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全球经济当前格局
作者:朱昂
来源:点拾投资(ID:deepinsightapp)
我们发现过去10年全球经济格局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从传统的美日欧主导时代转向了美国和中国的G2。G2将会取代过去的G7,成为影响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最重要的两股势力。
G2已经有了一个新创立的英文单词:
Chimerica。
在霍华德.马克斯的《周期》一书中,他阐述了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周期,有些周期很长,有些周期很短。
人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周期思维,将今天的高速发展,今天的收益率或者资产表现,进行线性外推。
可以说过去30年就是中国经济的超级周期,这个超级周期源于天时地利人和。
改革开放带来了全面的生产效率释放,同时因为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这些人即是消费者,又是廉价的劳动力,帮助中国获得了强大的海外技术。无论是优秀的汽车,家电,还是电子产品公司,他们都要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作为进入市场的交换,他们需要成立合资企业,出让一部分自己的技术。这都为之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石。
同时,伴随着中国进入WTO,正好又叠加了美国家庭消费的加杠杆初期。美国消费泡沫在一开始拉动了中国的出口力,大幅推动GDP的增长。而更强劲的出口,带来了更多的产能扩张需求,又推动了国内大量基础建设和原材料需求。整个周期,互相反馈,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从全球经济的结构来看,过去100年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轮流坐庄”。在后工业革命时代,发达国家通过专业化分工,迅速带动了其科技和劳动生产效率,并且向全球输出了最完善的政治制度以及他们的语言和货币。
很长一段时间,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的地位都是无足轻重的。直到1990年开始出现了大幅上升,那一年日本经济将见到未来30年的大顶,而中国经济的城镇化开始正式推进。进入2000年后,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加速上升。我们看到全球经济新增的一部分主要来自新兴市场的中国。
图二:新兴市场占全球经济比重的变化;数据来源:桥水报告
2000年全球基础建设投资有60%来自发达经济体,到了今天这个数字有70%来自新兴市场。今天全球超过50%的铜需求来自中国。今天对比2000年,新兴市场无论是上游资源品的需求,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美元储备,经济增长比例,债务比例以及股票市场市值比例都出现了大幅增长。特别是全球经济增量部分,今天有62%来自新兴市场,而2000年是26%。
图三:今天和2000年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的占比变化;数据来源:桥水报告
进入千禧年后,全球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加入WTO后,正好迎来一次全球化分配的红利。从改革开放20年沉淀下来的劳动力红利、劳动效率红利、物流设施、低端制造业能力等因素飞速发展,让中国变成了一个世界工厂。这个世界工厂同时依托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全世界从来没有一个人口数量如此众多,却又如此有效率的国家。
这些人既是消费者,又是廉价劳动力。
而2000年之后又遇到了美国家庭消费的加杠杆周期,美国人的消费泡沫也帮助中国大幅推动GDP增长。更强劲的出口,带来了更多的产能扩张需求,又推动了国内大量基础建设和原材料周期。整个周期,互相反馈,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的贡献,从2000年的7%增长到今天的30%;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0年的9%增长到今天的30%;中国的资本市场市值占比,也从2000年的1%增长到今天的7%。
图四:今天和2000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占比的变化;数据来源:桥水报告
再看看美国。相比欧洲,美国依然保持了很强大的竞争力,特别是其在金融行业的定价权,货币体系的铸币权,让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拉大了和欧洲以及日本的差距。然后,由于新兴市场国家更加快速的增长,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的“相对市场份额”依然出现下滑。比如原油消化从31%下降到26%,增长占比从30%下降到了20%,出口占比从19%下降到了13%。不过股票市值占比反而从49%上市到了51%,这也是美国竞争力最强大的地方。
图六:美国今天和2000年经济占比变化;数据来源:桥水报告
相比于过去,今天的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G2。中国和美国会在未来许多年,领导着全球经济的走向。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我们先理解经济总量的构成和影响因素。
经济的总量是由工作小时数和单位小时输出组成的。所以长期经济增长主要由一些基本面因素决定,包括人口和劳动生产效率。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其未来经济的发展将由人口和劳动生产效率决定。具体来看,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结构的变化。比如过去20年中国的城镇化,农村人口结构变少,城市人口结构变多。比如拉美人口向美国的移民。
就业市场的质量。比如劳动参与度,合同工和临时工的比例,失业率等。
工作意愿。比如通过工作能获得较大的利润,大家工作动力就很强。其实并非所有国家,工作意愿都是很强的。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或者高福利国家,工作获得的利润和不工作差别不大,工作动力就不足。
教育水平。比如美国教育水平的恶化,将导致未来工人的收入出现下滑。
科技力。科技创新带来了旧行业的毁灭,新行业的诞生。新科技也能代替人力。
自动化水平。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因素,一方面自动化会代替人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就业率的下滑。
全球化水平。全球化带来了分工的优化,从国家层面出发,提高整体的效率分工。比如中国在过去30年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背后也带来了美国就业岗位的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