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元体验课火了,如何变流量为“留量”
●
预制菜抢滩年夜饭胜算几何
●
跟风炫耀“烟花爆竹炸面粉”?监管得来清场子
●
期末用AI写评语?追求效率也要关注个体
●
公益性“慢火车”,铺筑民生“幸福路”
9.9元打高尔夫、9.9元学走T台秀、9.9元全过程体验京剧……
近来,在商场、俱乐部和工作室,一种9.9元的体验课火了。“9.9元”这个金额,微妙地把控了性价比的边界,精准地拿捏了消费者心理,被评为“羊毛课”。
这种体验课有些类似于传统餐饮行业的“免费试吃”,其实是商业营销策略的一种形式。
商家所推出的产品与服务质量如何,还得“不看广告看疗效”。广告宣传固然重要,但实际效果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和留住脚步。无论是低价体验还是免费试吃,
商家的目的在于,
将自身的服务品质充分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与参与兴趣,让“流量”变成“留量”。
要让消费者“花小钱办大事”的体验感拉满,从而获得对商品与服务的真正认可接受,
商家就必须做到诚信为本、质量至上,真正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到首位,把消费者的满意度作为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仅是把9.9元课程作为广告营销的手段,对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敷衍塞责,
应付了事,甚至设置消费陷阱损害消费权益,商家此举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9.9元体验课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一座很好的桥梁,
对此,商家要心存敬畏,恪守基本的商业道德与伦理。此外,消费者也要主动作为与反向制约,在避坑的同时发挥“用脚投票”的正面牵制效果。
让商家在课程内容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把消费“好评”作为追求目标。
(北京青年报)
年夜饭预订已进入高峰期。美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平台年夜饭线上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倍。年夜饭可能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有人选择在外面的餐厅吃,有人喜欢在家吃。而在家中想吃却不会做、嫌麻烦懒得做的需求,让预制菜有了亮相年夜饭的机会。
消费者不是一味抵触预制菜,当预制菜亮明身份,申请加入年夜饭时,掌握了选择权的消费者也挺愿意尝鲜。
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的前提下,预制菜有其独特优势:操作简便,让厨房小白也能瞬间变身星级大厨;菜品创新,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
预制菜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一消费趋势,纷纷推出各种创新菜品。
预制菜想要坐稳C位,并非没有挑战。
消费者对食材不够放心,担忧添加剂太多,这个问题一直制约着预制菜的发展。企业需以实际行动回应质疑。企业要深入探究消费者需求,以创新技术作为支撑,提升预制菜品质和可信度。
年夜饭的意义远不止餐桌上的菜品。
它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寄托。预制菜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这一点。
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加便捷、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只要心中有家,亲情环绕,这顿年夜饭就是圆满的。
(经济日报)
临近过年,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用烟花爆竹炸面粉,制造氛围感,拍成视频上传到平台炫耀。其中,部分帖子点赞已达上万。有网友分享了“二踢脚炸面粉”的拍摄教程,甚至还有部分未成年人在拍视频模仿。
众所周知,面粉本身是可燃的,在家做面食的时候尚且要注意远离灶台明火,
何况故意用烟花爆竹炸面粉,真是相当离谱。
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让人心有余悸。消防队员在5斤面粉堆里放了一个小型二踢脚爆竹,3秒后,爆竹爆炸,瞬间引燃周围面粉,粉尘爆炸产生的火焰呈蘑菇云状腾空而起近5米的高度。
帅是一种感觉,可“玩火”真的帅吗?
用烟花爆竹炸面粉,无疑是把无知当好玩,是拿生命安全开玩笑。
互联网上再“万能的网友”也不能无视规则,肆意跨越红线。
过年,安全感远比氛围感重要,追求氛围感的前提一定是保证安全。眼下,多地对燃放烟花爆竹实施有序开放,相关部门更要把好关。平台需不断强化管理,严密审核相关视频,
让博眼球博流量的人无利可图,让跟风炫耀的人迷途知返。
诸如用二踢脚炸面粉、炸窨井,故意在禁放区域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不但可能伤及自身,也给他人和社会安全造成威胁。希望广大网友自觉文明、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并擦亮眼睛,别盲目跟风参与危险行为。
看到好的东西乐于分享,看到明显有问题的“教程”,不如反手一个举报。
(正观新闻)
每年期末,给学生写评语都是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据媒体报道,今年老师群体中有一个新的潮流:用AI写评语。一搜索关键词,各种教程、软件都跳了出来。看来在关注这个方式的老师,并不在少数。
对广大老师而言,每年学期末,写评语确实是一件让人“头大”的事情。要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写得完全不一样。今年又要跟去年不一样,简直是太难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适当借用AI技术为老师“减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一些网友反对老师用AI写评语,或许针对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担心老师对待本职工作不够“用心”。
老师手写的评语远不止是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表现的简单总结,更承载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阅读老师的评语也是一段难以被替代的成长经历。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AI都无法完全体会人际交流中那些无法言喻的珍贵瞬间。
不过,也不必因此就把AI视作“洪水猛兽”。因为,
AI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如何使用,终归还是取决于“人”。
客观来说,一位老师要为太多同学写评语,难免会遇到“词穷”“卡壳”的尴尬局面。在一时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时候,用AI提供一些新思路、新语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
“赶大集去喽!”1月21日是腊月二十二,北方小年的前一天,早上8点03分,6419次列车在通州西站鸣笛启程,带着一股浓浓复古怀旧风,东风4D型内燃机车拉动3节绿皮车厢,载着许多兴致盎然的北京市民奔赴河北赶大集。
公益性“慢火车”,是以服务沿线居民出行、赶集、通勤等为主要目标的非营利性旅客列车。这种不计成本小账、兼顾“民生”大账的行为,体现着中国温度、传递着人间温情。其实,
这列开行65年的6419次“慢火车”,只是全国公益性“慢火车”的一道缩影。
可以说,每一列“慢火车”,都
体现了铁路以人为本、温情便民的深切关怀。
公益性“慢火车”,是乡村“致富车”。
国家以实际行动为“慢火车”沿线地区谋发展,沿线居民自然也会以真心回馈——售卖新鲜绿色无污染的蔬菜瓜果、货真价实的农特产品等。形成一种“销售东西越来越有保障-赶集人越来越多-村民钱包越来越鼓-销售东西越来越有保障”的良性循环。
公益性“慢火车”看似慢,但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一点也不慢。
目前,很多公益性“慢火车”已经完成升级改造,在列车内增加空调设备,乘客既可以冬燃煤取暖,又可以夏风扇纳凉。服务品质跃升同时,“慢火车”亦在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为地方经济与沿线居民增收注入新活力。
(正观新闻)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
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