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壳
果壳网(Guokr.com)是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宇宙解码  ·  1.74亿像素的月球照片能有多震撼? ·  9 小时前  
科普中国  ·  土壤盐渍化会带来哪些后果? ·  昨天  
科普中国  ·  华北春花在冬天开了?原因究竟是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果壳

当科学家、科幻作家、投资人聚在一起,他们会聊什么?

果壳  · 公众号  · 科学  · 2016-11-07 18:42

正文


11月3日,36氪主办了“科学足够你玩”主题活动,邀请科幻作家,科学家和投资人举办的一次“对于未来的探索会”。其活动目的是让科幻作家的想象力,科学家的知识和投资人的商业眼光产生碰撞,共同畅想人类科技的进步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本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为知识分子、果壳网科学人,合作赞助方为ofo共享单车、下厨房、企鹅吃喝指南。


在本次活动上,2016雨果奖得主、科幻作家郝景芳宣布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同时,有三场主题圆桌论坛在科学家、科幻作家和投资人之间展开。


1


高科技创投,投教授还是投学生?


(左一)鲁白、(左三)李剑威


第一场论坛,《知识分子》主编,前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鲁白教授和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共同探讨了科技创业的趋势以及投资人和创业者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科学家创业风口到了吗?是技术发展驱动的吗?

鲁白:现在看起来有越来越多的自身的科学家开始创业,其背后支持他们这种决定的应该是一个整体的大环境趋势。这个大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鼓励。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还是要靠技术进行驱动,传统的靠市场靠廉价劳动力来促进发展不是可持续的。因此国家会对高科技创业有大胆、大幅度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人才资源丰富。现在留学后选择归国的年轻人才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国内政策优惠以及国外学术就业环境相对变差,这些海归人才也为我们的高科技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3、中国投资界开始逐渐变得成熟。我们不再单纯热衷于追求短期效益,开始对高科技有兴趣,而资本的进入也是推动高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4、地方政府支持。北京、深圳、上海各地都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和资源辅助,比如孵化器,比如人才引进计划,它们也推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5、跨国公司的涌入。虽然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更多是为了赚钱,但也因此培养了很多年轻的、资深的产业界人士,并且带来了高科技创业所需要的严禁的态度和做法。这一系列的环境因素构成了今天中国的高科技创业生态环境。

有过技术驱动市场变革的先例吗?

李剑威:技术驱动市场的变革在美国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思科、谷歌都是将学术成绩产业化。近几年在中国也有这种苗头出现,比如高校一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教授明确了研究方向,手下的实验室的研发都朝一个方向走,而且在产业配套上做得比较好,做出了击中市场需求痛点的产品,也就是产学研用成功的进行了结合,一个成功的公司就出来了。这些科学家可能并不担任CEO,更多只是作为顾问或者董事长。我认为这套模式最近几年在中国是有成功的先例的。所以现阶段VC看科学家更多会考虑创业的团队是否可以成功复制这种模式。

适合创业的科学家他身上需要哪些素质?会有面临是投教授还是投学生这种情况么?

李剑威:我们更喜欢他是一个结合体,就是企业家精神和高科技壁垒之间的结合。没有高科技很难去和市场上现有产品差异化,没有企业家精神则很难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两者缺一不可。

鲁白: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大家比较熟悉的是Google,当然这也和美国创业环境有关。也有很多情况是资深科学家作为founder并不参与公司运作,但是会为公司带来其他的资源,比如社会影响力、人脉等,更多起到一个举旗的作用。哪怕他初心想做的的东西无法市场化,但是他起到的领袖作用会吸引很多年轻人来创造出完全不一样的产品,最后依然做出了成功的公司。

创业精神跟年龄有关吗?

鲁白:创业精神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在很多场合都反映出来了。资深科学家可能会有“成功包袱”,创业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冒险,而冒险精神跟人的年龄是成反比的。VC评判创业者的三个基本要求是原创的新科技、领导力和冒险精神。

如何看待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行动法案给科技创业带来的影响?

李剑威:学校或者研究所由于一些体制的原因限制了一些科学家的成果转化,如果这种行动法案明确支持鼓励科学家将成果产业化,并且在利益分配上也有明确的划定,那必然会大幅度提高科学家创业积极性的。

鲁白:有这项法案当然是好事,但我觉得中国高科技创业还有两点需要进行补充。一是从基础研究到做成技术做成产品这之间缺少资金支持,我希望能够有私人基金会、地方政府或是其他的资源能够支持这个必要的过程的推进。二是人才配置,创业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团队去进行支持,因此无论是专门机构还是地方政府需要去思考如何帮助创业者在早期组建可以互补的人才团队。

科学家创业的今天是不是对投资人的专业程度也是提出一个很新的要求?

李剑威:专业领域的投资更需要投资人的专业背景,这就需要投资人一方面不断学习,另一方面之前的专业积累可以为日后做决策的时候起到一些关键作用。

鲁白:自我学习是一种做法,另外一种做法就是行业的专家后来自己去做投资人,这也是很多投资公司现在正在做的,找行业内的专家帮助把关、看准方向、找准投资时机。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做法,但是最终都是归到了投资专业性越来越强这个结果上。

如何看待风口的机会与风险?

李剑威:风口一方面可以出现大机会,但同时我们对风口投资会比较谨慎,会选择更有探究能力、专业化的团队和项目。另一方面,我们不希望创业者去追赶风口,我们希望看到的创业者是无论他想做哪个领域的创业,他自身都在这个领域有了比较久的积累,并且希望这些积累可以真正解决一个社会问题,那么他的创业行为也就更有持续性。

鲁白:有句话叫做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假如我是一个投资人我当然会去看风口,假如我是一个好的投资人我更会去找差异化的东西,比如技术壁垒、互补人才团队等。因为当所有人都在说风口的时候,其实也离往下掉的时候不远了。我们要找“带翅膀的猪”,而不是“随风飞的猪”。


2


当《黑镜》的情节成为现实,

技术和人性面临哪些机会和挑战?


从左至右,何珂、王咏刚、陈秋帆。

科幻都是承载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对未来进行了看似不可思议但又合理的想象。而人类对于物理学、人工智能的研究则是期望将微观世界或是人类想象中的的神奇现象带入现实世界里。在第二场论坛中,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何教授、创新工厂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王咏刚副院长,和科幻作家陈楸帆先生在科学足够你玩活动上就后人工智能的拓扑颠覆进行了讨论。


凝聚态物理好玩在哪?

何珂:我是做凝聚态物理的,具体来说是做拓扑量子材料。我们希望利用拓扑性质将一个材料量子现象从微观世界带到宏观世界来。做这个有什么好处呢?举个例子,微观世界电子会稳定地绕着原子转,但是在宏观世界我们有欧姆定律有能量损耗。因此我们希望对拓扑调控,把微观世界的无能耗量子力学带到宏观世界来。再举个信息产业应用相关的具体例子,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它理论上来讲应该是非常轻,在运动过程中没有能量损耗。然而当数据信息量暴增,我们原来可以忽略不计的损耗能量也变得巨大起来。我们在未来就希望可以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降到0。

凝聚态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有什么影响?

何珂:我们目前只是知道量子力学的存在,我们可以控制材料的性质,实现信息的革命。但是实际上微观量子世界中很多很神奇的东西还没有拿到宏观世界,但目前在超导还有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展,我们可以在越来越多的系统中用越来越多的方法将量子带到宏观世界中,虽然目前我们还需要很极端的条件,但是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另一场工业革命会出现。这其中的关键是这个概念性的革命的具体应用领域。

科幻作家更关心什么?

陈揪帆:我认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被好多大的抽象的科技概念所充斥,比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计算、奇点等等。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它们的概念、原理以及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意义。所以我很关心在这样一个时代,感觉这些新的概念马上就要到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认知会有什么变化?

科幻小说里对实证理论的想象或者延展是否可以实现?

何珂:有些东西是可以实现的,比如我说的电子无能耗运动是可以实现的,我们熟悉的是超体这样的例子,利用拓扑原理实现。但微观世界还有很多神奇的例子,我们目前做不到也不知道怎么做到,但这些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也许未来可以做到。

科幻小说里如何结合心理层面的东西和科学基础知识?

陈揪帆:《黑镜》里讲到两个老太太在虚拟空间里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现突破自我的感受。其实在一个极端的、陌生的,跟我们现实物理环境、自然环境可然不同的世界里,人性是会受到一些挑战的,到时候我们的人性会变成什么样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差异化?这是在科幻小说里对心理这一层面的思考,我觉得这跟物理在逻辑上是有相同的地方的,只不过把测试的场景放到人性或者情感方面。

人工智能目前来看会有到达奇点的那一天么?

王咏刚:就科幻小说来讲,我觉得可以放开想象。但就所谓的商业模式落地,我觉得人工智能的风口还很早,大量的人工智能潜在的东西还在研发和试验阶段,我们希望用3到5年时间让它慢慢变成现实,到时候看它到底是敌是友。

人工智能有没有更快的实现路径?

王咏刚:人工智能从技术来讲并没有太多新意,现在这个程度也是靠四五十年的技术积累。当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超越了人的心理阈值才可以和产业相结合。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根本的架构计算方式的突破是解决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学习、计算、处理数据能力不足的关键,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人类的未来。

物理学、人工智能、科幻小说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点?

王咏刚:其实无论是物理学、AR、 VR、 AI还是科幻小说,我们在这些领域的尝试都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的焦虑。人类太渴望知道未来是什么样。

何珂:我觉得做物理和写科幻小说一样需要想象力,我们去理解一些微观的东西的时候就要把自己想象成它,体会它在微观世界里的生活。所以我有的时候也会去从科幻小说中找灵感,希望可以将微观世界里一些神奇的现象带到现实世界来。但这种科技的进步也会带来其他影响,比如VR成熟后我们有可能沉迷于虚拟世界。但就目前来讲,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在技术上进步。


3


手机也能做光谱仪?

聊聊量子点领域的那些黑科技


从左至右,孙常库、王向斌、熊伟铭、郝景芳。

说起量子点物理很多人会认为它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并不了解这些高科技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第三场论坛中,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量子通信的王向斌教授,主研量子点的鲍捷科学家团队合伙人孙长库先生,雨果奖郝景芳女士,以及华创资本的熊伟铭先生共同讨论量子点科学对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以及这些高科技商业化的问题。

郝景芳:能介绍下什么是量子加密么?


王向斌:窃听者之所以刺探不到钥匙,是由于当我们在测量量子态的某个性质时,会使另一个性质受到扰动。在量子密码系统里,任何窃取者在偷看光子束时都会更动到它,而被发送者或接收者察觉。经典的加密方法是建立在复杂算法的基础上的,解密过程就是对一个很大的数进行分解,当拥有了量子计算机,还是可以对大数进行破解。

郝景芳:长库也来介绍下自己做的研究吧。


孙长库:量子点纳米材料会根据晶粒直径的大小在几个纳米到十几个纳米的范围内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而这个对特定光谱范围高度敏感的特性可以使用在微型光谱仪上。我们就可以将打印机大小的光谱仪缩小到手机摄像头大小,随时可以拿它扫一扫周围东西,检测下是什么物质,有什么构成成分。

郝景芳:这些研究领域的国内国外进展是怎样的?


王向斌:国外国内已经有好几家长期在运作的量子通讯网络。在城市内部,量子通讯技术在100公里以内的应用都是没问题的,打电话、qq聊天、发传真、传图像这些功能都可以满足。不过我们也有研究目标,一是实际运作的安全性是否可以真的达到理论上的安全性,这主要靠理论家将设备的安全性弄好。二是效率问题,单光子是很弱的信号,相比平常的强光通信效率是有差距的。中国科学家最近做出了新的突破,我们将传统的最远加密距离200公里提高到了400公里,并且将原来的200公里的传输效率提高了500多倍。

孙长库:光谱仪其实诞生很久了,但是由于原理上一定要有一个分光的部件,因此尺寸没办法做很小。但我们的技术可以和很多新的领域结合,比如搭载在机器人手上使它具备物体识别能力,比如农业采摘可以直接对采摘的物品进行分拣。

郝景芳:大家怎么看把这些厉害的技术商业化这件事?

熊伟铭:第一波创业者都是体系外的人,现在看越俩越多创业者都是体系内的人,比如我们说到的科学家创业,这个是越来越正向的系统循环。切入点我们会很看重如何将这些高科技和市场结合起来。

孙长库:当我们把成果讲的自己都很兴奋,觉得若干年后这项技术会让整个社会变成另外一种场景的时候,我会觉得时机来了,我们该创业把这个技术服务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上。

郝景芳:如果这些技术利用到了人类社会中,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会是怎样的?

孙长库:也许会提高人类的信任度,因为我们可以方便的知道周围的东西都是什么,因此大家可以在诚信和坦诚的层面上交流。

王向斌:我相信量子物理会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革命,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发现我们的大脑就是一台量子计算机。

熊伟铭:我们为什么这么着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效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人的本性,我们怕在短暂的时间里看不到新的成果。



科学人

科研最新进展,学术最新动态,顶级学者的思考和见解。

长按二维码关注科学人(微信号:scientific_guokr)。


为科学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