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街派 生活报  ·  王宝强,突发! ·  昨天  
人民日报  ·  交警深夜“买菜”?网友点赞! ·  5 天前  
人民日报  ·  金鸡奖,名单揭晓!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听说,国家要出台措施鼓励大家生二孩?|“静”观其变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13 21:25

正文







生不生二孩



生不生二孩,这问题,你不能去医院产房里问,人家正疼得死去活来,处于一生中生育意愿最弱的一天;也不能在孩子一岁前问,当妈的每天带娃带得心力交瘁,恨不能把娃塞回肚子里。


都说妈妈们“记吃不记打”,孩子大一点,生孩子的疼痛成为过眼云烟,二孩们也该来了。从2016年年初“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全国政协委员、唐山人民医院院长胡万宁说,医院最先感受到了这股“冲击波”。


全国政协委员、唐山人民医院院长胡万宁:头几年肯定是一个高峰期,原来的积累量得有一个释放,爆发期大概持续3到5年,不会太长。第一轮的压力在医院,第二轮的压力在幼儿园,第三轮的压力就到学校了。我们自己的员工大概现在休产假的就有100多人,明显感觉到二胎的压力来了。


生完马里奥,我感觉自己已经完成了人类繁衍的使命,逢年过节再也不用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关切了。但人算不如天算,今年过年,大家纷纷问“啥时候要老二”,我说过我要老二吗?



大家都在生



不过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来看,的确是“大家都在生”, 2016年,全国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数量为1846万,达到2000年以来我国的最大出生规模。根据测算,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是9000万,其中身体条件允许并且愿意生育的只有28%。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说,影响大家生娃热情的因素,除了年龄、健康,更重要的是职业、养育和经济上的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影响生育意愿最重要的是家庭的情况,有没有稳定的收入、稳定的住房,因为生孩子首先是家庭的计划。排第二位的是托幼、医疗,更多的是一个群体的影响。对一个家庭来讲,包括规划生一个孩子多久生育第二个,这与女性的职业是有关系的,谁来养,谁来带这个孩子。看病、入园在放开二孩之前,在大城市本来就难。二孩放开之后肯定是会更难,但不是因为放开二孩开始突然难的。


国家鼓励生育二孩,到底怎么个“鼓励”法?咱们一个一个来说。



国家怎样鼓励生二孩?


解决经济负担


首先,经济负担的问题怎么解决?当前,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的近一半。审视自己的工作,如果加工资的希望不是太大,那只能寄希望于少交税。个税政策改革中,有没有可能减轻二孩家庭的负担?财政部部长肖捷说,这个可以有。


财政部部长肖捷: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考虑制定另一项新的政策,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比如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这是要考虑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耽误工作怎么办?

生孩子耽误工作吗?全面二孩一年来,“我怀孕了”恐怕是各单位领导们最不想收到的喜讯。从怀孕起要求优待,到生完孩子休息短则四个月、长则七个月,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单位不能要求孕妇天天带球跑,只能自己多想办法。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孙建方呼吁,这事,不仅企业有责任,政府也有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孙建方:国家有没有可能出台相应的政策,对招收女性的企业减免税收?政策上给你支持?向国外学习学习,产假不一定都是妇女休,男性也在休三分之一的产假。如果要男性承担一部分的家庭劳动,会更多地解放妇女。是不是从更多的方面去考虑,给女性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我是静文,《“静”观其变》说二孩

今天的两会新知总结成三句话


第一句:二孩要鼓励,但生育前,经济能力、养育成本、职业规划,这些不能不考虑;

第二句:二孩家庭,个税能不能少交点?改革方案正在研究中;

第三句:鼓励女员工生二孩,更要鼓励企业招女员工。怎么鼓励?减税的主意不错。




做记者七年,做妈妈一年半。

七年时间,辗转长安街、三里河、团结湖。大国大变革,我有幸见证。

一年半里,新生命已咿呀学语、手舞足蹈。奶粉、疫苗、学区房……体会了无数小家庭的小烦恼。

是沈静文,《“静”观其变》

站在孩子的未来,看国家的点滴变化








央广记者:沈静文、车丽、杜希萌、美锐

微信编辑:胡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