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首席点评
聚焦财经动态,解析世界风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刘德华方紧急声明! ·  17 小时前  
德州晚报  ·  创造历史!德州这支男子篮球队挺进全运会 ·  20 小时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推进会议召开 ·  昨天  
鲁中晨报  ·  颜宁(山东人),拟获中国女性至高荣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首席点评

这个苹果火了!成为网红的背后却是钱太多了

首席点评  · 公众号  ·  · 2019-05-21 00:34

正文

记得几年前一只又大又甜的苹果顶多也就 2-3 元,但是时过境迁,现在水果店的苹果动辄就要5-6元一个,甚至两个苹果的价格都足以吃一顿午饭。作为生活的必需品,水果价格的不断攀升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一只苹果引发的讨论”在互联网的助推下不断发酵,引起了广大居民的共鸣,为什么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水果会遭遇这样大幅度的涨价呢?明明很多原产地收购的价格依然低廉,甚至新闻还时有爆出大面积水果滞销,果农收成惨淡,但是回到消费者这边确是“冰火两重天”,价格不仅没有得到降低,甚至还在不断上涨。。。

1、“蒜你狠”、“豆你玩”再次来袭

还记得在 2010 年前后遭遇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吗?当初以大蒜、大豆、老姜价格的暴涨为首,掀起了大宗商品涨价的序幕。

最夸张的时候市场一蒜难求,甚至终端的餐馆食客加蒜都需要额外增加费用,以此来降低餐厅经营的成本。在批发市场大蒜的批发价都达到了 10 -15 元一斤,想想经过层层中间商的加码,最后到我们消费者手里价格得有多高?

现在以苹果为首的水果价格上涨其实也是 2010 年前后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延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货币的超发太过于严重,印出来的“热钱”无处可去,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又太低,甚至还会亏本,房地产的“蓄水池”几近饱和,三线城市房价都 2 万一平米了,还能指望他能涨多少?那么势利的热钱还能往哪里走?当然是大众离不开的大宗商品市场。

资金是逐利的,哪里有利可图就会往哪里钻。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一窝蜂投入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领域,大幅度推高我们的生活成本。

虽然现在货币发行的速度已经有所减缓,但是巨大的总量基础摆在那里,一个亿的 1% 就是 100 万,增速的降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货币超发的现状问题。

2、流通环节成本的层层加码

为什么东西卖的贵了?还不是因为成本高了,为了获得盈利不得不提高单价吗?

其实除了水果之外,我们经常接触的路边早餐、蔬菜价格、肉制品价格都在不经意间攀升。从一个最直观的例子中就能看出:大学生1000 元的生活费已经不够用了,大部分都已经上涨至 1500 元甚至更多。

对于大学生而言,花销大部分都是吃用、娱乐,其中吃饭费用更是大头。昨天刚刚返回大学学校,时隔数年之后在食堂再次吃了一次午饭,不过吃饭的单价普遍从以往 7-8 元攀升至 10-11 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