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猿(微信号:imkuqin) 猿妹 整编
参考:创业邦杂志(ID:ichuangyebanga),毒蛇科技(ID:dushekeji),21财闻汇(ID:jiayou21cbh),放毒、点拾投资(作者:朱昂),互联网评论
论科技创新,就不得不提马云。
从可靠渠道得知:阿里实验室中筹划的「无人零售计划」已经进入了现场搭建阶段,首先搭建的是「无人咖啡馆」。而且7月初将在淘宝造物节上面世。
据称,“淘咖啡”是一个占地面积200平米,集购物、餐饮于一身,并且能够容纳50人以上的线下实体店。一起看看这项黑科技如何使用↓↓↓
第一步
用户打开手机淘宝,扫码获得电子入场码(签署数据使用、隐私保护声明、支付宝代扣协议等条款等),通过认证闸机、然后接下去你就可以安心购物了,并且全程不需要再用到手机。
第二步
选购东西,或者在餐饮区点单。并且站在取餐区就是可以看到等待时间。
第三步
选购完成,结算环节也免了,用户只需拿着商品经过一道「结算门」,货款就会直接从支付宝扣除。
这么牛逼,服不服。
其实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电商巨头亚马逊就放出了一个憋了四年的大招——全新的线下商店 Amazon Go。一家无须排队结账的实体店:刷手机进店、选品、拿货,走人!听起来很神奇?看看视频就知道了
但是,无人化看上去新奇,实际运营起来却面临着诸多麻烦。原计划于2017年3月结束测试正式开放的 Amazon Go 迟迟不见音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它的面世计划由于技术问题被迫向后推迟。不过还是很厉害的样子。
那么问题来了,马云的“淘咖啡”和亚马逊的
Amazon Go,哪个更胜一筹呢?
阿里和亚马逊谁更胜一筹?
Amazon Go
根据亚马逊申报的相关专利来看,Amazon Go是通过特殊的货架(可以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还有商品的位移)来计算是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
这个货架显然是Amazon Go 核心的前沿科技,但这里却以下几个问题:
● 当店内要追踪的人数超过20个时,系统会出现故障
● 顾客把他们取下过的商品再放回货架时,如果位置移动得太离谱,也会影响追踪的准确性。
● 这个货架的成本和售价都很高。当超市扩大规模,那么所需的货架就越多,智能货架的各项成本也随之而来。所以,最终未必能够真正的实现节约人工成本。
阿里淘咖啡:
相比 Amazon Go,有以下几点优势:
● 淘咖啡把支付功能设计在了分拆到了离店时的「支付门」上
● 货架区通过视频信息捕捉来优化运营,帮助结算
●
淘咖啡配套复杂的生物特征自主感知和学习系统。即使用户不看镜头,超市也能精准地捕捉到用户的生物特征。
淘咖啡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赵鹏介绍,淘咖啡店中的生物特征自主感知和学习系统,让消费者在不必配合看镜头的情况下,精准地通过生物特征识别真人,再加上蚂蚁金服提供的 IoT 支付方案,为用户创造近乎“无感”的结算体验。
此外,室内目标监测及跟踪视频分析系统还能成为商家优化运营策略的辅助工具。例如
消费者拿到商品时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商家判断某款商品是否足够符合他们的心意
;通过捕捉消费者在店内的运动轨迹、在货架面前的停留时长,则可以指导商家根据其习惯和需求,调整货品的陈列方式和店内的服务装置。在积累了一定量的运营数据之后,这些技术能够在线下形成一套用户行为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良好体验。
听起来就非常狂拽酷炫!有木有!
所以,就现有的技术流程来看,超过 Amazon Go 一共 20 人的人数限制,简直就是 so easy!
阿里新零售线下布局
“把线下的消费者行为、商品足迹采集起来,让它可识别、可沉淀、可运营,既是公司未来要走的方向,而且有趣、好玩。” 淘咖啡项目负责人周燕说,这个想法让所有人感到“燃”了起来。
目前阿里已经布局了大量的线下业态,假如这项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因为缩减人力成本的诱惑,对于下面这些实体超市的改造速度将是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