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引发医疗行业变革,各地多家医院引入DeepSeek,并通过本地化部署将其应用于临床、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多个场景。与此同时,湖南省医保局近日印发通知,其中明确规定:
“严禁接收
人工智能等
自动生成处方”
,引发网络热议。
有网友表示,禁止由人工智能开处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医生需要对患者负责,如果把处方权交给AI,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也有人认为,AI可以辅助医生做出判断,让医生的精力更加集中,与其禁止,不如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AI开好处方。
当AI大模型走入各行各业,它在医疗领域的角色该如何定位?
严禁接收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近日,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规定——
-
对于互联网医院流转的电子处方,需重点验证开具处方的医师是否为湖南省认证的医保医师,且处方必须通过省级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流转;
-
医生开具处方应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问诊;
-
湖南省胸科医院副院长何青表示,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对“依法执业”更严谨的考量。
处方必须是具有资质的医生才能开具。AI只能做辅助诊断,最终作出决策和判断的还是医生
。
记者注意到,《通知》还明确,药师在接收处方时,需严格履行“双审核”职责:
医疗机构药师完成首次审方后,药店药师需二次核查处方的真实性、适宜性及规范性,确保用药安全。
辅助医生诊断
在浙江省中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吴迪炯给记者演示了接入DeepSeek后的智慧医疗AI助手辅助医生诊断病例的过程——
医生只要将患者的病历信息输入,平台就会迅速生成一份详尽的病例分析,并给出后续的治疗方案。
这期间,医生可以随时进行人机交互更新或补充病历信息,
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了近一倍。
多位医生表示,
AI助手
虽然不能替代医生决策,但在检索信息和临床诊疗思路上表现出色。
作为目前仅面向医生开放的系统,
AI助手
主要用于病例辅助分析和病历文书生成。
这一智慧医疗AI助手还能够融会贯通各个科室的知识信息,给出更全面的诊疗方案,甚至有时能替代MDT
(多学科联合会诊)
。
据了解,浙江省中医院于近日接入DeepSeek并上线智慧医疗AI助手后,已在儿科、妇科、血液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的医疗场景进行试用。
△浙江省中医院智慧医疗AI助手样例
浙江省中医院信息科主任王伟表示,近期医院计划将智慧医疗AI助手全面推广至其他院区,并让其在病历内涵质控、AI语音查房、日间手术生成、病历文书数据提取等多个关键场景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湖南省胸科医院利用DeepSeek开发的“医学科研小助手”智能体上线,首次应用便为胸外科无管化手术的临床路径优化提供了精准建议。
DeepSeek给出的“处方”是否可信?
DeepSeek在医疗领域获得越发广泛的应用,
“当DeepSeek给出了和主任医师一样的诊断,以后是否还有必要去医院?”
近期,这样的疑问也出现在了医患对话中。
现在有很多患者拿着DeepSeek看医生,“DeepSeek告诉我是什么诊断、我得用什么药,医生你给我开药吧”。
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成伟表示,这成为了现在的“医患新生态”,
但
DeepSeek的
诊断结果并不准确,
只能作为
诊断
的
参考,
甚至可能出现一些“AI幻觉”
,
最终的诊断还是要靠医生。
基于大模型出具的所谓“处方”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
同样是使用DeepSeek,医生和患者看到的“处方”是否一样?
成伟从技术层面给出了解答,AI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赖于大量的高质量训练数据、算法的优化程度以及临床验证,
在处理复杂病例、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诊断等方面仍有局限性。
在全面性方面,人工智能给出的建议超过人类,但
人工智能还需要进行专病训练
。训练最大的难点在于,需要保证前期训练的内容是正确的,且需要专业人士操作,这个
过程非常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