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银旅行的活动,本人亲自讲解,欢迎报名参加!
一把联营火,烧透了长江两岸;
一面杏黄旗,聚一百零八好汉;
一杆金箍棒,打遍了天上地下;
一座大观园,演绎着离合悲欢;
一支如椽笔,写尽了
人间恩怨…
华夏文化数千年传承,浩瀚如沧海,璀璨如繁星,四大名著的光芒格外夺目。数百年来,无数人因四大名著而充实头脑、提升品味、开阔格局、丰富情感。然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四本不朽著作之间居然还有很奇妙的内在联系,那就是游龙华夏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它是古代历史上最宏大的超级工程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塑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繁华的超级经济带;哺育江南文化名城,文化之花因此而遍地盛开。
它自诞生之日起,往来的商贾百姓、才子佳人、文人骚客、王公贵胄们都在运河边演绎自己的命运、编织属于自己的传奇。它穿越四大名著,把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们从头脑滋润到心间。
文脉在苏州
《民银弹词 四大名著 苏州》
姑苏才子赛九州,
耐庵贯中齐聚首。
虎丘塔影如椽笔,
圣叹书评自风流。
大运河给苏州古城注入新的活力。苏州一直是江南明星,人文荟萃之地。江南才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民族文学权威点评人金圣叹生于苏州。
元末农民大起义,三巨头之一的张士诚定都苏州,罗贯中和施耐庵都是其幕僚。张士诚失败后,施耐庵和罗贯中分别写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千古绝唱《红楼梦》中的潇湘妃子林黛玉是苏州人。
可以说苏州是江南文脉之地,也是民银旅行独具匠心打造的四大名著之旅的起点。
淮安 随吴承恩西游
《民银弹词 四大名著 淮安》
淮阴市井振箜篌,
清江浦边话西游。
运河穿梭千年事,
兼胜南北是楚州。
淮安自古为河运焦点,为淮河、黄河故道、大运河交集地,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明清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淮安一处,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在淮安驻留。
淮安吴承恩自小聪明,希望读书、做官、报国,奈何屡试不中,比范进还不如。但吴承恩硬生生把范进的生涯过成李白,满腔热血化为一部《西游记》。
没后台的妖精被打死,有后台的妖精被招安,是那个时代的现实。
绝不妥协的孙行者就是深埋在吴承恩心底的念头。
夜色来临,灯火阑珊,浆声影里的声音仿佛来自于吴承恩的思绪。
施耐庵的水浒在兴化
《民银弹词 四大名著 兴化》
菜花荡里一叶舟,
垛田阵中可无忧。
水浒豪情渔家傲,
梁山原在乌巾口。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的英雄充满悲情,但施耐庵生活的环境却是美如画。
兴化河流密布,自古无舟不行,大小河流一万多条。
水泊梁山名义上说山东,实际描述的是江淮之间汊港纵横的地形。
想真正的了解水浒背景,要去兴化。施耐庵在离垛田不远的施家桥写出《水浒传》。
垛田水网和芦苇荡迷宫便是梁山好汉和官军捉迷藏之所,到了春天会开满人间至美的油菜花。
南京 罗贯中的江东 曹雪芹的梦
《民银弹词 四大名著 南京 其一》
英雄百战觅封侯,
石头城下水悠悠。
三国往事说不尽,
生子当如孙仲谋。
《民银弹词 四大名著 南京 其二》
玄武湖畔道闲愁,
织造署里忆红楼。
曹家公子多情思,
赚得人间涕泗流。
南京历史悠久,但孙权在此定都是南京从江南脱颖而出的关键。
中国大历史前后两段,唐朝之前为东西横向走向,以西安—洛阳为轴线;唐朝之后为南北纵向走向,以北京—南京为轴线。其转折点之一就在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盘踞南京的朱元璋战胜割据苏州的张士诚,使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军师之路走到尽头,两人从此归隐著书。
在江宁织造署里,童年曹雪芹过着如同贾宝玉一般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却不曾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抄家变故,使他走上了颠沛流离的人生。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运河孕育了淮扬菜,淮扬菜也成为运河文化中最诱人的部分。
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苏轼、杨万里、欧阳修……这些如雷贯耳的文豪们,曾经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游览并品尝美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更是曾经长期生活在这里,就着蟹黄汤包和红烧狮子头的滋味,写不朽的四大名著。
《红楼梦》里描绘的那些诱人美食,基本都是淮扬菜品。更有无数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商贾百姓来来往往,留下了与淮扬菜有关的动人传说。
可以说每一道淮扬菜的背后,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淮扬菜,不仅是珍馐佳肴,更是远远超出了美食的范畴。它是舌尖上的诗、是有滋味的画,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历史的精华。
醒品淮扬走江南,
醉游运河看名著,
乾坤浩瀚神思飞,
生命本真在旅途。
文献研究员 历史游学者
读城者,走遍了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
评书者,点评四大名著品察人物地理;
分享者,从事历史深度游学解说九年。
认为文物比文献更诚实,而文字比文物更真诚。
爱好研究古典小说、古诗文和古建筑。以《水浒传》为视窗,解析中国千年庙堂江湖。
作家,
金融贸易史研究者,
运河史专家,
美食评论家,淮安人。
著有《舌尖上的运河》
《一带一路与唐僧取经传奇 》
作家,酒文化研究者,
擅长用立体史观解读平面世界的
历史文化与时事格局。
著有《红楼多少事,一梦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