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高全社会对游戏跨界价值的认知,缩小认知差异
首先是从政策层面提高产业、学术界发展应用类游戏的动力和积极性,开发出优质内容进而带动全社会逐渐提高对应用类游戏社会价值的认知,并逐渐接受它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以韩国为例,2010—2012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在应用类游戏方面投入约合人民币2.75亿元的预算资金进行支持。
二是构建创新实验室、加速器或其它模式的新型平台
应用类游戏具有跨界性,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多方受众的不同需求,如教育培训类游戏中的培训师与学员,军事演练类游戏中的教官与士兵以及医疗游戏中的医生与患者。应鼓励游戏大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大型医疗、教育等行业用户合作,以联合搭建孵化器和创新实验室等平台形式,自下而上、协作开发模式培育应用类游戏的创意。不完全统计,在全球年度应用类游戏峰会近四年获奖的作品中,约三成是由多个主体共同完成的,除了游戏公司之间的联合开发外,很多是由游戏公司和高校或非游戏企业进行跨领域合作开发完成。
三是重点鼓励新兴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应用类游戏是新兴技术的应用集成
美国、荷兰、加拿大都是应用类游戏发展超前的国家,都在设定大量预算支持应用类游戏新兴技术的研发,包括创新性动画工具、数字模型、3D渲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以及实现丰富沉浸式体验所需的高性能处理器等硬件设备。其中,VR技术被公认为应用类游戏行业的一个热门应用。微软、英特尔都在大力发展基础平台和生态体系,并持续投入在电竞、游戏领域的开发和投入。
四是培养跨行业素养的设计人才
相对于传统游戏而言,应用类游戏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特殊“玩家”的需求,设计师往往需要具备跨行业素养。这就需要在高层次复合型应用类游戏人才方面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例如,瑞士已拥有完善的游戏设计人员高等教育体系,大学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苏黎世艺术大学提供了游戏设计学士和硕士学位这类的综合教育,以及专业设计师培养以及专门的技术教育。
五是做好隐私和安全的应对防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会逐渐凸显。以医疗健康为例,参与其中的软硬件研发方、保险公司、医院以及各方医疗服务提供商,都可能掌握着用户非常私密的个人信息。比如某一慢性病患者,他可能愿意参与基于游戏的治疗方案,但并不想公开自己病情的详细信息。因此在产品设计上,要考虑到用户根据隐私程度自由选择的需求。同时在数据使用和共享方面,要对应用类游戏开发商、运营平台等参与主体,构建相关使用规范。