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聚焦新经济、新科技、新消费,专注投资人和创业者的深度报道。我们尊重每一个有深度的创投认知,挖掘每一个有价值的商业变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潘石屹的“阳谋”,他比许家印“聪明”到哪了?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 2023-10-12 10:20

正文

恒大复牌,潘石屹的 “阳谋”。


来源 | 侃见财经
出品 | 资人说 (touzirenshuo)


许家印的故事已经到了结尾, 并且没有续集。

这似乎是一个可以预料的结局。

对于恒大系而言,过往过快的扩张,似乎并没有给自己设定一条“安全线”。

比起同样“高周转”的碧桂园,恒大的步子迈的更大,摔的跟头也越狠。

相比之下,碧桂园手上的牌还有很多,也安全很多。

目前,恒大系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中国恒大、恒大汽车、恒大物业均已经暂停交易。

对于复牌不久的三家企业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好在此次停牌时间并不算长。

10月2日晚间,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公告称,公司已向联交所申请于10月3日上午9:00时起恢复买卖。

但是这一切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未来恒大系的核心就是“保交楼”,且这是恒大系存在最重要的价值。


有人曾经说过, 一家企业的性格就是企业创始人的性格。

在地产行业,许家印算是一个极端。

他大开大合,赌性十足,涉足行业广泛,但最终很多涉足的行业都成了累赘。

“大”成了许家印致命的问题。

相比于许家印,孙宏斌尽管也比较激进, 但是融创的核心资产大多位于一二线城市。

且融创出现债务违约之前,自己就自掏腰包努力的挽救企业。

如今融创债务重组基本已经完成,企业也算上岸了。

相比于许家印、孙宏斌等激进的作风,SOHO中国的创始人潘石屹算是另外一个极端。

他谨小慎微的性格,永远将风险放在第一位的做法,让他“笑”到了最后。

的确,在企业的扩张阶段,谨小慎微的性格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但是在退潮阶段,负债率较低的企业却能大概率穿越寒冬。

如果用后视镜视角来看,潘石屹的确没能在高速发展阶段让SOHO中国再上一个台阶。

但是SOHO中国这些年平稳的收租也让潘石屹免去了很多“烦恼”。

01

谨小慎微的潘石屹


熟悉潘石屹的人都知道,谨慎一直都是他的标签。

1992年,“万通六君子”冯仑、王功权、潘石屹等人在海南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后来,潘石屹也曾多次回忆称,自己凭着五斤桔子和一条三五烟,打开了海口规划局的大门。

查阅资料他发现,当时海口人均住房面积已经到了50多平,所以潘石屹等人觉得当时泡沫较大,决定退出海南市场。

北上回到了北京,并且创立了北京万通,万通走向正轨之后,潘石屹就提出了分家。

为了避免尴尬,他以书面形式将自己的决定告知了其他五位。

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创办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SOHO中国的前身)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SOHO中国确定了“为人群提供创新生活空间以及时尚生活方式”的公司愿景。

不仅如此,北京上海核心地区建CBD就成了SOHO中国的方向。

为了项目更好的出售,潘石屹与张欣采用了与国际知名的建筑大师合作然后结合本土客户需求的方式,将SOHO中国的每一个项目都变成了地标项目。

当然,为了更好的宣传自己的项目,潘石屹也曾数次往返于北京与山西,尽量的说服煤老板买他们的房子。

2007年,潘石屹与张欣迎来了最高光的时刻。

在张欣的运作下,SOHO中国成功在香港上市,融资19亿美元,创造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IPO项目。

当时,潘石屹也曾豪气的立下了目标,要超越万科。

但在地产的大时代下,潘石屹发现高周转的模式会产生较高的负债,再加上2013年,潘石屹卷进了一场风波,从那之后他的想法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SOHO中国也是以2013年为一个时间节点,开始由积极的扩张转向被动的防守。

当然,从现在的视角来看,潘石屹的做法虽然保守,但是绝对的安全。

尽管,SOHO中国错过了地产市场最好的时候。

02

口碑“崩塌“与加速退出


宣布转型之后,SOHO中国几乎不再扩张,而是选择不断出售物业,加大了分红。

有统计显示,自2013年开始,潘石屹通过出售项目回笼的资金就达到了300亿,而且这部分资金大部分以分红的形式,进了潘石屹夫妇的口袋。

不仅如此,潘石屹本人则更加的“放飞自我”。

从木工到摄影再到编程最后到下厨,几乎什么好玩就玩什么。

而对于上市公司,他似乎也越来越不上心了。

潘石屹曾经说过,钱我是赚够了,以赚钱为目的的事情,已经不再是我唯一的目的。

作为上市公司董事长我可能说这个话不太合适,但这是我心里真实的想法。

但真正让潘石屹口碑“崩塌”就是给哈佛的两笔捐款,以及后来其子的错误言论。

2020年潘石屹萌生了退意,并且想整体出售掉SOHO中国。

但是没能如愿,最终这笔交易还是以失败告终。

2022年9月,潘石屹、张欣夫妇双双辞职。

辞职原因,其表示要“专注于支持艺术和慈善事业”。

当然,潘石屹的退出有迹可循。

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就能从SOHO中国的发展中窥探到潘石屹心态的变化。

而舆论的导向也加速了潘石屹的“退出”。

潘石屹退出SOHO中国之后,该公司的状况显然也越来越差了。

此前,SOHO中国曾在业绩中报中表示,集团可能出现交叉违约。

原因是旗下的子公司北京望京搜候房地产有限公司未支付19.86亿元的土地增值税和相关滞纳金。

对于如何支付这部分资金,该公司给出的方案是,继续处置若干物业。

目前,虽然张欣以及潘石屹仍然是SOHO中国最大的股东,但是其管理的意愿越来越低了。

当然相比于许家印,潘石屹的口碑尽管不算太好, 但是资产状况良好,公司状况也比较安全、负债率相对较低。

面对曾经不要让潘石屹跑了的舆论,潘石屹也曾不止一次的回应称:

我的国籍是中国,我的祖籍在甘肃,我能跑到哪里去呢?

从当下的角度来看,退出是潘石屹的“阳谋”,这个动作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久。

下一个十年,潘石屹或将“隐”去自己,也将隐去自己在行业中的影响。

对于他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   END   ·



近 期 活 动


------------------------------------ ----

------------------------------------ ----


阅 读 推 荐


· 从8位大佬在乌镇互联网大会的演讲中,我看到了这个趋势

· 沃衍资本魏斌:制造业投资大有可为,选对方向才是关键

· 雷军小目标:做世界TOP5,每年至少1000万辆

· 沈南鹏:15年投了上千创业者,我发现这样的CEO能成事

· 张一鸣:为什么我不赞同控制人力成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