的面对自我,剖析自我,攻伐自我,让肉身一点点的革新、重塑。
可众人压力如此之大,只怕是要趋向于祈求且急切的知道会得到什么回报。
这就是思想的困境,深邃的没有受众,名利驱动大众偏向于急功近利,这就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
生存是现实问题,压力之下会演化出什么样的思潮?
民族又会走向什么方向?
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选择投票。
432/1095天(2022-8-22)
饮食:早:鸡蛋蔬菜牛奶;午:蔬菜海鲜;晚:蔬菜醪糟
锻炼:瑜伽45分钟,冥想站桩30分,八段锦15分
睡眠:
12
.00-7.15(2小时37分深睡)
体重:141.2
读书:《托洛茨基自传》
《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