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拇指阅读
有趣、有态度、有温度地解读流行文化。让小众成为流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拇指阅读

《走出非洲》:想换一种活法?去非洲过自由的一生!

拇指阅读  · 公众号  ·  · 2023-06-29 14: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你好吗?我们今天来讲一本书——《走出非洲》。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我们每个人人生中至少有过一次冲动,想要去非洲,你有吗?

我女儿生命中看的第一部电影是《狮子王》,那个小狮子辛巴刚出生被高高地举起来,它面对着阳光, “这里是荣耀之国,有成群的斑马、长颈鹿、角马、狮子” ,我就看见女儿的那个眼睛瞳孔瞬间放大,她就记住这里是神秘之地,这里是想象之国,它的名字叫非洲。

因为这样,我曾经报名参加了一个科考团去肯尼亚,但是非常遗憾,没有能够实现, 可是我知道非洲就在那里,不管我去或不去,它都像是精神领域里的万有引力,深深吸引着我。 这个词,“精神领域里的万有引力”就是《走出非洲》这本书里的原话,多准确。

所以这本书,所有人都应该读一遍,它会扩大你对世界的想象。

先说说这本书的作者,她叫卡伦·布里克森,丹麦女作家,我们叫她布里克森,《走出非洲》为她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所以她两次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这部小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走出非洲》,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七项大奖,电影非常好,它就演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富家女凯伦,决定跟一个叫布里克森的男人结婚。她为什么要嫁给这个男人呢?一开始凯伦的出发点很庸俗,因为布里克森可以买一个男爵的封号,她有钱,而那个男人有名,所以她嫁给这个男人,就可以成为男爵夫人,贴了一个闪亮亮的标签。

就这样,凯伦离开了丹麦,远嫁东非肯尼亚,但是男爵夫人的称号,并没有给凯伦带来美满的婚姻生活,那么女性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大家先想一下,我们讲完这本书后,再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讲小说原著之前,我们必须先认识一下它的作者——布里克森,因为《走出非洲》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我刚才讲的那个故事,就在她的真实人生中发生过。

这本书取材于布里克森1914年到1931年期间在非洲肯尼亚的生活,她在那里经营咖啡农场,有过很多真实的体验。 那布里克森出生于丹麦一个贵族家庭,她是1885年4月17号出生。10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作家,选择了一个很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是悬梁自尽。

布里克森一下子就陷入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跟随母亲寄人篱下,到处流浪。到1914年,布里克森29岁,为了男爵夫人的名头,她和自己的远房表兄瑞典男爵布里克森结婚,并跟随他来到了肯尼亚,经营一个咖啡农场。

到了肯尼亚之后,布里克森才知道,在这个茫茫高原,不会有多少人在意你头上的光环,没有人知道你是谁。而她的丈夫是个纨绔子弟,非常风流,他对经营农场丝毫不感兴趣,爱打猎,爱调情,呼朋引伴,出门狩猎,往往几个月都不回家。而且他认为,你不就是想要跟我结婚吗?现在你如愿以偿了,我的责任已经尽到了,接下来你为什么要管我?

所以这导致年轻的布里克森无可奈何,毕竟她的婚姻就是一桩交易,她能用金钱换来的只是男爵夫人的头衔,和爱无关。

那么七年后,这段不愉快的婚姻就结束了,而丈夫给布里克森留下了什么呢?除了用她的陪嫁买下来的农场,还有一种非常让人不愉快的病,就是梅毒,这造成了布里克森一生都无法生育。

离婚后,布里克森决定留在肯尼亚继续经营农场,她和仆人们一起在土地劳动,和当地的土著人一起生活种植咖啡,应该说就是 这段时光让她重新认识了大自然,她遇见了森林、动物和那些真诚的人。 她对土著人由歧视、不屑、不理解,到融入这些人中,帮他们办学校,帮他们看医生,布里克森开始渐渐爱上非洲这片广袤神秘的土地,而接下来,她也在这里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人。

这个人非常重要,叫丹尼斯·芬奇·哈顿,我们叫他丹尼斯。这是一个牛津大学毕业的英国贵族,被人称为英俊得令人难以置信,他是20世纪非洲狩猎和飞行探险的先驱,就是这位丹尼斯,他的生活方式,对海明威等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也是一个偶像级的人。

那在1918年的春天,在内罗毕,布里克森和丹尼斯相恋了,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十三年,一起坐着飞机,俯视肯尼亚的悠远起伏与辽阔,一起仰望非洲湛蓝、万里无云的天空,一起在幽暗的灯火下,在火炉边喝着红酒,讲述那些琐碎神秘的故事,听着那些只属于他们的音乐旋律,随着歌谣起舞,好浪漫对吧。

可是1931年,丹尼斯在一次飞机失事中意外罹难,永失我爱。而祸不单行,布里克森的农场也面临破产,破产后的布里克森失去了一切,她结束了在非洲的生活,返回故乡丹麦。 在离开非洲的时候,布里克森已经一无所有了,她把自己十七年的经历写成了这本小说——《走出非洲》。

但是她本人呢?那是注定永远走不出非洲,此生她都走不出这片她付出了青春、爱恨和峥嵘岁月的土地。一直到晚年,布里克森都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黄昏的时候,她要自己登上高楼,然后凭栏眺望丹尼斯长眠的非洲的方向,她会低声默默的祈祷。布里克森的生命结束于七十七岁,死亡证书上写着“消瘦”,就印证她晚年说过一句话,说: “当我的肉体变得轻如鸿毛时,命运可以把我当作最轻微的东西抛弃掉。”

你可能会被这个真实的故事深深地触动,它就像纪录片一样,把一个人的一生描述出来。那只有了解这些细节,你才会知道《走出非洲》这本小说,它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这恰恰是布里克森特别了不起的地方。

刚刚进入非洲的时候,布里克森是一个带着成箱的象牙、瓷器和丝绸的欧洲富家女,但是在这里度过了十七年,她经历了疾病的摧残,婚姻的失败,爱人的去世,甚至连自己付出无数心血经营的农场会在一场意外的大火中毁于一旦。 她失去了一个人所能够失去的一切,可是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惊讶,因为布里克森不是在写失去,她真是太厉害了,那她一直在写什么呢?收获。

对,就在不断失去的过程中,收获同时发生。认真阅读整部小说,你会看到为了农场,布里克森挨过天旱,扛住蝗灾,她拿着鞭子对抗野兽,她在广阔的大地上找到了新的生命连接。

就在非洲,每一次日出日落,每一缕清风细雨,每一个动物的脚印,都印证着这个女子和这块土地之间生死相许的爱,这个真是非常动人。

故事的最后,布里克森的生命已经变得完全不同,我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真是哭过好几次,但每哭一次,都觉得自己被治愈了。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像布里克森那么勇敢和真诚,所以我要把这本书分享给你。

读完整部小说,你会看到一个原本以婚姻为交易,来换取贵族头衔的虚荣女子,是怎么样一步一步从收获男人走向收获世界的。

想要了解更多细节,就快来扫码订阅《李蕾讲经典》(原《李蕾慢读》)。


扫描上方二维码

只要9.9元

就可以获得21天阅读体验


▼ 设置星标不迷路▼




最近公众号改版, 不设置星标就会错过每天的推送

所以 拜托大家把「拇指阅读」设为星标 🌟 每次看完文章在文尾处 点亮【在看】 ,这样才不会错过拇指君鸭 ~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李蕾讲经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